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樹的思考

文/威廉‧麥唐諾、麥可‧布朗嘉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看看櫻桃樹。成千上萬的花朵結出累累碩果,以供鳥類、人類及其他動物享用;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會有某個櫻桃核掉到泥土裡扎根、成長。

看到地面上散落的櫻桃花瓣,有誰會去抱怨:「簡直太沒效率了,多麼嚴重的浪費!」櫻桃樹花果豐碩,卻並不耗竭它周圍的環境資源。當這些花果掉到地上時,它們會分解為養分,滋養著微生物、昆蟲、植物、動物和土壤。儘管櫻桃樹所產出的「產品」相對於它所立足的生態系統來說,已經遠遠超出所需,轉變為滿足更豐富多樣的需要(這種轉變是經過數百萬年的成敗汰選,或用商業術語來說,叫作「研發」)。事實上,櫻桃樹的多產幾乎滋養著它周圍的一切事物。

如果人類世界是由櫻桃樹繁衍的,世界會是怎樣的情景?

我們知道講求生態效率的房子是什麼樣子。它是一個巨大的節能器。在可能外洩的地方都被密封起來,以防空氣滲入(窗戶是打不開的)。它採用深色鍍膜的玻璃,用以減少太陽光線的射入,這樣就可以減輕建築中空調系統的製冷負荷,進而也減少了石化能源的使用量。發電廠因此可以減少向環境排放的污染物,不論是誰結算電費帳單,都可以付更少的錢。

電力公司給予它本地區最節能建築的美譽,並把它當作具備環境意識設計的典範。如果所有的建築都像這間房子一樣設計和建造,可以想見的是,在節省花費的同時,還有益於環境。

現在我們想像一下櫻桃樹會怎樣設計這幢房子:在白天,太陽光照射進來,寬大的、沒有深色鍍膜的玻璃,令室內的人將窗外的景色盡收眼底,不論他或她隨意坐在什麼地方,都會看到全方位的景色。自助餐廳提供員工價廉物美的食物和飲料,外頭就連著一個灑滿陽光的院子。

在辦公的地方,每個人都可以調控自己呼吸區域的新鮮空氣流量和溫度。窗戶是可以敞開的。冷卻系統將自然風流量開到最大,就像一座大莊園。黃昏時,這個系統將清涼的夜風吸納到房子裡面,既可以降溫,也可以滌蕩濁氣和有毒物質。屋頂上面覆蓋著一層本地的草皮,使這座房子更讓鳥禽流連忘返,也能吸收保存更多的降雨,同時還能讓屋頂免受溫度劇變和紫外線的損害。

實際上,這座房子和前述的那幢房子具有一樣的節能效率,不過這座房子還有別的作用,這源自於它那更為廣泛和複雜的設計目標:為了提高人們在裡頭工作時的生活品質,而致力於建造一種體現文化和自然享受(陽光、光線、空氣、自然甚至食物)的建築。在建造時,這種房子的某些組件確實要花費更多的成本。

比如說,可以開關的窗戶比密閉的還要昂貴。但是它的夜晚冷卻方式卻能降低白天對空調的製冷需求。充足的自然光也減少了使用日光燈的照明需求。新鮮的空氣使室內更加舒適,可以使工作在其中的員工精神振奮,對潛在的員工也是一種誘因。因此它不僅具有經濟效用,也有美學意義。留住和支持具有天賦和創造力的人才,是財務長的首要目標,因為維持人才的成本(招聘、雇用和培訓他們)要比維持一般房子的成本高上一百倍。

這座房子的每一個部分,都體現了客戶和建築師對於以生活品質為中心的社區和環境的設想。我們很清楚這一點,因為麥唐諾的事務所領導著這座房子的設計小組。

我們用同樣的理念為辦公傢俱製造商Herman Miller公司設計工廠。我們想給工人們一種在戶外工作的感覺,而不像工業革命以來傳統工廠的工人,在不見天日的環境下工作,只有在週末才能沐浴到陽光。我們為該公司設計的廠辦比建造一座標準預製金屬結構工廠的成本只高出百分之十。

我們設計了一條貫穿整個廠房的「陽光大道」,大道兩旁種植了兩排整齊的樹木。日光從屋頂照射到屋內工人所在的每一個角落,製造區的工人可以將屋內的陽光大道和窗外的景色盡收眼底,即使他們是在室內工作,也能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和季節的交替(即便是在卡車的裝卸台也開設了窗戶)。

設計這座廠房旨在展示當地的自然景觀,將那些土生土長的物種吸引回來,而不像過去那樣把牠們嚇跑。暴雨和廢水透過彼此相連的濕地來疏導和淨化,這樣的過程減輕了當地河流的負擔—原先由於來自屋頂、停車場和其他防水表面的雨水紛紛湧入,這條河流已經泛濫成災。

