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慕湛:“挑刺”中国商品质量是好事

郁慕湛

标签:

【大纪元8月3日讯】

总以为海外有人“别有用心”

近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商品频频在国际市场上遭遇麻烦,毒牙膏、毒玩具、毒饲料、含甲醛的白兔奶糖、质量不合格的车胎、含铅的彩土锅、含致癌物质的水产品等,一时中国商品的质量成了问题。七月二十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局长公布近期有关质量事件的调查和处理结果,承认部分产品确有问题,查封了一些企业,公安机关甚至逮捕了某些涉嫌犯法人员;但也查证了部分被认为有问题的商品质量无问题。事情至此,照理可告一段落,但我们发觉关于中国商品质量的问题似乎远未结束,不仅有些商品的最后结论还未作出,而且由此引起的经验教训尚未认真总结,由此引起的市场影响远未消除。

当中国商品质量受人质疑时,中国方面第一反应总是“有人别有用心”。虽然也说要检查自己的商品质量,但潜台词“国外有人要以质量壁垒来阻击中国商品”的意思十分清楚。不仅中国商品经营者及地方政府表示出如此态度,中国外交部其实也抱同样态度。外交部表示,中国政府非常重视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但要避免使有关问题扩大化、复杂化,特别是政治化。

至于中国境内媒体对这事的反应,有人说宣传部门曾下达有关限制报道的文件,但更多可能是国内媒体自身的所谓“爱国主义”、“愤青情绪”所致,高调报道没有问题但被误解的“问题”中国商品,大声斥责“别有用心之人”,低调报道在国外被查获的中国伪劣商品。

“挑刺”弥补国内监督力度不足

自从中国政府当局宣布强化监管牙膏中二甘醇的含量以来,又有一个问题产生了,似乎出口的牙膏今后都会受到严格监管,而因为在中国二甘醇不被认为危害健康,国内销售的牙膏可能还会含有二甘醇。这样,同样的商品岂不是有双重标准?这在计划经济年代里是很正常的,“出口转内销”一直是紧俏货,但在市场经济时代,这么做非但是可笑的,而且是极不经济的。一般商品销售不问国内国外,只问哪儿有市场哪儿有销路。

最后国家质检总局宣告,所有牙膏生产企业不得使用二甘醇作为原料,牙膏质量双重标准正式被取消。

其实,中国完全不必抱上述那种态度,有人对中国商品“挑刺”,那是好事,是在为中国商品把关,这不正好弥补国内监督力度不够,何必动辄指责人家“别有用心”?

转自《争鸣》2007年8月号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为信念从没退后?
【名家专栏】你的口罩为什么是中国制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