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太陽能車比賽專題報導系列之一

日本太陽能車大賽 台灣高應大獲亞軍僅次日本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淑閔日本十九日電)在教育部補助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生親手打造數百萬元太陽能車,八月赴日本參加第16屆日本太陽能車賽中最高級的夢幻盃,獲亞軍,但比冠軍日本車隊少跑八圈。高應大學生表示,日本車穩定性極佳,回台後定要再精進技術。

全球氣候暖化,石油終將用罄,促使全球發展各種新交通工具,如已上市的油電混合車、歐洲試車中的氫氣公車等。日本則大力發展太陽能車,這十幾年經由舉辦國際賽事,不斷研發出效能更精良的太陽能車。

在民間環保人士周美惠力促協助下,前教育部次長范巽綠由德國經濟辦事處安排,參訪德國環保產業,返台後推動台灣南、北兩所大學設置環保產業相關課程、學校,盼從教育紮根,以培養台灣未來環保產業人才。

其中,北台灣在台北科技大學內設立研究生態建築的學校,南部在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內設立太陽能學校。

高應大指出,教育部每年編列新台幣2000多萬元供太陽能學校使用,其中有200多萬元可作為辦理學生從事太陽能比賽的教育紮根使用。

高應大獲此支援下,已多年出國參賽,成績也在學生甚能接受磨練下,有不錯表現。例如2005年參加澳洲(全球最早舉辦的太陽能車拉力賽)太陽能車拉力賽獲第7名,2006年參加日本太陽能車賽獲第4名。

更早之前在2003年就參加過澳洲太陽能車拉力賽,2004年也遠赴歐洲希臘參賽,都為高應大學生累積參加國際賽的經驗,並感染其他國家隊伍及主辦單位欲推動太陽能車早日朝向成熟開發之路的熱情與堅持。

今年高應大學生共計18人再度參加日本讀賣新聞社、SUZUKA CIRCUIT及JAF社團法人日本自動車連盟主辦,車廠HONDA協辦的第16屆日本太陽能車賽。

扣除受邀未出席的車隊,分為3種等級賽程,共80隊參賽,因為太陽能車尚不穩定,不比速度,而是比賽誰能在限定時數內跑最多圈,此賽車場一圈5.7公里。

台灣高應大參加的是最高級的夢幻盃(所用太陽能板不受限制),除日本多隊參賽,另有澳洲隊及土耳其隊受邀,但這兩國今年未與會,最後計8隊參賽。

另兩組為挑戰盃(使用太陽能板發電為800瓦以下、400瓦以上)、嘗試盃(400瓦以下),共72隊參加。

台灣高應大車隊的車為去年出國參賽的車,造價新台幣550萬元,使用的是美國航太用太陽能板,經過局部修整,即整裝空運到日本SUZUKA F1賽車場,學生並提早在7月31日抵達,直到8月4日正式開賽前,每天從清晨到晚上,不斷檢修車輛,練習快速換輪胎。

車隊的運作,已可由第1代3位已畢業學長邱德文、楊武璋及賴佳偉帶領學弟分成四組(電力、PV、車體及電子組)完成。這三位學長話說當年,都還要進車廠跟師傅學功夫,每天睡不飽,就為學得黑手的厚實底子,根本跟一般人印象中的草莓族大學生相反。

不過,在8月4日第一天4小時賽程中,高應大的表現卻與帶隊老師艾和昌原本信心滿滿,一再聲稱可以奪冠不同,名次一度降到第5名,同樣使用美國航太用太陽能板的日本Ashiya大學車況穩定、一路領先。

高應大車隊8月5日才開始追上前幾名,最後,險獲亞軍。

稱為險獲,是因為高應大車隊每天辛苦訓練下,卻仍比奪冠的日本Ashiya車隊少跑8圈,加上實力甚佳的澳洲車隊未參賽,才能獲亞軍有關。

細究此亞軍成績,對照去年亦獲亞軍的澳洲車隊成績,則僅差奪冠的日本車隊1圈,不盡理想。對此表現,3位帶領學弟的學長們都說,日本車穩定性極佳,他們回國後要再精進。

汗水在炎夏的陽光與亞軍的榮耀感中閃爍著!擔任台灣車隊翻譯,已嫁做日本妻的上海人沈云霞都說,「我感動得快落淚了」。

帶隊老師也終於在看到取得第二名後鬆一口氣,自己坦白的笑自己說,「真的不能太自大….. 」。被操得體力透支的學生們則一派天真的笑說,「終於可以正常吃、睡了」。

雖然這輛百萬太陽能車遠不及商用水平,不過未來車就需要依靠這些經驗累積,以便日後發展出無噪音、無空污的友善環境好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