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也可以學中文

華語文遠距學習服務平台
大紀元記者米藍達/採訪報導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在韓國,每天有100萬人學中文;在日本,每天有200萬人學中文。在美國,中文已被列入美國SATII學測內容之一,美國高中也設有華語進階先修課程,估計到2015年時,將有5%的美國高中生(約75萬名學生)學習中文。

總計來說,目前全世界有3,000萬人正在學華語文,到了2012年,預估將高達一億人。

因應這波全球性的中文學習熱潮,中國的孔子學院看好這波商機,積極地在全球各地進行部署動作,反觀之,中華傳統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台灣是否加入這場競爭華語文學習的全球市場呢?

運用全球化、資通訊科技(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的發達、網路無遠弗屆的特性,資策會創研所主要在規劃策動國內科技化服務Remote Service的部份,目前先Focus越南進行『華語文遠距學習服務平台』的推廣及驗證,透過虛實整合的創新服務模式,正在測試使用者對這樣的線上學習模式的適應力與接受度,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從實驗過程中找到國內業者可採行的Business model。

擁有數位教材,可以在家學習,雖然很方便。但是,一般學生的自學積極性普遍不高,所以,即使數位教材推廣已久,成效至今難以彰顯。尤其是語文學習方面,數位教材只能讓學生聽,自己摸索著發音,卻很難確定發音是否正確,哪裡有誤,少了與真人實際對話的互動與臨場經驗,從”開口說”到”應對”都是需要一層一層突破的心理障礙。

資策會創研所領域研究中心蔡德祿組長說,為了解決以上難題,他們推出虛實整合的創新服務模式,也就是混合式的學習方法。這個模式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家自學,以數位教材結合語音評分軟體,跟著電腦語音朗讀、複誦掌握發音的正確性,讓學生不用出門就可以快速開口說中文。


軟體自學的實況

第二階段:真人遠距教學,與老師透過網路視訊,進行同步對話、學習。


與台灣老師視訊同步教學的實況

此雙階段學習模式的好處,就是可以事先解決學生接觸老師時不敢開口的害怕心理,在第一階段先預習,而第二階段的寶貴時間,便可加強與老師的對話。學生的進步會快,敢說、能說、能溝通。老師的負擔也少,只需複習、糾正、和引導。

而在推廣應用方面,因應台灣駐越代表處的統計,自1988年至2006年期間,台商在越南投資近80億美元,投資案達1,537件,台灣成為越南第一大外資國。隨著台灣南進越南投資設廠的經濟強勢,提供了越南職工大量就業機會,也相對地掀起當地學習華語的熱潮。

於是,與文化大學合作,由文化大學開發華語文教材,針對越南學生進行測試,分析越南當地習慣與華文口語,並結合資策會研發之語音評分技術,開發出適合越南人學習的教學內容及方法。

今年8月,資策會創研所實際到越南協助3家台商進行幹部華語文培訓,經過兩個多月的學習大部份幹部都覺得聽力進步非常多,已經會用一些中文跟老闆溝通,甚至會主動寒暄並且抱怨公司的工作壓力,用中文表達的意願很強。


資策會創研所領域研究中心提供


明年資策會創研所也將在越南成立育成中心,這個『華語文遠距學習服務平台』將會是育成中心的服務之一,協助育成中心的廠商的員工們學習中文,突破語言障礙,以期達到勞資雙方更好的溝通。

目前,類似的服務正在洽談國內華語文業者整合應用於北美或日、韓市場。藉由完整的線上華語文學習模式,希望能將台灣優良的華語文教學及師資,隨時隨地,無限地推向全世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羅格斯大學九月底為預備中學中文教師召開了一個信息會議,大約50人出席了會議。羅格斯大學校方說,新澤西公立學校中文教師需求增加,羅格斯大學正在採取相應措施。羅格斯大學世界語言學院和教育學研究院目前在最近得到的兩個資助的幫助下,提供速成國語教師培訓。
  • 【大紀元10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蔡蕙如華盛頓六日專電)中文能力已經成為美國情治單位僅次於阿拉伯語言的一項考量。美國國家情報總監麥康奈說,他們正與國防部共同資助一個提供阿拉伯文與中文課程的「STARTALK」外語學習計畫;他並說,除了反恐,美國情治單位的一項秘密優先任務,便是處理中國存在的潛在威脅。
  • 【大紀元10月26日訊】(據中廣新聞報導)今年才從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組畢業的許俐葳,憑著高度想像力和流暢文筆,奪下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學生組短篇小說特優獎。許俐葳這次以外婆逃難來台,隨身攜帶的大木箱為靈感,寫出半真實、半虛構的「上鎖的箱子」,他也替自己取了一個很帥氣的筆名,以「神風特攻隊」靈感,取作「神小風」。
  • 文化大學中文系畢業的許俐葳以「上鎖的箱子」,寫兩個女人的故事,讓評審驚豔,贏得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學生組短篇小說特優;而今年大學學測作文滿分、有「小張愛玲」稱號的台大中文系新生王麗雯,則以「清明」贏得學生散文組特優。
  • 據明報譯自英國太陽報消息,去年在國際奧數奪銀獎的英國自閉症患者萊特溫,可說是天才與白癡的混合體,學了8年法文不懂1個字,自學中文4個月卻可流暢說話書寫,更在中國遊歷期間,覓得良緣。
  • 據報載,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近日稱,他認為80後作家加入作協是好事,因為作協這樣的機關單位需要新鮮血液。他特別提到經過法律判決剽竊他人作品的少年作家郭敬明,“也不是刑事犯,儘管道德上有瑕疵,但是加入作協後可以與老前輩交流,有助於提高思想覺悟,提高修養。”
  • (大紀元記者林達邁阿密報導)即將於2007年12月27至30日在佛羅里達州上演的4場神韻晚會,引發了當地西方人學習中文的興趣。
  • 【大紀元11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唐浩/台北報導)學中文,已是一股沸沸揚揚的全球化潮流。但學習這項堪稱全球難度最高的語言,許多外國人吃足了苦頭,也有人開始反思:投入這麼多的時間、精力學中文,究竟划不划算?
  • 學中文 提升個人競爭力 全球興起一股中文熱,據估計到二零一零年,將有一億人以中文作為外語來學習。中文教師在美國社會越來越搶手,甚而提升了華裔保母的身價。中文何以有如此的魅力? 《新紀元周刊》第四十五期封面故事探討了此問題。科學研究發現,學習中文有益大腦的開發,提高個人的智商,並強化學習能力。在這方面的效果上,正體字又優於簡體字。 法國媒體曾報導學習中文的十大理由,鼓勵法國人學說中文。德國語言學家洪堡特稱中國字為「思想的文字」,漢字的種種型構中,含有哲學工夫(Philosophische Arbeit)在其中。 「二十年內,中文將成為非常重要的語文。」這是因為國際社會窺覬十四億華人潛力雄厚的市場;面臨全球化諸多難題,回頭尋求中國古老文化中的智慧。該期封面故事共七篇文章,轉載如下:
  • 中文是世界上最為獨特的語言。中國人的智力優秀,中文無疑是功臣之一﹐然而,在美國出生、長大的孩子們,卻日漸離中文遠去,成為黃皮膚、美國味的香蕉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