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黃國泰收藏古契約 見證金門歷史

人氣: 2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十四日電)金門古文物收藏者黃國泰將四十年來蒐集的古代契約,挑選出一百五十二張,在金門縣文化局展出,見證社會歷史,他表示,古契約是祖先生活最真實的記錄。

現年七十一歲的黃國泰,十四日起在金門縣文化局舉辦十九天的「古契約收藏展」,展出的包括地契、田契、賣身契、稅契、戶部執照、捐官監照等,時間從明代萬曆四十一年到抗日戰爭前,有三百多年之久。

黃國泰說,開始古契約收藏,是在四十年前很偶然的機會下,當時在金門縣文化局前身的社會教育館服務,有一天於水頭村老家整理東西,在閣樓上發現一只祖父遺留的破舊皮箱,打開一看是竟是各種契約,有的受潮、有的蟲蛀,整理之下,不知不覺的走進收藏天地。

黃國泰的祖父名叫黃廷宙,由於臉面長得黑,因此,綽號「黑面宙」,民國初年前往印尼麻里巴板發展致富,累積財富千萬元返回水頭村,號稱「半山富」,因此,家中的契約也特別豐富。

其中,展出的一件一九三三年黃廷宙、黃順圖聯名呈報金門縣政府的緝凶草稿及被盜清單,更是見證當年大陸「強槓賊」到金門擄人勒贖的往事,當年被擄的四人中,最年輕小伙子十九歲的薛自然,為碩果僅存,但已經是九十三歲的老翁了,讓人睹物不勝唏噓。

此外,清代道光年間頒發的「監照」,即捐錢買功名的執照,書寫著捐贈者的面貌、三代家世,但也無言的訴說著一個王朝由盛而衰的縮影。

黃國泰收藏的古代契約,從金門出發,二零零一年兩岸小三通後更擴及廈門、福建,最早的是明代萬曆四十一年的田地買賣契約,清代部分從入關的順治帝、到末代的宣統都有,民國初年更是豐富,除了常見地契、田契,還有鹽契、蚵契等。

黃國泰特別選擇清代十個朝,及民初的契約各一件,捐贈文化局典藏,他說,契約是祖先生活最真實的見證,金門民間不乏收藏家,希望藉此能拋磚引玉,讓同好一起重建祖先的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