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石吉:沉醉在「快樂頌」的懷抱裡

巫石吉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在日復一日的思考想像中我慢慢開始了解第九號交響曲的意義。我想任何人在反覆聆聽這首曲子後都能明白,第九號交響曲其實是在說一個人─ ─就是貝多芬自己。

音樂中所有的架構到細節的佈局全都是貝多芬的自我反射。能以一首曲子替自己人生作最美好的結束,並超越時空,影響全人類,貝多芬可說是音樂史上第一人。

他讓我們了解宇宙的偉大,人類的渺小。他讓我們了解自己的無知、軟弱、愚蠢、殘缺;但最重要的是,他讓我們了解,就算我們如此不完美,音樂世界還是美麗的。

這首曲子涵蓋人類所該有的情感與精神,這首曲子告訴世人,就算是世界末日,勇敢樂觀的面對挑戰才是不枉此生的結束方式。 如果在世上所有美好的音樂中只能挑一首曲子,那我會選擇帶走這首偉大的第九號交響曲─ ─「快樂頌」。

貝多芬的氣質不是崇高的,他也沒有渾然天成的音樂天賦,他的肢體語言還是粗獷有瑕疵的。但貝多芬用強壯的生命態度克服一切,達至完美巔峰。 這樣正直不屈的人格精神在他所有的交響樂曲都能聽出來。

每個音符背後的痛苦快樂決擇、儘量無視於別人嘲弄、他的耳聾、努力做到不斷超越自己極限的貝多芬-令我心生敬畏,由衷感動。每次只要想到這些,我根本不需要聽就能被震撼。當我真正聽到貝多芬音樂時早已內心澎湃、感動不已。

越是後來越能領會出貝多芬所創作出來的作品的生命,音樂就像是雲朵一般,要能夠創造出好的音樂,越要讓心中澄澈清淨,傾聽自己的內心的聲音,也不能墨守成規,要除去樂理的束縛,跳脫出既有的範疇,才能夠創造出感人的音樂作品!

貝多芬在他有限的生命之中,創造出永世流傳的音樂作品,尤其是在他晚年之時,因為事故而耳聾的貝多芬,並不因此而停歇創作,反而聽到一股由心底湧現出的音符,心底的樂章,讓他一直不能止歇的創作,也因為他的創作,我們現在才能夠聽到那麼好聽的作品!

提到貝多芬,你一定會想起他的九大交響曲,有人偏愛田園交響曲,有人鍾愛命運交響曲,有人則是最愛「第九合唱交響曲」,波蘭女導演安格妮茲卡.賀蘭德(Agnieszka Holland)所拍的《快樂頌》,顧名思義就是以第九交響曲作重點。

《快樂頌》的電影則是向世人展示了如何從音樂史實上找到可以切入的戲劇焦點,賦予傳奇樂章更多神秘或多元的解讀可能。

「快樂頌」男主角艾德哈里斯將所飾演的貝多芬,演的絲絲入扣,扣人心弦;有時暴躁,有時高傲瘋狂,可以說很精準抓住片中所要呈現的感覺,除了讓人感受到貝多芬創作之時的一些靈感、激動力之外,也讓人體會出貝多芬的人生,雖然它有點瘋狂及自大,但是他也是有其感性脆弱的一面。

飾演安娜的德國女星黛安克魯格,透過安娜的眼中,我們似乎看到了貝多芬的性格,她與男主角的對手戲方面演得很好,而且她蠻美麗的,有股讓人心動的氣質,一點也不會比男主角遜色。她將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中,一個想要突破傳統巢臼的女性,詮釋出她獨特的味道,難怪片中貝多芬會愛上她。這是一部能夠徜徉在貝多芬的古典樂中,也能體會出音樂創作的生命的一部佳片。

每回聽見「快樂頌」我就不自覺地跟著快活起來!尤其以交響樂的方式演奏它,更令我感到振奮!好像全身的細胞都要跟著音符澎湃、高漲起來了。

「大家都以為我活在一片死寂中,不對,我腦子裏隨時都充滿音樂,永遠都靜不下來;我只有把它寫下來才能紓解,上帝使我中了音樂的邪,然而祂卻把我弄聾了;祂讓每個人都能享受我的音樂,卻拒我於門外,祂慈悲嗎?祂能算朋友嗎?祂是我們之父,我父親是個殘酷又討厭的酒鬼;如果上帝是這樣的父親,那我不要。」劇中的貝多芬如是說,而我為這句話感到心痛不已。

詩人雪萊對西風那不朽的呼喚躍上了我的心頭:「精靈啊!讓我改變你,猛烈,剛強!」尼采說:「由欲望昇華為激情,由激情昇華為藝術,生命的歡樂源遠流長。」

當聽眾被憾人的樂聲震驚又感動得無以復加時,貝多芬自己卻無福享受-「上帝對凡人耳語,卻對我狂嘯,所以我耳聾了。」這是多麼悲哀的際遇啊!

