哪个国家会拍《色戒》这样的电影?

人气 24
标签:

【大纪元12月2日讯】 一、让国人疯狂的《色戒》

让人十分纳闷的是为何一部以汉奸为主要角色的电影《色戒》能使这样多的国人处于极度的亢奋之中?如今《色戒》风暴正席卷全国,其票房如火箭般不停地往上窜,据说可以过亿;制片方赚得缸满盆满的,大把大把地往怀里揣银子(脸都笑烂了);女主角一脱成名,据说她的片酬也如同《色戒》的票房一样飞速上升;舆论火冒三丈地抱怨说凭什么《色戒》要删掉“最精彩”的十几分钟?为了这十几分钟,不少人甚至专程跑到香港去看《色戒》的完整版;对《色戒》的溢美之词铺天盖地般地充斥于各种媒体;而且竟然还有少男少女摩仿片中主人翁做爱的姿势,以致传出有人为这类高难度的动作流血受伤的报导。

二、《色戒》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色戒》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值不值得这么多的国人为它如痴如醉,如癫似狂,就像中了邪一样?

《色戒》的两个主角,一个是抗战时期的热血女青年,另一个是屠杀同胞、双手沾满了抗日志士鲜血的大汉奸。本来这两个人是水火不相容的,可是编导却因为他们一个是男人而另一个是女人,就让他们不但成为爱侣,而且把这种爱演泽得“催人泪下”,以至于女主角为了爱甚至在关键时刻背叛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救了汉奸的那条狗命。

众所周知,《色戒》取材于抗战时期抗日女英雄郑蘋如刺杀汉奸丁默村的历史事件。要评论《色戒》,就不得不谈谈郑蘋如及丁默村其人。

郑蘋如生于1918年,其父是国民党中统局上海地区负责人陈宝骅的助手。陈宝骅是陈果夫的侄子,年轻有为,是郑蘋如唯一接纳的追求者。郑蘋如本人是中统情报人员,她以名媛的身份登上过《良友画报》,长眉弯弯,妩媚温柔,标准的大家闺秀。激进而爱国的郑蘋如曾打算绑架日本首相的儿子近卫文隆,以图结束中日战争,这天真的想法被上司阻止。

上海沦陷后,郑蘋如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打入日伪人员当中,为国家刺探敌方情报。后因参与暗杀日伪特务头子丁默村失败而暴露身份被捕,一九四○年二月,被秘密处决于沪西中山路旁的一片荒地,连中3枪,时年23岁。郑蘋如临刑时神色从容,其遗言我见到的有三个版本,内容虽有差异,但意思都大致相同,即要求刽子手在行刑时“不要把我弄得太难看”。作为一个爱美的青年女性,郑蘋如临死都渴望保持自己仪容的端庄。

至于刺丁失败的原因,绝非电影所叙说的那样是对汉奸动了真情而助其逃跑。事实是行动当天郑蘋如按事先制定的计划在宴后提出去买大衣,丁默村立即用自己的小轿车带上郑蘋如直奔西伯利亚皮货店。丁默村这天连一个警卫都没带,只有一个司机还候在车内。“中统”的便衣特务一见目标出现,立即向皮货店靠拢。但丁默村并非低能儿,因为自己欠下的血债实在太多,他时时都在提防有人暗算自己。当他从店内的玻璃镜内突然观察到有几个可疑的人正向自己靠近时,立即知道陷入了伏击圈。老奸巨猾的丁默村临危并不慌乱,他放开怀中的郑蘋如,让她自己挑选衣服,自己叼上一根香烟,借掏打火机的机会掏出一把钞票,撒得满地都是,对郑说“你自己捡吧”,随即猛然拉开店门冲了出去。“中统”的特务未料到丁默村会一个人冲出来,待辨认确实后开枪射击时,丁默村已经钻进自己的那辆防弹汽车了。司机一见丁默村冲向汽车,知道事情有变,立即发动了引擎,待丁默村一进来就加大油门如箭出弦般地飞奔而去。“中统”的美人计未能杀死丁默村,却暴露了郑蘋如的身份,把她送上了绝路。

