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提升生育率根本之道 賴家庭觀念改變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二十五日電)據統計,台灣平均每位育齡婦女生育率只有 1.1人,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推估,再過十年,65歲以上人口將正式超越14歲以下人口。台灣經濟研究院表示,要靠政策力量提高生育率效果很低,根本之道是改變家庭觀念,接納同居、非婚生子女等普遍現象,並給予更多政策協助。

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2005年台灣平均每位育齡婦女一生所生嬰兒數「育齡婦女總生育率」為 1.1人,較全球平均2.7人、已開發國家1.6人為低;若與鄰近國家(地區)比較,僅高於香港的1.0人。

在此情況下,經建會推估,到2017年,65歲以上人口將正式超越14歲以下人口;台經院表示,兒童人數減少,未來除中小學校及教師需求減少外,婦產科及小兒科醫療服務需求也將減少。

台經院指出,勞動力減少會造成產出下降,不利經濟發展,未來如何提高勞動生產力將是極為重要課題;但勞動力再怎麼提高,也無法彌補生育率降低產生的負面影響。

以德國研究為例,至2035年德國經濟活動人口規模變小,需要提高勞動生產力 15%才能維持相同的每人產出;但依模型分析,即使提高如工資等資本密集度,勞動生產力最多也只能提高6%。

生育率低造成少子化現象,對勞動力是一大問題。台灣主要是提出如提供津貼、育嬰假、改善育嬰或托嬰環境,甚至也曾動過稅賦減免念頭。

台經院表示,日本政府在1990年代初期就實施擴大兒童津貼、育嬰假等政策,但仍無法阻止生育率下降,因此以政策處理生育率的效果並不如預期。

台經院分析,關鍵在於文化特性,像西歐、北歐及英語系國家能夠避免非常低的生育率,是因為這些國家具有共同或類似文化特性,例如家庭關係薄弱,但婦女地位高、子女很早就獨立、社會對同居及非婚生子女普遍接受。

台經院表示,要提高台灣婦女生育率,除非家庭觀念改變,否則婦女面臨要照顧家庭的壓力、社會不接受非正統型態家庭,都會讓現代人不想生育。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再怎麼努力都徒勞無功。

但台經院也認為,西方國家的家庭觀念對台灣而言是極大震撼,在可預見的將來不太可能改變。因此,政府最好面對現實,儘早擬訂人口減少、走向高齡社會的因應政策,最起碼應對還願意生育的家庭,全力創造兼顧工作與養育子女的對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