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檢視保單保障 壽險業者提供四步驟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二十二日電)歲末年終,除了回顧過去一年的成果之外,壽險業者建議,民眾也應重新檢視原有保單是否仍具足夠保障,一旦原有保單不能滿足需求,就要考慮是否因應需求做調整,壽險業者提供四個步驟,供民眾自行替保單作健康檢查。

壽險業者表示,不管消費者購買保險的動機是出於加強保障、儲蓄投資、退休規劃或節稅需求,保險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本質就是「風險管理」,因此,保單健診的首要步驟就是要確認目前所遭遇的風險種類為何。

簡單來說,風險種類不外乎死得太早、活得太久、財務損失 (包括疾病醫療、因故殘廢及失去工作能力等)、資產稅務規劃四大類型,針對不同風險種類,確認保單提供的可種功能是最為急需的。

確定風險種類後,將風險損失衡量扣去既有的保障,如個人壽險、團體保險、勞工保險、健康保險等,剩下的缺口即是需要調整的保單額度。一般來說,最簡單的保額計算方式就是「倍數法」,建議計算公式為「建議投保金額=年收入X(5至15倍)+負債」。

若是針對退休規劃,則建議仔細計算退休後收入來源 (包括來自公部門提供的各項年金收入、勞退基金、勞保基金加上子女定期奉養和個人儲蓄等)與退休後支出來源之間的落差,也就是退休資金缺口來作考量,須注意的是,退休資金缺口須達到所得替代率70%。

此外,壽險業者建議,民眾應先處理無法承擔的風險損失,特別是因死的太早或因意外或疾病所帶來的家庭經濟負擔,其次才是規劃次要性的風險 (如資產稅務規劃),因此需先投保「保障型商品」,再考慮「儲蓄型商品」。

若行有餘力,則建議應在壽險商品外加購意外險、失能險或醫療險,而若有預算上的考量限制,也應當以不降低保額,調整險種的方式優先進行,例如當預算不足時,可增購定期壽險或是團體保險。

團體保險近年已成為公司為員工提供的重要福利之一,通常在價格上都相對具有優勢,因此可以提供資金有限的消費者參考,唯一要注意的是,團體保險的保險效力會隨著離職而失效,如果過完年後工作有異動的消費者,就不宜把過多的保險比重放在團體保險上。

最後一個保單健檢的步驟即是建立清楚完整的「保險一覽表」,明確寫出投保的保單、保險公司名稱、經辦人員及聯絡方式、保險金額、保單存放地點等,變故發生時才能確保權益。

壽險業者提醒消費者,保險屬於比較複雜的金融商品,各家條款約定及其保障均不一致,若擔心自我檢查還是有盲點或遺漏,不妨與壽險顧問連絡,經與壽險顧問的充分溝通,並請顧問依其專業搭配電腦軟體進行檢視,再向保戶提出說明及建議,即可省時省力完成保單健檢的工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