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冬季居家防護養生–精神調養

蔡金川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月14日訊】嚴寒的冬季,朔風凜冽,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自然界的蟄蟲伏藏,用冬眠狀態養精蓄銳,以便為來春生機勃發作好準備。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於相對緩慢的情形,成形勝於化氣,因此,冬季養生,要著眼於「藏」。《黃帝內經》:“冬三月,此為閉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是說,人們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靜,要想辦法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最好能做到含而不露,好像把個人的隱私祕而不宣,又如得到渴望之珍品那樣滿足。在冬季人們要把神藏於內,不要暴露於外。這正和夏日裡調養精神的方法「使華英成秀」截然相反。

《黃帝內經》裡所說:“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躁則消之,靜則神藏”,不僅冬季要做到精神安靜,神要藏於內,即使春、夏、秋二季也需要神藏,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研究證實,人在入靜後,生命活動中樞的大腦又回復到人的兒童時代的大腦電波波慢狀態,也就是人的衰老生化指標得到了「逆轉」。凡經過重大精神挫折、思想打擊之後,又未得到良好的精神調攝,多種疾病的發病率都有明顯增加。經常保持思想清靜,調神養生,多練氣功,可以有效地增強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有益身心健康。

要使「神藏於內」,首先要加強道德修養,少私寡欲。孔子提出「仁者壽」,「大德必得其壽」,這是很有道理的。道德高尚、光明磊落、性格豁達、心理寧靜,有利於神志安定,氣血調和,人體生理功能正常而有規律地進行,精神飽滿,形體健壯,這說明養德可以養氣、養神。少私,是指減少私心雜念;寡欲,是降低對名利和物質的嗜欲。如若不然,私心太重,嗜欲不止,欲望太高太多,達不到目的,就會產生憂鬱、幻想、失望、悲傷、苦悶等不良情緒,從而擾亂清靜之神,使心神處於無休止的混亂之中,導致人體氣機紊亂而發病。正如《黃帝內經》裡所說:“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思則氣結,驚則氣亂,恐則氣下”,氣上、氣下、氣結、氣緩、氣亂、氣消,均為人體氣機失常,而氣機失常將導致人體生命活動的受損。《太上老君養生訣》裡清楚指出:“目夫善攝生者,要先除六害,然後可以保性命,延駐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聲色,三者廉貨財,四者損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忌。”六害不除,萬物憂心,神豈能清靜?

「神藏於內」的第二點是:要能調攝不良情緒。人生活在世界上,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不高興的事,甚至是悲觀、憤怒、興高采烈。學會調攝情緒,寵辱不驚。如遇事節怒,寵辱不驚,都是節制活在調攝情緒中的運用。此外,亦可採取疏泄法;就是把積聚、抑鬱在心中的不良情緒,透過適當的方式宣達、發泄出去,以盡快恢復心理平衡。

冬季精神調養,除要做到「神藏」外,還要防止『冬季性情感失調症』。人的心理、生理與外界自然環境的變化是息息相關的。季節性情感失調症是由於嚴寒的氣候作用於人體所致。其發生機制為:寒冷使機體的新陳代謝和生理功能處於抑制和降低狀態,體內調節物質代謝的環磷酸腺苷、環磷酸鳥苷的含量減少,核糖核酸和脫氧核糖核酸的合成代謝減慢,腦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亦受到明顯的抑制,使得血液循環變慢,腦部供血不足,自主神經功能發生紊亂,因而出現了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症候。

防護之法之一是,延長光照時間:因為冬季光照時間短,是情緒抑鬱的重要原因。當黑夜來臨時,人體大腦松果體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強,它能影響人的情緒,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分泌。第二種辦法是加強體育鍛鍊,因為透過體育鍛鍊能調整肌體的自主神經功能,使過度興奮的交感神經得以抑制,減輕因自主神經功能失調而引起的緊張、激動、焦慮、抑鬱等狀態。三是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以及富含維生素B1、B2的豆類、乳類、花生、動物內臟等,因為是若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缺乏,可影響大腦的功能和情緒。

當然,不同體質的人,精神調養的具體方法也不同,這裡主要談的是養神的基本原則。(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