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跡探微:青城山

作者:牟梅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梁時任預、李膺所著的《益州記》中說:「崗巒嶺崿相連千里,上有仙都」。宋代《太平御覽》引古書《玉匱經》中云:「黃帝封為五嶽丈人,乃岳瀆之上司,真仙之崇秩。一月之內,群岳再朝,六時灑泉,以代晷漏。一名赤城,一名青城都,一名天谷山,亦為第五洞天,寶仙九室之天。對郡之西北,在岷山之南,群峰掩映,互相連接,靈仙所宅,祥異則多」。

這座被靈仙選中居住的仙都,且號為「五嶽丈人」的就是青城山,它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縣)西南十五公里處,距成都市六十八公里。史料載,青城山主峰海拔1800多米,周圍五十里,有甘露芝草和天池醴泉。

青城山在歷史上有諸多的稱謂。先秦時期稱為「清城都」、「丈人山」,秦時稱作「瀆山」,兩漢和三國時稱為「汶山」或「天谷山」,兩晉、隋唐直至開元十八年前稱為「清城山」,後稱「青城山」。關於「丈人山」的稱謂,還有一個與仙人有關的故事,載於宋朝張君房所著《雲笈七簽》卷七十九。黃帝時期,黃帝因與北方的蚩尤作戰時總是不能取勝,便來到青城山向仙人寧封討教。寧封教黃帝以龍趼飛行之術。後來,黃帝戰勝了蚩尤,統一了華夏民族。為了表達對仙人寧封的感謝,黃帝封寧封為五嶽丈人,其所居住的青城山亦被稱作「丈人山」。如今青城山上的訪寧橋和龍隱峽棧道就是此一傳說的遺跡。

那麼為什麼叫做「青城山」呢?一種說法是說青城山林木蔥鬱,好像一座綠色的城郭,故名「青城山」。另一種說法是說「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偏旁三點水。這是因為古人認為「清都、紫微,是天帝所居的地方」,也就是神仙居住之處,所以名為「清城山」。唐時清城山上發生了佛道間地盤之爭,後唐玄宗下詔「觀還道家,寺依山外」。詔書中將清城山的「清」字寫成了沒有水旁的「青」字,自此「清城山」更名為「青城山」。關於這一事件,可見仍保存完好的唐碑詔書。

既然青城山是仙都,那當然少不了仙人。在此修煉成仙之人,亦是歷代不絕。

據葛洪《神仙傳》所載,東漢時的張陵先在四川鶴鳴山隱居修行,後遇太上老君傳道而得道。鶴鳴山與青城山相連,張陵便來到青城山傳道,期間曾去嵩山,最後羽化成仙,被封為張天師。張陵之後,從漢末至南北朝,來到青城山修道的有李阿、陳勳、范長生、楊超遠等人。

葛洪《神仙傳》載,四川人李阿,據說活了很長時間,但也不見衰老。在吳孫權當政時期,他常常在成都市的街頭行乞,一旦討得東西,就馬上散賜給貧者。他每天晚上離開成都,早上回來,人們不知他到底住在何方。如果想問李阿什麼事,李阿從不正面回答,但只要仔細察看他的表情就會知道答案。如果李阿的臉上有喜色,那麼問的事一定是吉利的;如果李阿面容悲慼淒慘,那麼問的事就一定凶險;如果李阿面含微笑,就一定是大喜之事;如果李阿有輕輕的歎息,那麼一定有讓人深憂的地方。人們就這樣向李阿問事的吉凶,屢試不爽。

一個叫古強的人,覺得李阿肯定不是凡人,就經常照顧李阿,並跟隨李阿回家,這才知道李阿住在青城山裡。古強十八歲時,看見李阿也就五十來歲,到古強八十多歲時,李阿仍然是五十歲的樣子,一點也沒變。後來李阿說崑崙山的神仙召他馬上就去,於是李阿進了崑崙山,從此再也沒有回來。

繼李阿之後又有陳勳入青城山修煉得道。漢時陰長生跟隨仙人馬明生在武當山修煉,後在青城山得道,後亦成仙。到了晉代,青城山最著名的道士為范長生,後在此羽化成仙。隋朝趙昱與兄弟趙冕都隱居在青城山,跟隨道士李玨修煉。隋煬帝知其賢德,徵召他出仕。趙昱推辭不掉,只得任嘉州太守。在任期間,他曾經入水中斬殺蛟龍,人們都認為他是神人。隋末亂世之際,趙昱再次隱去,不知所終。唐朝道士王柯、薛昌、劉無名等皆在青城山修道。

值得一提的是唐末五代時的修煉人杜光庭,他在青城山白雲溪修煉多年,同時還著有《神仙感遇傳》五卷,《墉城集仙錄》六卷,《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一卷等多部著作,為後世留下了中國古代神仙及修煉故事等珍貴資料。宋時期比較知名的修道人有皇甫士安、古藏用、張隨、徐無極等,皆有靈跡。元明時期,在青城山修道之人見於記載的比較少。明末清初,由於戰亂,青城山的道士大多逃離。後來又有武當山的道士來到青城山修行,比較有名的是陳清覺。

早期的山居道士,大多穴居山洞,或者在洞旁結茅舍,「置以土壇,戴以草屋」。到了晉代,青城山始建宮觀,計有洞天觀、上清宮、上皇觀、碧落觀(後名長生宮)等。現在的上清宮正殿老君殿供有太上老君、純陽祖師及張三豐塑像。老君殿基寬四百平方米,共六層。下方上圓,寓意天圓地方;層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觀呈塔形,頂接三圓寶,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其左配殿供奉的是孔子和關羽,在殿的左下方有麻姑池,池水一年四季都不乾涸,據說是仙人麻姑浴丹的地方。宮後不遠,就是青城第一峰彭祖峰,上有呼應亭,登高一呼,眾山皆應。

