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鐵蹄下的荷蘭

——寫在紀念荷蘭解放六十二週年
玉清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57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5月4日訊】荷蘭人早在1930年前就預見,希特勒掌權後,將會引起歐洲的大災難。可是荷蘭人保持中立,掩耳不聞,視而不見希特勒的咆哮和罪惡,他們以為,不去招惹這個兇惡的納粹,自己就可以免遭災難。

然而,事實讓荷蘭人接受了一次刻骨銘心的陣痛。1940年5月10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五早晨,從德國飛來的飛機載著跳傘部隊,和地面的秘密警察部隊攻進荷蘭邊境,打碎了荷蘭中立的夢想。五天後希特勒佔領了幾乎整個荷蘭。從此荷蘭人開始在納粹鐵蹄下長達5年的悲慘生活,直到1945年5月5日荷蘭解放。

鹿特丹淪陷

1940年5月10日德國納粹軍隊開始進攻荷蘭,經過四天荷蘭軍隊的頑強抵抗,德軍突然改變了作戰方案。在5月14日的早晨10:30分,一封來自德國納粹的信「哀的美敦書」送往了荷軍總部,要求鹿特丹立即投降,否則在當日下午一點鐘德軍將攻佔鹿特丹,加上20分鐘的空中轟炸,荷軍總部必須在兩個小時內作出回答。荷蘭軍人和民眾憤怒了,他們堅決地回致:「我們絕不投降,我們不需要兩個小時」。

事情是相當殘酷。首先-荷蘭將軍威克曼(Winkelman)需要為「哀的美敦書」的簽約事宜發表宣言,因為在談判中,德軍暫時停止轟炸。也是中午時分,鹿特丹居民在停止轟炸期間趕緊購買食物和生活用品,馬路上慌亂的人群在四處奔跑。但不久,人們得到消息,德軍的飛機從不來梅(Bremen)和西發倫(Westphalen)已經起飛前往鹿特丹。這意味著,還有90分鐘鹿特丹將變成一片廢墟,數百萬居民生命於危難之中。時間一秒一秒的過去,德軍的飛機由遠到近,人們耳邊漸漸聽到隆隆轟炸聲。果然如此,到1:30分,數以千計的炸彈落在鹿特丹,人們不敢相信德國納粹真的會這麼做,很多學生還在準備上課……

與此同時威克曼將軍得到另一個訊息,德軍第二個轟炸目標是猶翠特(Utrecht),然後將所有的城市被輪流轟炸。在殘酷的事實面前,威克曼將軍只有被迫宣佈投降。鹿特丹搖曳了紅旗,轟炸暫時停止。荷蘭軍隊被通知就地銷毀武器。這時微赫明娜皇后正應英國國王喬治六世(GeorgeVI)之邀,在白金漢宮做客。皇后正準備就餐時,殘酷的消息傳到她的耳中。皇后和所有的荷蘭人驚駭了。

十週之後,被摧毀的鹿特丹廢墟仍是煙霧瀰漫。有800人死亡,8萬人無家可歸,共有24000棟房屋,2500戶商店,500座咖啡廳,70所學校,21棟教堂,20所銀行,12所戲院和2家劇場被摧毀。鹿特丹淪陷成為事實,納粹肆無忌憚的掠奪了幾乎整個荷蘭。

苦難日子

悲慘歲月降臨荷蘭,荷蘭人喪失自己民族的尊嚴,生活更加退步,食物短缺,失去自由,宵禁,箝制媒體自由以及死亡。恐懼伴隨漫長的冬季在沒有燃料的情況下度過。突然而來的大搜捕,逼迫數以千計的男性被抓到勞工營。尤其盟軍戰敗後,不幸的荷蘭人在納粹的報復中艱難的生活著。幾千人,包括小孩,婦女死在德軍的報復行動裡。德軍還故意鉗制食品和燃料,以至在解放前的最後一年有一萬五千人被活活餓死。


花環:2004荷蘭女王碧翠絲在荷蘭紀念二戰結束紀念活動時,向遇難者敬獻的花圈。(玉清攝影/大紀元)

種族滅絕:對於猶太人來說,這是一段真正顫慄的年代。在1940年約有14萬猶太人口住在荷蘭,大多住在阿姆斯特丹,戰爭後卻只有三分之一的猶太人倖存。年僅14歲的猶太女孩在遇難前兩年身藏秘室時,用少女的真情實感記錄下納粹恐怖的種族歧視。《安妮日記》成了那個時代的歷史見證。日記中這樣寫到:「我們許多猶太朋友和舊識大群大群地被代走。蓋世太保對他們非常的粗暴,用裝牲口的車廂將他們運到威斯特波克,也就是德倫特的那個集中營,他們把所有猶太人都往那裏送………」「我們認為他們多數都被殺害了。英國電台說他們被送進毒氣室。那也許是最快的方法。」

安恆之戰:也叫花園廣場行動。這場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慘烈的一次戰役。1944年由美軍,英軍,波蘭軍隊組成的盟軍,在荷蘭中部的安因荷芬(Eindhoven)開闢通道通往安恆。一個由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Montgomery)設計的計劃正在實施。這個計劃簡單而又驚人,那就是,如果計劃實施成功,二戰將可能在數週內結束。人們向上帝祈禱著,期盼著這一天的到來。然而一個夢想消失在」奪橋遺恨」。一支萬人盟軍空降部隊奉命把守安恆的橋樑,兩天任務結束後,僅僅600人倖存。「只差一座橋」,被英國第一同盟空軍准將布郎寧言中了。接下來,納粹實施一系列報復行動,及銷毀一切可作的證據,也就是「大屠殺」。