對這個工廠生產效率明顯提高的原因進行分析後,顯示出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親生命性(biophilia)」—人類熱愛戶外和自然的天性。企業員工的留職率十分驚人。不少員工跳槽到薪酬更高的競爭對手工廠,卻在幾星期以後就回心轉意了。當管理階層問他們「為什麼回來」,得到的回答是他們無法「在黑暗中」工作。他們都是最近剛進工廠工作的年輕人,從來沒有在「普通」工廠工作過的經歷。

這些建築只是象徵著生態效益設計的開始,它們還沒有全面體現我們所信奉的理念。但是從這兩種房子的差別:密不透風、灰暗的日光燈小隔間,和充滿新鮮空氣、自然景色的陽光地帶,工作、用餐和交談的愜意環境之差別,可以讓我們開始想像生態效率和生態效益之間的差別。

彼得.杜拉克曾經指出:經理人的職責是「把事情做正確(do things right)」,但領導者的職責是確保「正確的事情已經做了(the right things get done)」。就算是最要求生態效率的商業典範也不會去質疑最基本的問題:即使在製造時採用更高「效率」的材料和流程,一雙鞋子、一幢房子、一家工廠、一輛車或者是一瓶洗髮精的設計仍舊存在著根本性的缺陷。生態效益的理念是指做正確的事情,提供正確的產品、服務和系統,而不是去做較少危害的錯事。當我們在做正確的事情時,用「正確的方式」去做它,並透過其他手段提高效率,這自然天經地義。

試想,如果自然界也恪守著人類的效率模式,那麼櫻桃花就要減少,因而養分也減少了。樹會更少,氧氣會更少,乾淨的水也會更少。鳥鳴少了,物種少了,創造力和快樂也就少了。

要求自然界更有效率、更節儉,甚至不要「丟垃圾」(設計一個無廢棄物、無排放的自然界)的想法是荒謬的。而效益系統的非凡之處就在於追求更多的獲得,而不是減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儘管隱士傳統是中國社會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但是直到西元三世紀末,中國官員才開始費心思去傳講隱士的貢獻。《後漢書》裡有一章是專門講隱士的,作者是這樣開頭的:隱居以求其志,或曲避以全其道,或靜己以鎮其躁,或去危以圖其安,或垢俗以動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清。
  • 那秋夜的涼冷最讓人受不了,被子蓋暖了,豆仔就發癢;掀開被子輕輕的搔摸,等豆子不癢時,身子也冷了!
  • 一個住在偏遠鄉間,自稱是放「牛」班的孩子,日子過得雖然清苦,但是知福惜福,坦然面對生活中種種的酸甜苦澀,反而樂在其中。
  • 在這個科技能製造並虛擬出所有影像的時代,我們愈來愈弄不清楚何者為真,何者為假?各種螢幕也塞滿我們視野所及之處,電視、手機、電腦、超音波顯示幕、心臟監視器……螢幕無所不在,指導我們、娛樂我們,在不知不覺中也形塑了我們的思想與靈魂。我們吃飯不再是因為肚子餓,我們的休閒也成了生活中必須設法填補的空檔。
  • 我靈光一閃,終於明白我們來到的是鹿群正在造訪的食草區。和草原各處長到膝蓋高度的草相較之下,這裡有許多區塊的草都短得像草皮。瑞克爬到我身邊,問我有沒有收穫。我耳語說著,我認為我們剛好來到食草區中。不消多說,鹿群將在天亮之前回到此地。於是我們爬到被啃食了一半的草地,仰躺在地上,望著天空。
  • 身為知見者,你就是一人智庫,提升到天才的等級,一種靈感源源不絕的階段。你感受到的創意喜樂讓你超越一般的煩惱及衝突,讓你看到大局。知見者懷有「不可能的夢想」,但他們的創造力會讓知見變為可能。知見好比「自然的力量」,帶領人們順著他們充滿靈感的路途前進。
  • 《道的指數》是一本集結三十五年的研究,其中包含諮詢全球各地人士改善生活各層面(包括人際關係、健康、工作及靈性層次),以及與事業相關的問題而寫成的精華。我持續主持的工作坊和諮詢課程提供了理想的學習環境,足以發展一套能輕易促成重大改變的方法。
  • 舊時代的女性,「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從為人媳婦到當了媽媽,一輩子都在掌廚,照顧一家老小的胃,那是天職,也是宿命。廚房,是女人的小小天地,採買煮食,忙裡忙出,卻鮮少為了自我。一道一道上菜,卻往往在幕後操勞,待家人湯足飯飽後撿剩菜,清盤子。
  • 之前為了去日本旅行,做了一些功課,除了研究旅遊地圖規畫行程,也找了一些具風土民情的書籍來閱讀,因此壽岳章子的《千年繁華》和《喜樂京都》就成為行前的導覽。
  • 我在漢堡辦公室裡,第一次看到《從搖籃到搖籃》一書的英文版。這本書是由特殊材質製成,不是一般紙漿,所以不需砍樹。油墨可以在高溫下融解,裡面不含任何流到地下會造成污染的化學物質。紙張本身可以再製為另一本書,但是性質完全不會降低,不像一般的再生紙,紙張品質遠不及原生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