隋唐兩宋時期,青城山新建有大批宮觀。隋代建有常道觀等,唐代建有建福宮、金華宮、沖妙觀、玄都觀、福唐觀等。常道觀又名天師洞,據說當年張陵就在此「結茅傳道」。觀內還有黃帝祠和三皇殿,殿內供奉著伏羲、神農、黃帝。觀後的混元頂上有一個洞穴,相傳是張陵曾經修煉的所在,俗稱天師洞。天師洞東有三島石,巨石矗立,上有兩條裂隙,故名。民間傳說,張天師降魔時,見此石擋路,遂拔劍劈之,裂成三塊,石上還刻有「降魔」兩字。天師洞西側有擲筆槽,這是個六十多米深的幽谷,民間傳說是張天師降魔時,作符擲筆而成的。

《五嶽真形圖》云:「山傍有誓石,天師張道陵與鬼兵為誓,硃筆畫山,青崖中絕。今驗斷處,石並丹色,闊二十餘丈,深六七丈,望之赩然。」據清徐昱所著《青城山金華宮記》,金華宮原是就晉代所置之上皇觀(一名玄真觀)改建而成,唐睿宗女玉真、金華公主居此修道。元明時期,除明萬曆年間重建圓明宮、上元宮外,過去已建的宮觀,在明代大都缺乏維修。清時陸續重建、修繕了常道觀、長生觀、祖師殿(又名洞天觀)、上清宮、建福宮等。其中建福宮中楹柱上懸垂的長達394字的長聯,為青城一絕。祖師殿供奉的是真武大帝和張三豐。殿內有浴丹井、讀書台等古跡。浴丹井是唐天寶七年(748年),道人薛昌居煉丹留下的遺跡。

唐朝李舜弦在《隨駕游青城》一詩中這樣讚美青城山:

因隨八馬上仙山,
頓隔塵埃物象閒。
只恐西追王母宴,
卻憂難得到人間。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7月16日訊】宽忍,绰号宽疯子,俗名陈翠华,系四川省井研县人氏.1990年来峨眉山出家(来山之前曾在青城山学过几个月道姑).1994年礼伏虎寺当家演慈为师披剃,1995年于新都宝光寺受戒.
  • 1995年,我聽過張宏寶先生的講功的錄像帶,那時,就聽說中功的基地青城山就已被中共突擊收查過4次,那時也聽過中功高層人員的講課,有一個叫閻XX的女人,在介紹中功的規章制度時,我看她的語氣、表情特別邪,殺氣騰騰,當時我心裏沒想到她會是中共的特務,只想到張宏寶先生怎麼會起用這樣兇的女人。直到去年,張宏寶先生在美國被多起刑事案件糾纏時,我才去問原中功的一位高層人員M先生,才知道那個閻XX是中共的特務,她的丈夫也是國家安全局的,M先生還說﹕「中共派進中功高層內有好幾個特務,張宏寶先生在美國招聘的女傭人也是中共的特務,才惹出這麼多的糾紛案。」
  • 永康青城山自古以來道教盛行,每年二月十五日青城山道會更是四方畢至。宋高宗紹興年間,青城山道會由當地張大戶和唐大戶輪流主持。
  • 唐朝初年,藥王孫思邈帶領徒弟從終南山來到青城山丈人峰下採藥。從春到夏,眼看秋去冬來,山風清涼,徒弟勸師傅下山,藥王捨不得這塊寶地,不肯離去。一天,他們在混元頂宵松林歇腳,看到有幾隻鶴在涉水嬉戲,陡然間,見一隻母鶴發出唳聲,抬不起頭,哀鳴不已。工夫不大,飛來兩隻大鶴,銜住病鶴的翅膀,飛向密林,安頓在窩裏。
  • 「藥王」孫思邈淡泊名利,仙風道骨,不慕仕途。他的學識和道行高深,「精識高道,深達攝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攝生之道,相傳他活到141歲,外貌非常年輕,人們從他身上看到修道的神奇,尊敬他如洛下閎、安期先生之類的神仙。孫思邈有哪些神通呢?
  • 岸上有一棟高樓,半夜裡,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燒,樓中人張惶呼叫,亂成一片。林孝廉忽見一個少婦,只穿內衣短褲,從樓上墜入船中。林孝廉見少婦衣不蔽體,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長袍拿過去,給她蓋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進船艙休息。自己則挑燈站在船艙外面,守護著她。
  • 雷州半島南渡河畔小鎮窯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國家各項運動對個人命運深刻影響下,展現堅強生存的意志。(fotolia)
    徐生原可考上狀元第一名,但因他背女子過河時吟誦的詩句,流露出不正的想法,他中第一名狀元的資格便被褫奪了……
  • 根據《玉壺野史》卷一記載,曹彬滿周歲時,曹家舉行了慶生宴會。曹彬父母把上百的玩具和器物全都擺在宴席上。眾人也都好奇,小曹彬能抓到什麼呢?
  • 故事中的漁民救人不圖名、不圖利、不圖報,既幫淹死鬼修成了正果,自己因救了三個人積了很大陰德。自從淹死鬼做了土地神,漁民就再也不打魚了。而漁民也得到了福報,在神佛的護佑下,不管災年豐年,他家的莊稼年年豐收,家中事事順利,家境也慢慢富裕起來,他活到八十多歲無疾而終。
  • 《壽康寶鑑》裡記載的一個因果故事,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故事中藍潤玉的行為,在現代人眼裡,不僅不算啥錯誤,很可能還會被人以「痴情」「追求愛情」等來看待,會看成一段有「浪漫情愫」的「暗戀」及「美好回憶」。可是,他的行為卻遭到了天譴惡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