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天梯之旅(三)

陈志达 撰文、摄影

标签:

天梯真面目
在看到由钢架支撑、木栈道地板、红钢索组成的阶梯引道时,我们知道,天梯就将在眼前了!

下走到吊桥处的坡极陡,因此也构筑有垂直回旋的铁梯辅助。而拥挤的人潮加上人们向上走时因体力下滑造成步伐缓慢,此时上下的人们就成了狭窄走道上钻动的两条人龙,缓缓交错而行。此时也就可以体会的到形容当地道路陡峭的台语俗谚“一崁到肚脐、二崁到目眉”它的由来。因为一崁(阶)就有着自肚脐到眉毛的高差,在未开辟改善前道路的难行更可见一般。

栈道旁的山壁也是高耸挺立,而且姿态雄浑、棱角分明。这只是以壮丽的悬崖峭壁景色著称,有“西部太鲁阁”美誉的“太极峡谷”的一隅,许多更壮丽的景观因多年封闭未能深入而难得一见。

在经过一段回旋盘绕的栈道之后,终于,所谓的“天梯”出现在眼前了。百闻不如一见,这费劲走来的一段旅程总算看到了目标所在,心也安了。

根据吊桥前的石刻记载,这“天梯”的原名是“梯子吊桥”,是南投县政府于93年重新开发太极峡谷风景区时,为改善往太极峡谷途中梯子岭土地公段崩塌危险路段,避开下切渡河的艰难路程,而兴建的一座横跨立秋寮溪(加走寮溪支流)的有梯子的吊桥,于94年新建完成。

为何会造出一座有梯子的吊桥呢?原因是吊桥两端高差达二十公尺,在行进间无法直接上走,所以设计的日本技师以208阶木栈道梯辅助,打造了这座全长136公尺、全台首见的“有梯子的吊桥”,工程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兴建完成。据我上网查资料显示,这种有着高度落差的天梯吊桥,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国、加拿大、日本等3个国家才有,竹山这一座是世界第4座、亚洲第2座。

由外观看来,吊桥桥身造的稳固,构造看来令人安心,走来也不会过度晃动,可以让人稍解疑惧之心。一端桥头标示是可同时30人行走,不过游客多未注意此安全讯息,经常是超过30人以上在吊桥上,不少知道此一讯息的游客看的倒是胆颤心惊。

站在吊桥上可以俯瞰立秋寮溪峡谷,深度据说达上百公尺,景色自然宜人。由吊桥中段往上看,由于高差使另一端的吊桥面看起来直入峭壁有如天梯一般,这景色与自然结合一起,人不多时静静体验一下周遭景致,踏着悬空的木栈道吊桥,看着好像可爬上天的阶梯,一步步缓步上走,还得稍稍喘口气,是挺特别的一段经验。

由于时间偏晚,不适合再继续前行到更深入处的玉福吊桥,一观飞来石及上杭峡谷鬼斧神工的风光,殊是可惜。

回程
一偿宿愿后,回程就是另一个体力与意志力的挑战了,除了已经消耗大量体力之外,更因为回程都是上坡。

气喘如牛是普遍听到的声音,而两颊通红、汗流浃背更是随处可见到的景象。要想一口气走回到木栈道的起点,的确是不太容易,此时稳健持续的步伐才是最佳的策略。走回到木栈道起点处,有一大批人坐在椅子上休息不走了,他们开始等车。


四轮沙滩车

等车?等什么车?就是刚才看到络绎不绝上上下下的四轮沙滩车。一趟好像是150元,对于走不动的老年人或妇女,这个扰人清静的沙滩车此时成了救星,再多钱也无所谓,只要可以让他(她)们不必再爬坡回去就行。

看到车子载着人快速上行,更加觉得这上坡路走的缓慢而艰辛。不过还是有许多老老少少,依旧一步一脚印的向上走着。

坚持

“到底是谁坚持要去看天梯的呀?”前面一个稚嫩而响亮的童音发出这一问,话音中带有一丝丝的埋怨,却也有着自找苦吃的自嘲,听得一伙人乐的笑了出来。听到这一段话,确实也是当时的心境写照,笑过之后似乎压力顿时减轻了不少,无怪乎自此而后也就更加认份的走了起来,一会儿就走到了中段休息处。

往上走的最后一段陡坡,正是来时就想到归程所必须要过的一段最后的考验。虽然还不到举足千斤的地步,但是确实可以感到喘息与费劲。不过看到那些已经走不太动的家长们,还需要再拉着他们的幼童爬坡前进的处境时,脚下的步伐也就不那么太沉重了。这一段最吃力也最需意志力与体力的路程,终于在坚持之下成了征服的过往。

这段上坡的回程中,出现了好几个情境,让人体验到身体对环境的感受是会随着心境的改变而改变的。特别是在与其他人的处境比较之下,你对环境的感受会有不同的想法,而这个改变的想法又会使人的身体感受随之改变,比如看到别人要坐沙滩车,或是看到还要扶或背着小孩爬坡的家长。

好坏的感受并不是一定的,而是随着人的心境而转的!而每件事如果都看成是好事,那结果自然也将大不相同。在这些场景中,我们都可以经常看到许多父母肯为孩子牺牲,而忽视自己、扩大自己容量的无私行为,那也是相当值得敬佩的。@*(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日本政坛掀起蒙古热
通向爱情的天梯 中国现代爱情故事首选
通向“爱情天梯” 演绎当代经典爱情
竹山天梯吊桥安全顾虑暂封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