嗎哪行動:北荷蘭人始終不能忘記那低飛的藍卡斯特戰鬥機。安恆之戰失敗後,荷蘭人的生活更加艱難,很多人的臉因為飢餓,挖出鬱金香球莖來充飢而變為綠色,飢餓使每星期死亡人數達500人。流亡英國的荷蘭總理葛班地(Gerbrandy)終於在1944年12月寫了一封信給盟軍的艾森豪爾:「荷蘭政府無法接受光輝的解救軍救來的是一堆屍體。」盟軍戰鬥機終於在那年的春天低飛至地面60公尺,開始向荷蘭民眾仍下一袋一袋的食品包,荷蘭人奔向大街,田野,揮舞著手臂歡呼,男人哭泣著舞動著任何在風中飄動的物品。他們在床單上寫著:「願上帝祝福你」當時才五歲的一位荷蘭婦女,得到了一塊巧克力。她記憶著,「我從未吃過如此香甜的東西,現在我還留著包裝紙呢」,「對於我們這些倖存者,這些食物就像上帝賜的嗎哪」。

重獲自由:嗎哪行動對於荷蘭人來說是黎明前的曙光。1945年5月5日德國納粹終於宣告投降,在荷蘭瓦格寧根簽署了正式文件,從此荷蘭獲得自由。人們狂歡他們的自由,欣喜幸福的到來,感念盟軍的援救。也沒有放過還沒逃走的荷蘭納粹和買國賊,將他們逮捕入獄。有的被判處死刑,有的被派去修建毀壞的建築和道路。人們悲痛地清理著自由的代價,戰爭給荷蘭帶來巨大的損失。有成千上萬的人死亡或失蹤,被毀壞的房屋有七萬所,8360所農場,一萬所工廠和200棟教堂。價值金額達幾兆盾。


安妮故居博物館(玉清攝影/大紀元)

不忘過去,荷蘭人不願意回憶起那段悲慘的日子,但是他們始終讓他們的後代不要忘記。解放後,荷蘭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了許多紀念碑和紀念館,《安妮故居》博物館,安恆戰役紀念館,馬赫拉滕的美軍公墓等都是二戰時期悲壯的歷史見證。並定為每年的五月四日和五月五日為荷蘭「紀念日」,以緬懷過去,珍惜現在。走好未來。


馬赫拉滕的美軍公墓(玉清攝影/大紀元)

安妮的父親奧托當年曾經說過:「我們的目地是要教育人們,讓悲劇不再重演」。兩年前,美國總統布什在參加歐洲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結束60週年時,參拜了馬赫拉滕的美軍公墓,他在講演時說:「60年前,世界上的暴君學到了一個教訓,那就是,任何強權都抵不過自由的力量。今天我們緬懷自由偉大勝利,緬懷數千個白色大理石與大衛之星,在此彰顯我們為此所付出的慘痛代價。」(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曹默攝影】荷蘭花卉舉世聞名,鬱金香又是荷蘭花中之王。每年4,5月份是在荷蘭欣賞鬱金香的最佳季節,而小鎮麗絲(Lisse)的花車遊行,是鬱金香花季的重頭戲。花車都用鮮花製成,匠心獨具。今年正逢第六十屆,以歡慶為主題的花車遊行,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百萬觀眾。
  • 律師泰瑞‧瑪詩(Terri E. Marsh)是人權法律基金會的行政主任,該基金會是一個合法的非政府組織,根據人權宣言和其它幾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納粹大屠殺之後所通過的國際公約,致力於保障全球人民免於酷刑和迫害的權利。關於法輪功在中南海的上訪,她發表如下言論﹕
  • 荷蘭銀行今天表示,將對蘇格蘭皇家銀行為首的銀行財團提供會計帳資料,示意會與此銀行集團展開併購協商。
  • 堪稱四千年來頭一遭,挪亞方舟上的大門今天敞開,吸引附近居民及好奇的外地人前來一睹奇觀。
  • 【大紀元4月29日報導】(中央社荷蘭海牙二十七日美聯電)荷蘭「克芮麥委員會」今天提出一套計劃,以確保用於製作生質燃料以取代石油和天然氣的作物,對環境不會弊多於利。
  • 花旗銀行、匯豐銀行、荷蘭銀行、渣打銀行等多家外商銀行今晚已公布去年底截止的新台幣億元以上呆帳大戶,花旗有10家,匯豐6家、荷銀5家、泰國盤谷銀行8家,是外銀中億元以上呆帳大戶較多的銀行。
  • 【大紀元4月30日訊】(據中廣新聞報導)聖經裡面的「諾亞方舟」流傳了4000年,但究竟「諾亞方舟」是長得甚麼個樣子,只能靠各人想像。如今荷蘭一個小鎮居民,依照聖經故事打造了一個「諾亞方舟」實體仿製品,並已正式對遊客開放。
  • 【大紀元5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三十日專電)今年是全球頂尖的柏林愛樂管弦樂團成立第一百二十五年,團方將在明天舉辦音樂會,全面回顧樂團在納粹時代的歷史,同時準備在新的樂季演出土耳其等來自東方的音樂,盛大慶祝樂團成立一百二十五年。
  • 17世紀中葉,“五月花”號登上新大陸,在麻塞諸塞州普利茅斯港口,一群英國清教徒為逃避宗教迫害,取道荷蘭遷徙新大陸。就是這些被英國皇室放逐的流犯,在短短的時間裏,讓一個國家在一片荒蕪中屹立,並成為經濟強國。這就是奇跡。
  • 非種子的美國網球女將大威廉絲今天在華沙J&S 杯網賽第一輪,六比四、六比三輕取荷蘭的米謝埃拉.克萊查克;而第五種子俄羅斯的佩特洛娃則在第二輪以兩盤三比六敗給義大利的桑坦吉洛,遭淘汰出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