再说丁默村。大汉奸丁默村自在汪伪政权中拉起特工队伍开始,就在上海展开了破坏抗战、残害人民的勾当。为了压制上海的抗日舆论,迫害抗日爱国志士,他接二连三地制造了许多血案,阴险毒辣,手段残忍。如当时《 大美晚报 》副刊“夜光”编辑朱惺光,不怕威胁恐吓,公开在报上以决死的精神谴责“七十六号”汉奸的嘴脸,结果被暗杀。《 大美晚报 》为此刊登致汪精卫的公开信,对朱惺光的遇害表示义愤,丁逆默村所在的“七十六号”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该报的总经理、总编、记者、编辑等先后都杀掉。“七十六号”成了丁默村及另一个大汉奸李士群残害抗日人士的魔窟,丁默村的双手沾满了中国同胞的鲜血。日本记者称之为“婴儿见之都不敢出声的恐怖主义者”,国人则称为“丁屠夫”。抗战胜利后,丁默村被逮捕,民国35年7月,押往南京老虎桥监狱。民国36年2月8日,丁默村被国民政府首都高等法院判处死刑,时年46岁。

这就是《色戒》中两个主人翁的原形。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色戒》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是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大肆屠杀中国人民,犯下了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在华北实行三光政策等累累罪行这段血腥的历史。《色戒》中的易先生的原形丁默村是什么人?是中华民族的败类,是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色戒》中的女主角的原形郑蘋如是什么人?是为了消灭出卖祖国的汉奸,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为国人万世景仰的仁人志士。可是《色戒》却因他们一个“女人”另一个是“男人”,就让王佳芝(即以郑蘋如为原形的女主角)把什么国恨家仇,什么报国大志,什么对倭寇不共戴天的仇恨,通通抛到爪哇国去了,只剩下了缠绵绯恻的“爱情”。

可叹的是这种对理想和事业的背叛,却成了不少人认为是《色戒》最为成功之处,是《色戒》“对人性最伟大的升华”。

《色戒》造成的社会影响,从下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昨天在国内某知名论坛上,有人贴出看了《色戒》后的感想,他在文中公然宣称“汉奸比爱国者更有人性”,肆无忌惮地为汉奸唱赞歌。这个帖子短短的几个小时点击量就达到了15000余次,回帖达700余帖,支持作者观点的回帖并不在少数。

三、除了中国,还有别的国家会拍《色戒》这样的电影吗?

我想在世界各国中,至少有一个国家绝对不会拍这样的电影,这个国家就是以色列。

在遇到外族入侵时,以色列人表现出了与中国人完全不同的表现,他们的骨头不缺钙,精神上也并不阳萎。

1948年,根据联合国的决定,回归故土的以色列人在祖先生活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但建国不到24小时,埃及、约旦、黎巴嫩、伊拉克、叙利亚就向以色列发动了战争,要从地图上抹掉以色列这个国家。五国联军四面围攻以色列。战争对以色列极为不利。那时以色列刚刚建国,人口只有几十万,连军队都尚未组建,能投入战争的只有民兵(以色列正规军第二年才正式组建),而且装备极差。但是全体以色列人表现出了难以想像的英勇和顽强。战争一直打了15个月,顽强的以色列人最终赢得了胜利。以色列人在战争中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全国近1%的人口为了保卫自己新生的国家捐躯沙场。

对屠杀自己同胞的刽子手,以色列人从不讲什么宽恕,更不会与这些人发生什么“爱情”。最典型的是例子是1961年以色列摩萨德情报局对纳粹战犯、欧洲犹太人大屠杀主谋之一的阿道夫.艾希曼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实施的绑架。在我的记忆中,阿氏是被摩萨德利用交官的特权绑架并以“外交邮件”为掩护装上飞机送回以色列接受审判的。艾希曼成为以色列历史上唯一的遭到法庭判决死刑的罪犯。不言而喻,以色列在南美一个主权国家实施如此不计后果的绑架行为,在国际上要承受何等巨大的风险和付出何等高昂的代价。但是以色列人认为,向屠杀自己同胞的纳粹分子讨回血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值得的。

试想以色列人会写出一个决心为国家牺牲一切的犹太姑娘去刺杀一个沾满自己同胞的纳粹刽子手时,却莫名其妙地会与他产生爱情,甚至为他送掉自己和同伴的性命?这样的剧本就算写出来了,会拍成电影吗?即使拍成电影了,以色列会允许这样的电影放映吗?放映了,会有以色列人愿意看吗?即使看了,众多的以色列人会狂捧这样歌颂以奸的电影吗?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其实不仅是以色列,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不会拍这样的电影,起码,我想大和民族就不会拍这样的电影。《色戒》这样的电影,可能只有中国人才拍得出来。

