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不念舊惡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1619
【字號】    
   標籤: tags: ,

【原文】
子曰:「伯夷叔齊[1]不念舊惡[2],怨是用希[3]。」(《論語•公冶長第五》)

【注釋】
(1)伯夷、叔齊:殷朝末年孤竹國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死後,二人不肯繼位,互相讓位,都逃到周文王那裡。周武王起兵伐紂,他們認爲這是以臣弑君,不忠不孝的行爲,曾加以攔阻。周滅商統一天下後,他們以吃周朝的糧食爲耻,逃進深山中以野草充饑,餓死在首陽山中。

(2)不念舊惡:不在意人家過去對他們的怨恨。
(3)希:同稀,稀少。

【語譯】
孔子說:「伯夷、叔齊兩個人不在意人家過去對他們的怨恨,那是因爲他們很少用怨恨去對待別人。」

【研析】
雖然商紂無道,但是周武王伐紂在伯夷、叔齊看來也是「以惡制惡」,也是破壞了君臣之禮。因此基於維護正統禮法,他們還是攔阻武王伐紂,不食周粟。伯夷、叔齊雖然也因爲商紂無道而受苦,但他們並沒有記取商紂的舊惡,也沒有因爲武王伐紂能一時解除民怨痛苦,就放弃自己一直謹守的正統禮法而茍同武王。孔子讚許伯夷、叔齊的,也許就是這種總是用善的、正的、本性的一面對待別人,不陷入「以惡制惡」、「以牙還牙」、「以暴易暴」、「冤冤相報」的報復循環之中,其實這也是待人處事應有的理智。

思考:是不是我們總是用善的、正的、本性的一面對待別人,心中不生出怨恨別人的想法,這樣就比較能祥和寬容地和人愉快相處,不會陷入「以惡制惡」、「冤冤相報」的報復循環之中?

【延伸思考】
「以惡制惡」、「冤冤相報」無法終結報復循環,「揚善弃惡」(發揚本性的善,捨弃偏離本性的惡),可以終結報復循環。伯夷、叔齊能够總是用善的、正的、本性的一面對待別人對自己的傷害和怨恨,這是不是要有很强的意志力、堅持和忍耐力,試試看,自己能做到總是不怨恨、不傷害別人嗎?

「善有善報」,我們總是用善的、正的、本性的一面對待別人,常常會得到別人對我們的善意回報;「惡有惡報」,如果我們用怨恨、邪惡、偏離本性的被污染的想法對待別人或制止邪惡,常常會得到別人對我們的報復和怨恨,而且「冤冤相報何時了」。想一想,一個人的命運好壞,和他總是用善的或用惡的一面對待別人,是不是很有關係?

* * *
【說故事時間】

行善事 命運改─ ─ 唐宰相裴度的故事

冥冥之中,我們的命運隨著我們每個人呱呱落地來到這人世間,就已定好了。看起來我們的命運已不爲我們自己所掌握,實際上,命運是由我們自己主宰的。當我們用善念來主掌我們的言行,命運就會隨之而變。這就是爲什麽劉備臨死時告誡兒子阿斗說:「莫以惡小而爲之,莫以善小而不爲。」裴度的故事即是對這一古訓的最好的詮釋。

唐朝中書令晋國公裴度,長得又瘦又小,沒有貴相,屢屢在功名場上受挫,他自己頗爲疑惑。當時正好有個看面相的人在洛中,很爲士大夫們所推崇。裴度特意拜訪了他,向他詢問自己的命運,看面相的人說:「郎君你的形神,與一般人稍有不同。如果不作達官貴人,就會餓死。現在我還看不出來貴處,可再過些天來訪,我給你細細看看。」裴度應允了。

有一天,他去遊覽香山寺,徘徊於走廊和側房之間。忽然看見一個穿素衣的婦女,把一個提袋放在寺廟的欄杆上,祈禱祝願了很長時間,瞻仰拜謝之後就離去了。過了一會兒,裴度才看見提袋還在原處,知道是那個婦女遺留下來的,遂考慮追上送給她,可已經來不及了,於是就將提袋收起來,等待那婦女再返回來時還給她。太陽西落了,仍不見那婦人回來尋找遺物,裴度就帶著它回到旅館。

第二天早晨,裴度又帶著那提袋去香山寺,寺門剛開。他看到昨天那個婦女急急忙忙跑來,茫然失措,那惋惜長嘆的樣子,好像有什麽意外的灾禍。裴度就迎上去問她出了什麽事。那婦女說:「我的父親沒有罪被拘押起來,昨天有個貴人給我二條玉帶,一條犀牛帶,價值一千多串錢,打算用它來賄賂主管的人,不幸丟失在此,看來我老父親就要大禍臨頭了。」裴度很同情她,又仔細地追問那東西的顔色,她都說對了,裴度遂將那提袋還給了她,那婦女哭著拜謝,請裴度留下一條玉帶,裴度笑著回絕了她。

不久,他又回到看面相的人那裡,那人仔細審看之後,聲色大變,驚嘆說:「你一定做了善事,積了大德,前途不可限量,這不爲我所知了。」裴度即將前幾天的事告訴了他。

裴度後來果然位極人臣。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子曰:「由(1)!誨女知之乎(2)!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論語•爲政第二》)
  • 子曰:“已矣乎(1)!吾未見能見其過(2),而內自訟(3)者也。” (《論語•公冶長第五》)
  • 《荀子•勸學篇》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可見「內省」的重要。以最務實的的方法,針對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加以檢討反省,精益求精。透過這樣日積月累的努力,才能一步一脚印地達到提高自己的目的。
  • 子曰:“三人行(1),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林放(1)問禮之本(2)。子曰:“大哉(3)問!禮,與其奢(4)也,寧儉(5)。喪與其易(6)也,寧戚(7)。”(論語•八佾第三)
  • 孔子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不辭辛勞的周遊列國。這一年,他正準備到楚國去,卻在陳國和蔡國的邊境,被兩國的軍隊包圍了七天。在荒郊野外,糧食耗盡了。
  • 蔣慧云的小書包
    這詩是王維的一次美好的夜遊經驗,我們一起來領略詩人的那個夜晚。然而,如果那晚我們跟著王維一起去夜遊的話,也能有一樣的經歷嗎?
  • 蔣慧云的小書包
    「砰砰砰!砰砰砰!」有人把曾家的大門敲的又急又猛。曾母一邊說:「來了,是誰呀?」一邊起身開門。可門都還沒開呢,門外的人就上氣不接下氣的說:「老太太,我是鄰居張三啊。我剛才,在外頭聽說了,您的兒子,曾參殺人啦!」
  • 闊少爺帶著馬鞭,得意洋洋的走了。他騎著馬,不時就揮揮馬鞭,還一邊對人炫耀:「我這根馬鞭哪,值五萬塊呢!」
  • 狙公愛養猴子,他跟猴子商量後,把早上吃三升,晚上吃四升橡實,改成早上吃四升,晚上吃三升橡實。可是,早上吃四升跟三升真的沒有不一樣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