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登山 李美涼開啟探險人生

font print 人氣: 33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9日訊】李美涼,她是台灣唯一一位征服最多國外山嶽的紀錄保持人;大概也是最不同意「高處不勝寒」這句話的一個女人。

個頭嬌小、膚色黝黑的李美涼現在是登山嚮導跟攀岩教練,她年紀很輕,但是探險生涯已經走了十三年。在她的海外登山經驗中,累積多次攀登海拔高度五千公尺以上的紀錄。更特別的是,她酷愛雪地登山。

李美涼來自宜蘭鄉村,到台北唸大學,大二加入登山社,迷上登山之後很愛往外跑。她笑說「似乎是打定主意,從今以後要把小時候沒玩夠的都彌補回來。」

一九九三年爬上聖母峰的台灣人吳錦雄,是李美涼的社團指導老師,也是她登山生涯的啟蒙者。「他傳授給我們登山的觀念跟基礎,對我影響最大。在那個年代,參與海外登山隊對大學生來說是很遙遠的事,他卻開先河帶我們走出台灣。我的第一次國外登山就是跟他去新疆天山。」

對李美涼來說,以前天山山脈只是地理名詞,然而當她行走踩在蔓延成一整片的冰河上,周遭凜冽而純淨的空氣,看似祥和平靜卻潛藏未知的挑戰性。從那一次之後她更加確定自己真的很愛爬山;尤其是行走於雪地的感覺,就好像身體的某一個開關被打開一樣,欲罷不能。

跨出第一步 大開眼界

而她的第三次,前往位在天山山脈一側的「吉爾吉斯共和國」則是扭轉觀念最關鍵的一次。李美涼回憶,那次是吳錦雄組隊,原本有十幾個人報名,出發前只剩李美涼跟登山社學妹林乙華兩個女生自己組隊,連老師也沒有去。「這是我第一次自己組隊出國,也是人生很關鍵的一次。那幾年前蘇聯剛開放,我們從烏魯木齊轉機進去,語言又不通,我們是第一個進入的台灣人,入境時護照被傳來傳去看半天。那次最後因為體能訓練不夠所以沒有成功登頂,但我們卻大開眼界,才真正玩開了。其實難的只是跨出去的第一步。那次之後我跟她又相繼去了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區和南美洲最高峰。」

李美涼入社會工作之後,每年都會出國爬一座山。她解釋,光事前準備就要花上一年,找地圖、找路線資料、研究登山難度(通常選比自己實力再難一點的)、天數判斷等,要寫成一份計畫書。體能跟技術方面的訓練,利用下班時間跑步鍛鍊,假日就去攀岩。至於心理準備,除深入了解山區地形,模擬登山過程,判斷可能遇到的危險、可能發生的段落跟處理或撤退方式等。李美涼解釋,跟隊員的相處,除在技巧上要有接近的水平,觀念默契相投很重要。

每趟登山行程要花上一個月時間才完成,上班族沒有長假,於是興趣開始與工作產生衝突。「我有兩三次就牙一咬,順從心底的渴望,把工作辭了去爬山。」李美涼說。

法國經驗精進專業技巧

為了爬喜馬拉雅山,某一年李美涼把攀岩場地設計的工作辭掉,先到北美爬山做訓練。後來喜馬拉雅山因為團組不成去不了了;她自己就跑到法國住了三個月,在當地登山學校上課。前兩個月她有朋友投靠,住宿在法國山難搜救中心的其中一個基地,整天跟著救生員一起受訓練,徒手爬山、滑雪訓練等,或者在他們值勤時自己出去探險。第三個月她自己一人搬到白朗峰山區的基地,在完全沒有熟人的環境中,繼續做訓練。李美涼認為,法國經驗對她影響很重要,那段時間是她專業技巧進步最大的時候。

十多年間,最無法傾全力支持李美涼的大概就是她的家人。因為不只要擔心女兒的安危,還要憂慮工作的不穩定性。

「但是爬山給我的成就感比工作上的更大。」李美涼在四年前也得到一個把興趣當職業的工作機會,專門帶團到國內外冰攀、或者登山。

至於生命安危的顧慮,她倒是看得很輕鬆。「也許是事前計畫周詳,或者運氣太好,我只有一次瀕臨生死邊緣的經驗。在第一次登天山,登頂的那天,是一個陡坡,都是冰,我因為沒有踩好整個頭下腳上倒栽蔥向下滑。還好有掛在繩子上,等隊友把我扶起來。」