四、中国:一个盛产汉奸的国度

说到《色戒》就离不开汉奸。而中国汉奸之多,可以说是一种奇观,历史上每当外族外国入侵时,总会有一批卖国求荣的汉奸出现。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王朝亡于外族,这两个王朝的灭亡中汉奸都起了重大作用。如宋朝王朝就是亡于汉奸之手。祥兴二年(1279年),汉奸张宏范率水陆两路直逼崖山。宋军大败,陆秀夫抱着小皇帝投海自杀,宋王朝就此覆灭。有野史记载,张宏范曾立碑于崖山,上刻“张宏范灭宋于此”。后有人在碑上加了一个“宋”字,变成了“宋张宏范灭宋于此”,活脱脱地勾画出了这个汉奸的丑恶嘴脸。

中国的抗日战争打得十分艰难,其原因绝对不能说仅仅因为两国力量的差距。如果国人都像1945年的以色列人那样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抗战何以打得如此艰难?1937上海淞沪抗战中,谢晋元将军率800壮士坚守四行仓库抗日。四行仓库是七层钢骨水泥建筑。谢发誓死守,愿与阵地共存亡。日军原认为这个小据点不难拔除,但出乎意外,从27日下午发动进攻,双方对峙4日4夜,800人打退了敌人1万人多次进攻,毙敌200多人,自己只牺牲了5个人,四行仓库仍岿然不动。试想如果当年所有的中国军人都像谢严晋元决死抗战,抗战之难又何至于此?

比起那些汉奸,见日寇而望风而逃的中国军人可以说高尚多了。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降将如毛,降兵如潮”。有人统计过,帮日本打中国人的汉奸部队,其人数远远超过了日本驻华军队的人数。除了伪军,抗战中还出现了若干伪政权,如 1931年后在中国土地上陆续出现的伪“满洲国”、伪“蒙疆自治政府”、华北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的汪精卫政府等。这这些机构中任伪职的汉奸更是数不胜数。

知道中国如此盛产汉奸,你就知道出现《色戒》这样的东西就不足为奇了。

五、中国仍然有着产生汉奸丰厚的土壤

很奇怪,抗战过去60多年了,在某些人看来,“汉奸”一词已经从贬义变成了褒义,其突出的表现就是越来越多的人为汉奸翻案。而且从古代的秦桧一直翻到抗战时的汪精卫。为秦桧翻案的文章想必大家都见过,这里不再重提。而最重磅的炸弹,是为最大的汉奸汪逆精卫翻案。在一些人眼里,汪精卫不仅不是祸国殃民的汉奸,而且是忧国忧民、为了国家的前途敢于牺牲自己的民族英雄。为汪氏翻案的文章我也读过一些。如有的文章称抗战中汪氏伪政权治下的南京地区人民如何安居乐业,生活如何幸福,云云。的确,此言不虚。我曾读过有关中国抗战中的一些史料。当时在日军卵翼下的南京地区的达官贵人确是过着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日子。按照这种逻辑,重庆大轰炸的罪行祸首是谁?当然是当时的国民政府。要是他们也像汪精卫那样“识时务”,早早加入“大东亚共荣圈”,又何来重庆大轰炸?再如华北地区遭受日寇“三光政策”荼毒,这笔账该算到谁的头上?按这种逻辑当然是要算到当地的抗日军民头上:你们要是不反抗,人家怎么会对你们实行三光?

这种汉奸理论不仅施于抗战,有人甚至施于古人。对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有人就把“嘉定三屠”、“扬州十日”的帐算到他的头上:人家清军早就声明:敢于抵抗的,一律屠城。你史可法竟然置于全城人民性命于不顾,公然抗拒,这笔账不算到你头上算到谁的头上?

明白了中国还存在如此多的产生汉奸的土壤,你就会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热捧《色戒》了。

六、从中国的《色戒》说到前苏联的《第四十一》

文革前,中国曾批判过前苏联的影片《第四十一》。这部影片与中国今天的《色戒》有某些类似之处,而且也成为某些人为《色戒》辩护的依据。但就其格调,《色戒》却无法与其相比。现把《第四十一》的故事梗概简述于后,大家可以把它与《色戒》作一对照,做出自己的结论。

一支红军残部从里海岸边向卡拉库姆沙漠撤退。从死亡的包围圈里冲出重围的有二十三名战士和政委叶秀可夫。他们中间,有一个女战士玛柳特卡,她是队里的神枪手,百发百中,每放一枪,都要数个数,她的死亡簿上已经有四十个白卫军官了。

这天,玛柳特卡放哨时发现了一支骆驼队,叶秀可夫立即带着战士们追了上去。哥萨克兵躲在骆驼后面向他们开火,红军战士还击着。玛柳特卡举枪瞄准着一个中尉。一

声枪响。“第四十一个”,玛柳特卡数着数。

可中尉并没有被击中,他从骆驼后面举枪投降了。战士们从他身上搜出一份文件,得知他肩负着重要的秘密使命。政委叶秀可夫决定把他押到司令部去。一路上,交给玛柳特卡看管。玛柳特卡恶狠狠地说:“别以为我是个女人,你就可以逃跑,第一次打空了,下一次可便宜不了你!”

