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十大經典農漁村選拔 兩村贏大獎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游繡華/花蓮報導〕花蓮縣昨天在農委會「經典系列選拔」首部曲「十大經典農漁村」頒獎典禮大放異彩,光復鄉的馬太鞍生態園區、瑞穗鄉的舞鶴村,經專家實勘評選與網路票選等激烈競爭,分別在「典藏生態類」、「村風無限類」贏得大獎。


馬太鞍生態園區的濕地生物多樣化,已是觀察自然生態的最佳戶外教室。(自由時報記者游繡華攝)

農委會在去年十一月舉辦全國十大經典農漁村選拔賽,縣政府與水保局第六工程所聯合推薦馬太鞍生態園區、舞鶴村及羅山有機村參加。十二月一日,農委會公布初選,自四十五處農漁村選出二十名,花蓮縣三村擊出全壘打。

在三個月的網路票選中,花蓮縣三村共獲得十二萬多票,舞鶴與馬太鞍更在各地網友支持下,分獲第六、第八名。前天,這三村的代表一百多人為參加頒獎典禮,一早便集合北上,裝置頒獎會場外的展示攤,在昨天下午秀出當地的特色農產品與手工藝品。

典藏生態類 馬太鞍拔頭籌

村風無限類 舞鶴村奪冠軍

昨天下午,頒獎典禮開始,首先揭曉「典藏生態類」,馬太鞍拔得頭籌,由裝扮成蝴蝶的光豐地區農會推廣股長葉正花代表上台領獎,消息傳回花蓮,令各界振奮。到了「村風無限類」,舞鶴村也贏得第一,由帶著阿美族頭目羽帽的瑞穗鄉鄉長許榮盛代表領獎。

羅山有機村 也打出知名度

縣府農業局水保課長王國洲說,馬太鞍生態園區、舞鶴茶園及羅山有機村的農業發展與社區特色,早獲農委會肯定,是農委會推出漂鳥畫眉營認識台灣農業的魅力農村體驗點,處處鳥語花香,生態多樣豐富,最能凸顯花蓮的農村之美,羅山有機村雖未入選前十大,但也在這次活動中打出知名度。

——————————————————————————–

蝴蝶飛青蛙鳴 園區生態多


馬太鞍生態園區蛙類生態極為豐富,途中是莫氏樹蛙自蝌蚪成蛙的歷程。(自由時報記者游繡華攝)

〔自由時報記者游繡華/光復報導〕馬太鞍生態園區是位在光復鄉馬錫山下的沼澤濕地,是全台灣阿美族最大的社區部落。當地阿美族人特有的生態捕魚法巴拉告(Palakaw)也充分展現生態與人文的深層風貌。多樣生態特色與原住民文化讓馬太鞍在全國「十大經典農漁村」選拔中大放異彩。

馬太鞍生態園區面積約一百公頃,農民多栽種荷花、菱角、水稻。十年來,經縣府農業局與光復地區農會從推動六月賞荷休閒農業體驗起,續而從社區總體營造凝聚居民共識,再逐年以生態工法興建休憩設施,如今,已成全國知名的生態體驗園區。

馬太鞍生態園區的成功,還有在九十二年間獲得全國神農獎的欣綠農園負責人朱進郎,是當地最早探詢阿美族特殊捕魚方式「巴拉告」的人。十多年前,他把農園朝農業的、生態的、文化的方向重新打造,讓美麗的溼地展現生機。

馬太鞍生態園區雖經桃芝颱風重創,朱進郎秉持理念,重新打造農園,並積極參與馬太鞍的社造運動,了解馬太鞍部落的風俗習慣,阿美族人稱朱進郎「不定」(譯音,魚的意思)。

巴拉告是馬太鞍特有的捕魚文化,阿美族人在捕魚前虔誠敬禱,隨即以竹簾圍住魚池、封堵出口,再將水舀出,拎起原放池裡的九芎樹枝拍打,滿掛的魚蝦即可入網;另也放置竹簍捕捉住大魚,放走小魚。

除了阿美族文化,馬太鞍生態園區有螢火蟲、各類水鳥棲息、避冬,如今已是中區花蓮賞鳥、賞蛙,觀察蛇、蝶等昆蟲、動物生態的景點。

——————————————————————————–

舞鶴結合茶和咖啡 成觀光勝地
〔自由時報記者邱顯明/瑞穗報導〕瑞穗鄉舞鶴村是北回歸線所經,新石器時代即有先民居住的地方,村民以產茶、咖啡、養牛製乳為業。蓬勃產業帶動旅遊業興起,使舞鶴成為亮麗小村,也當選十大經典農村。

舞鶴是個台地,台地上保存台灣唯一豎立的新石器時代巨石文化遺物─兩根高聳入雲的石柱。北回歸線也經過舞鶴,說明了舞鶴有人文地理特點,也是經濟作物生長的好所在。

日治時期舞鶴就有日人在台地上種咖啡,終戰後,農民改種茶葉,並打出天鶴茶品牌,還研發出綠茶餅、綠茶酥、綠茶冰淇淋等副產品。舞鶴村民動力十足,近十年來,還在山區找出日治時期留下的老欉咖啡樹,重新種起咖啡,把茶和咖啡結合,使舞鶴台地瀰漫濃濃的茶與咖啡香氣,成為花東縱谷的觀光勝地。

除茶和咖啡,瑞穗牧場就在舞鶴,這家牧場養牛,也研發各種好吃的鮮乳饅頭、牛軋糖、乳酪、鮮乳冰淇淋,甚至是乳製化妝產品。

當地的台地特性,促使水保局在當地開闢水土保持戶外教室,是許多學校、社團的水土保持教育場所。「教室」內闢出的鳥類、蝴蝶「收容所」,已成為鳥兒、蝴蝶聚集所在,也吸引了許多遊客聚焦在觀蝶、賞鳥之上。

——————————————————————————–

羅山種植稻米蔬菜 著名有機村


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婦女採茶的懷古場景,也成為遊客聚集之點。(自由時報記者邱顯明攝)

〔自由時報記者邱顯明/富里報導〕富里鄉羅山村好山好水,純樸村民在優越山水環境中養雞飼鴨、種稻植菜。以村內土角厝、瀑布、泥火山自然資源,營造純樸農村樣貌,有機稻米、蔬菜、特殊的火山豆腐,使羅山有機村揚名全國。

許多到過羅山的人都認為,羅山有好山中的好山、好水中的好水特質。這個位在海岸山脈山腳下的客家小村,瀑布從海岸山落差四、五十公尺的山崖上直瀉而下,是天然形成的瀑布,氣勢雄偉。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曾請專家勘察,找出縱谷最美的風景區,羅山以瀑布和雲瀑被列為縱谷最為可觀的美景之一。所謂雲瀑就是夏日厚厚的白雲,在風吹動下像棉絮、浪濤般,被推湧越過海岸山,仿如白練倒掛在山頭!

當地農民利用優越地理環境,種植有機稻米、蔬菜、水果,行銷全台,是花蓮縣最著名的有機村。羅山也是國內少數有泥火山群的地方,泥火山不但形成景觀,還有農民把泥火山湧出含豐富礦物質的水調製火山豆腐,無意間使火山豆腐成為羅山名產。

羅山村有純樸的民性、天成的勝景,是最適於人住的有機小村,也是它入圍國內二十大經典農村的主因。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