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中的人生】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

貫明
font print 人氣: 25429
【字號】    
   標籤: tags: ,

求學與求道不同,人世間的大覺者傳法與學校的教學也完全不一樣。學校教學的目的是教人獲得各種技能,傳授真道佛法的目的則是教人瞭解宇宙與人生的真相,並教人一套返本歸真的修煉方法。世間的技能必須廣學多聞才能見多識廣,佛法真道的修煉則都是專一修煉的不二法門,老子對這這兩者的關係理解是:「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做學問自然是愈多愈好,如此才能增長見識;佛法修道,則必須放淡欲望、清淨無為,並且必須專一修煉,才能得道與開慧。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八章中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意思是說:追求學問,就要求天天都學有所得,習有所成。而追求大道呢,只是要求每天儘量減少自己的欲望和行為。對自己的欲望和行為減之再減,堅持不懈地一直減下去,最後就可以達到無為的境界了。達到了無為的境界之後就會發現,已經沒有什麼事情不可以實現了。這就是物極必反的道理啊!

人類的歷史已經證明,能夠得到天下的人,靠的就是無為處事。倘若沒有無為的心境,而非要用智謀的手段,處心積慮、極盡所能地去爭取天下,反而是不可能達到目的的。中國歷史上的諸葛亮就是一個明證,儘管他上識天文,下識地理,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然而費盡心機最終也無法克復中原,恢復漢朝江山。

「學」是指知識或技術,具有有限性、易把握性和易於傳授性。「道」是指自然、天之道,也指世間一切正法、大學問,具有無限性、難以把握性和難以傳授性。古今中外的修道之人都必須拋棄功名利祿、怨恨情仇,修去了各種欲望與執著心、達到了清淨無為的高尚精神境界之後,才能功成圓滿。

為學日益」是說向外追求學問,通過學習獲得科學技術知識,學習知識與技術要不斷地豐滿完善、才能做到精益求精。而「為道日損」是指向內追求智慧,通過默修開啟潛意識,從物質到精神過程中的私心雜念都要一一剪除,以期求人與自然的便捷溝通,與道會合,實現藝術與人生的最佳狀態。 損之又損、減之又減、簡而再簡、約而再約,「道」便顯露出來。在這個求「道」的過程中,就可以開闢出一塊廣闊的空間來。這是一個修煉的過程,也是一個去雜念而存樸質的過程。

不斷地學習研究外在的科學技術知識,人類的科學技術知識就會一天比一天增加。不停地修煉心性並守德,開發潛在的智慧,自私自我的主觀意識就會一天比一天減少,減少再減少,直至自我的思想意識完全符合宇宙的真理,也就取得了無所不為的大智大慧。因此,無為與守拙是學道悟道的最高境界,一個人如果能達到這種境界,也就是心靈修煉達到上乘的境界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往今來成就大事業的人很多,經常使一般人對他們感到敬佩、羡慕,因為人人都渴望能取得像他們那樣的成就和榮譽。但是,怎樣才能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呢?
  •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普遍認同了高度競爭、弱肉強食的價值觀,這樣的社會體系使人際關係變得越來越冷淡。生活貧困時尚有許多朋友可以同甘苦、共患難,一旦生活富足,身邊的朋友卻反而越來越少。此一現象,值得人們反省深思。
  • 人世間有許多人都渴望自己做事成功,但是並不知道成功的要訣是什麼。在一次智力開發的講座上,我向那些年輕的學生們提問說:“怎樣才能成功?”有些人回答說:“成功要依靠自己拼命的努力。”也有人回答說:“成功要憑自己的真才實學。”一位年齡較大的學生回答說:“成功要依靠好的運氣,因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嘛。”看到我沒有開口評論哪個答案是對的,有個女學生忍不住問我道:“老師,您自己的答案是什麼呀?”我回答她說:“同學們的答案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認為做事成功的要訣是必須有精誠之心。古人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唯有精誠之心,才能盡顯人之本性,才能感染他人,才能感動萬物,才能感動天地,才能心想事成。”
  • 在日常生活當中,有許多人經常以自己的得失的角度來衡量事情的好與壞,有些人每天都為蠅頭小利而樂而憂。然而,由於人們看到的只是事情的表象,有許多事情其實無法馬上判定是福是禍。得到未必是福,失去也不一定是禍。沒有挫折就不會有智慧,沒有付出就難以有收穫。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一語出自《老子.五十八章》,意思是說禍與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轉化。禍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禍的因素。也就是說,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福就會變成禍,禍也能變成福。
  • 單純與善良,其實是人的心靈中最為寶貴的精華。人性中有單純才有真誠,真誠源自單純。單純能使人的心靈純潔,善良則能使人的心靈高尚。純善之心不只是簡單和純真,她是一種最高尚的精神境界。因此,一個人如果有一顆純善之心,那他一定是品格最高尚的人之一。
  • 大雨過後,一時不方便出門,就隨手拿起了書架上的一本不知讀過多少遍的《三國演義》,信手翻到了諸葛亮六出祁山、北征曹魏的一些情節。以諸葛武侯的足智多謀,幾乎料事如神,然而最終也未能克復中原。俗話說:「人算不如天算」,冥冥之中的天意深不可測,人是永遠無法與上天爭強的。現實社會中有很多人不相信天命,認為命運要靠自已的努力去掌握,殊不知「順天者逸,逆天者勞」,順其自然諸事易成,逆天而行者必將勞而無功。

  • 人剛出生來到世間時,本來身無一物。世上的一切都是身外之物,生帶不來,死帶不去。然而,人生路上多誘惑,現代社會中有許多欲念很強的人,都把欲望視為人的本能,或把欲望視為人生中的動力,至於縱欲過度之後的危害卻很少有人去反思。人有七情六欲,欲望是多方面的,可以分為食欲、物欲、名欲、 利欲、色欲、權欲等。一個人如果不懂得節制自己的欲望,適可而止,他的一生也就只能是一個私欲不斷產生和滿足的過程而已。只有清心寡欲的智者才知道簡單是福,平淡是真,知足才能常樂。
  • 前幾天見到了一個事業有成的親戚。他很年輕,卻擁有一份令一般人羡慕的工作,收入非常豐厚。別墅公寓與私人汽車早已擁有,銀行的存款據說也足夠下半生消費了。然而,不幸的是他最近身體總是不太好,醫院檢查的結果是他患有肺結核與糖尿病兩種疾病。醫生勸告他說,肺結核需要補充大量的營養,所以應該多吃一些有營養的食物;但是糖尿病卻必須避免營養過剩,所以應該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這種自相矛盾的勸告讓他感到無所適從,每天吃藥也沒有效果,於是就問我應該怎麼辦。
  • 能夠聽到葉落,那或許整個驛站沒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時接待人員應該也歇息了吧。 整個詩篇,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孤獨、失落。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