叶秀可夫和战士们带着缴获的骆驼队,继续沿着沙丘前进。不料,在一个风雪之夜当地的吉尔吉斯人乘守卫的战士打瞌睡的时候,把骆驼全赶走了。队伍面临着严酷的困境,前面的征途是漫长的,需要穿过荒漠、战胜严寒,没有骆驼是不堪设想的。

队伍越来越艰难了,战士们衣衫褴褛,体力衰竭,有的战士倒下了,就再也爬不起来,他们的坟堆像路标似地竖在这荒无人迹的征途上。只剩下八个人在沙漠里行进了。有人提出把白匪军官干了,免得白消耗一份口粮,可政委不答应。说他能供出不少材料,一定要把他带到司令部去。

这一天,他们终于到达了阿拉尔海,并且在海岸上发现了一个吉尔吉斯村落。吉尔吉斯人对这些在二月严冬,从古列夫徒步穿过沙漠、来到阿拉尔的人,表现出恐惧和钦佩。战士们受到了热情的款待。他们在温暖的帐幕里沉沉地睡了一觉,又狼吞虎咽地饱吃了一顿抓饭。

吃完饭,玛柳特卡马上把中尉用缰绳捆起来。战士们嘻笑着说,又给他上套了!像一条带锁链的狗!玛柳特卡没理会这些玩笑,此刻她的内心沸腾,诗兴大发,一心想把

他们忍饥受冻,穿过沙漠的事写出来。她向吉尔吉斯人要了一张画报,又从行军囊里取出半截铅笔,坐在火盆旁边,歪歪扭扭地写起诗来。中尉用那碧蓝的眼珠看着,惊讶地说:“你在写诗?”玛柳特卡恼火地答道,“你以为只有你会跳几下法国舞,我就得是个乡下傻瓜吗?”

中尉表示并不是认为她傻,只是觉得现在不是时候。他要她读一段给他听听。玛柳特卡对他说,你听不懂,你血管里是贵族老爷的血,我写的是穷人,是革命。中尉说:“或许内容对我格格不入,可是人了解人总是可能的呀。”

“好,就依你……”玛柳特卡开始给中尉读她写的诗。就这样,两人不知不觉地谈论起诗歌艺术来了。

政委急于把中尉解到司令部去。他决定派玛柳特卡和两名战士押着中尉,由海路出发,其余的由他率领沿海岸前进。

黄昏,出发的人们都上了船。政委对玛柳特卡说,好好盯住俘虏,放跑了,你自己最好也别活着。万一遇到白党,不能把活的交给他们。

但是小船因遇到了风浪而倾覆,只有玛柳特卡和中尉得以逃得一条活命。他们来到一个荒岛上,过起了鲁宾逊式的生活。在这种相依为命的日子里,两人产生了感情。

一天,中尉发现海面上出现了一只帆船。两人欣喜若狂,紧紧拥抱。他们挥舞着手臂,高声喊叫着。玛柳特卡让中尉回屋去拿枪,发信号。中尉连放三枪。玛柳特卡忽然发现情况不对,她看见舵柄跟前的人,肩上闪着金光。中尉发狂似地大叫起来:“我们的人!我们的人!乌拉!……先生们,快来呀,在这儿……”他把枪丢在沙滩上,跑入水中。

玛柳特卡惊叫了一声,抓起步枪,声嘶力竭地喊:“站住!你这下流的白党,回来!”

中尉沿着海岸在水中跑,跌倒又爬起。

“站住!”玛柳特卡举枪瞄准。中尉仍在跑。“砰”地一枪,中尉中弹倒在海水中,他成了死于玛柳特卡枪下的第四十一个白党。(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林保华:香港“汉奸”热
来台看“色‧戒” 中国游客观光热门行程
为金钟奖定装 蔡康永侯佩岑搞笑扮“色戒”
俄电影“12”角逐奥斯卡金像奖呼声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