曾經在一本書裡看過:「當上帝關上一扇窗時,必然會為你留下另一扇窗;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種安慰,但換個角度想:正因為貝多芬聾了(其實也不全聾,他的耳朵還能感受到音震),所以他能更專注在音樂上,因為再也沒有雜音可以分散他的注意力。

偉大的藝術心靈是人生意義的探索者,孤獨而崇高。

尼采說:「並非每個人都能成為創造的天才,但是,每個人都可以『給他的性格以風格』,都可以爲世界增添他的一份美,一份光和熱。」

大自然是一種語言,是一本書,只有那些已經把自己的感官加以淨化昇華的人可以讀懂。梭羅決心「聆聽風的訴說,並把它的訴說傳達出來!」他的這種能力,來自孤獨,來自孤獨所惠予他的象徵之眼。

自己孤獨思考寫作已有一段很長的時間,逐漸在心靈上不斷累積能量,不斷昇華心靈至精神層次,有了寧靜致遠的空靈意境。

耳聾的貝多芬,大溪地島上逃離文明的高更;瘋狂悲愴的梵谷;對抗時潮,高喊上帝已死的尼采;古往今來一切具有強烈獨特性的藝術家,哲學家或者思想家,都是最孤獨的人間過客。

中國歷史上的聖賢亦然,屈原與司馬遷遺世獨立,寫下不朽的篇章;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便是千古孤獨的靈魂的哀歌。

一流的藝術靈魂來自於過人的堅忍,用耐心之鎚將生命之悲憤轉化成不朽的剛強樂章,在古今藝術家們均有這樣的遭遇與克服困頓環境的勇氣。

古今的藝術家們,誠如麥克阿瑟將軍說的:「老兵不死,只是凋零。」留給我們後人的,是精神不朽與難如上青天的意境。

或許上帝真的就是要貝多芬傳達祂的話,而祂的話就是音樂;我一直在揣摩貝多芬說的:「我腦子裡隨時都充滿音樂,永遠都靜不下來。」那樣的人生不是很辛苦嗎?每天沈浸在音符裡,腦子裡永遠蕩漾著數不盡的樂聲旋律,永遠無法好好安靜的休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也是種甜蜜的負荷嗎?

享受著電影劇情及樂章時,當我的耳朵聆聽著片尾的快樂頌時,忍不住地格外感動貝多芬的不朽音樂創作精神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對於舞蹈聲樂的心得感悟,那是感受到生命內涵提升是舞蹈聲樂的本質,舞蹈聲樂的美姿美聲是生命內涵昇華後的優雅曼妙顯現,生命的舞蹈聲樂是個性風格的舞蹈聲樂,因為生命是完全自主自律的。美姿美聲的舞蹈聲樂是普遍性的美的呈現,因為舞蹈聲樂越是豐富多彩,它們便擁有普遍性極高的美感,讓最真實的面貌風格貼近觀眾,是一種視覺傳遞內心的感動感染感受,也最符合力度與美感的化身。
  • 孤單是窗外那抹淡淡如水的夜色。街燈照亮了漫長的道路,照亮路上匆忙的車水馬龍,卻照不亮我那顆填滿思念的心。此時此刻,思念在孤獨的夜裡。 
  • 你想讓自己有多快樂,你就會有多快樂。這裡面包含著「心念的正念力量」,謹記保持燦爛笑容,好運就會伴隨你左右。
  • 感謝生命中的貴人,可感謝的有兩種:像吐出空氣、會紓解胸腔的貴人,會經常鼓勵你、支持你,給你強力意志的貴人;另一種宛如吸入空氣、會壓迫胸腔的貴人,雖然常打擊你、挫折你,卻給你更加強大的「超越意志」。
  •   那棵老榕樹和樹下的爺爺彷彿像一幅水墨畫,凝固了我兒時的美麗記憶,數十年來依然常浮現在我的夢境中,把我的夢遊染成濃郁的墨綠意境,宛如王維詩裡的境界:「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 夏天帶來的是熱情,是令人賞心悅目的濃鬱的綠色系,一份充滿生機充滿無限的活力四射!雖然「它的金色容顏」有可能碰到烏雲,有可能因為陰晴不定、氣候無常而「風光」不再,但是你眼裡的夏天卻永遠是美好的。
  • 今年的國中基測作文題目「夏天最棒的享受」,令我非常歡喜,去年刊登在大紀元教育園地的作文指導,就是描寫夏日的風情。
  • 時光宛如精密的雕刻家,紀錄每個時間的軌跡;時光任性鑿雕後的作品,竟是像刻在臉上的魚尾紋。


  • 迎接初夏第一禮拜的浪漫夜晚,趁著週末參與台中市圓滿戶外劇場第二場的「清音─台中民歌會」,感受真正的人潮,享受心靈的悸動。
  • 幸福快樂是一種氛圍,常會圍繞在我們四周,只是,我們常漫不經心,因而錯失品味幸福快樂的滋味,如果能稍一留神,幸福快樂就像生命要呼吸一般,隨時隨地就能擁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