重視事前訓練與準備

應該說,登山是一種謹慎的態度,事前訓練與準備必須十分扎實,而且登山應該是「盡力而為但不是非得成功不可;因為人生還有很多次機會」。李美涼說,她遇過山友發生不幸,這些事情影響到她的人生觀,對很多事都看得開,不再鑽牛角尖。友人形容她是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她自己則說,她幾乎不去想幾歲要退休的事情,「我會享受當下,但也不會是頹廢地及時行樂」。

──轉自《Taiwan News 財經文化周刊》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法度的父親因為堅持信仰,於2001年在中國大陸被迫害致死,這一年法度才1歲。自此,戴志珍帶著女兒走遍全世界,喚醒人們的良知,制止迫害。
  • 神與我們並肩作戰,高智晟,維權
    外出真相調查十七天後回到家(編者註:十一月二十九日能夠從警察的眼皮底下離開北京,最後得以完成長達十七天於遼寧、吉林、山東三省的調查,高智晟感謝上天賜予他這次機會與知道真相後得到的力量。
  • 神與我們並肩作戰,高智晟,維權
    今天是我向胡錦濤、溫家寶寫了反映殘暴的地方政府非法迫害自由信仰者的公開信發表的第三十五天,也是中國政府開始非法用下作的流氓手段二十四小時盯守、貼身跟蹤我全家的第三十三天。
  • 台灣藥學博士林威宇(Wei-Yu Lin)自幼患有哮喘與鼻敏感,求醫問藥沒有效果。本以為一生無法擺脫病痛,然而,在他26歲的時候卻迎來了轉機。
  • 香港彩瓷業界泰斗徐淼於2月15日辭世,享壽105歲,是港彩輩份最高、最年長的瓷繪名師。徐淼曾任道風山基督教叢林繪瓷部主任畫師,師從港彩名師謝中吾,擅長繪山水彩瓷,為道風山繪製作品無數,在雲水堂繪製圓形巨幅壁畫時已八十多歲。香港陶瓷研究會會長嚴惠蕙2月24日凌晨在該會社交媒體專頁發表悼文《追念徐淼先生》,回顧徐師傅生平。
  • 神與我們並肩作戰,高智晟,維權
    在這裡,我首先要對那些被廣東省委、省政府血腥槍殺的無辜同胞表示我最沉痛的哀悼!對那些死難同胞的親人表達一個公民的慰問和聲援!同時,對廣東省委、省政府兇殘殺害我們善良同胞的野蠻暴行表達我最強烈的抗議!強烈要求最高當局遵從文明社會公認的基本準則,懲辦兇手及責任者,撫恤死難者家眷!
  • 「他的整個成長過程、經歷都帶有傳奇色彩,而且非常驚心動魄。」新書《高智晟──中國的良心、勇氣與脊樑》的作者韓亦言如此嘆道。
  • 神與我們並肩作戰,高智晟,維權
    你們千萬不要再低估今天中國人民的思考力量,回到正常人的心態上來思考、來面對今天的問題。今天中國的問題,再也沒有拖下去的條件啦!壓制我高智晟不足道,但企圖持續以無道之法壓制天理,終必為天理所滅。
  • 高智晟承傳了母親的善良、勤勞和堅忍。他做律師,常常是免費為最底層窮人打官司。他走在燈火輝煌的大街上,心想著那些還在苦難中掙扎的人們,所以他告訴妻子,「我覺得我跟這個社會是隔開的,我融入不到這個社會當中。因為我掙的錢越多,我的當事人的苦難越多。」
  • 神與我們並肩作戰,高智晟,維權
    在能坐下來向兩位同胞問好之前,為了關注另一群我們共同的同胞——法輪功自由信仰者最近一個時期以來再次遭致系統的、大規模的、有組織的非法迫害的真相,我去了北京以外的一些地方,度過了幾天「作賊般的日子」,是為外界傳聞我「失蹤」的原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