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vin:次按风暴真的只有银行错?

Alvin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0月1日讯】次按风暴引发金融海啸,刚刚过去一个星期可说是惊涛骇浪。随着Lehman Brothers清盘﹐Merrill Lynch卖盘,Goldman Sachs和Morgan Stanley现在又传出会变身成为commercial bank,投资银行在华尔街的天之骄子地位,或会成为历史的一个小注脚。

今次金融海啸,矛头直指出现问题的多间投资银行,它们被塑做成贪不厌诈的无良奸商,尤其是隔岸观火的香港华文传媒更甚,有些还将它们和生产毒奶的国内奸商相题并论。

固然,投资银行过分倚赖mathematical model做风险管理,是令到金融海啸一发不可收拾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极其量只是果,或是一个催化剂。风险管理,不是灵单妙药,不可能将最坏的可能性消除。简单的说,一间保险公司,如果所有寿险投保人一夜间全死去(数学上或然率是极低,但不是零,不是没有可能),保险公司财政再健全也会倒闭。次按风暴的情况亦是差不多,用一篮子按揭包装成证券出售,目的就是分散单一按揭断供变坏帐的风险。这种做法的最大风险,莫过于证券内大部分按揭同时断供,同时变坏帐。这个风险的或然率也算低,但不是零,不是没有可能,不幸的是今次最坏的可能性出现了。

引至大部分按揭断供,变坏帐的原因,除了楼市转逆,那些次按的结构,亦是一大因素。香港的房地产按揭,绝大多数是与最优惠利率挂勾浮动,但美国则不然。因为美国有庞大的长期债券市场,美国最传统的房地产按揭是三十年定息按揭。定息按揭有一个好处,就是还款额一早就锁定,不会因为利率波动而改变。当然,定息是有一定的代价,就是利率较高。如果信贷纪录良好,锁定的利率可以低一些,但信贷纪录不好的,就很难得到比较优惠的定息率。亦因为此,绝大部分的次按都是浮息按揭 (Adjustable Rate Mortgage﹐简称ARM)。而银行为了抢客,很多时会将头几年的利率锁定一个极低水平,若干年后才浮动。过去几年美息持续偏低,有很多买家和抄家,就利用了ARM头几年的低息期,一到低息期尾就转按,享用另一个ARM的低息期,以为可以无止境的享用低息按揭。有些细银行更加进取,除了头几年超低息ARM之外,还容许还款额低过利息(即所谓Negative Amortization),根本就是和买家一齐赌楼市升,只要楼市一路升,个如意算盘就一路响。可惜好境不常,近两年美息向上走,楼价见顶,低息期到但无法转供(或因息口高,或因物业净值低,甚至是负资产),面对突然升的还款额很多无良买家都选择断供。

那些无良买家,买屋归买屋,为何要拣这样冒进的按揭呢?无他,一字记之曰贪。同一个每月还款额,30年定息按揭可以借那么多,但ARM就可以借多好多,变相可以买大一些,贵一些的屋。但俗语有云,大个头唔好买大顶帽,多钱就唔好买大间屋。不自量力的后果,到头来每个月连最低还款额也负担不来,大屋变银主盘,贪字变作贫。

而银行这样进取,只因为银行可以将贷款风险转嫁出去。除了Fannie Mae和Freddie Mac保证接收$417﹐000以下的房贷之外,Community Reinvestment Act (CRA) 的95年修定版容许银行将按揭包装成证券出售。按揭证券化之后,风险亦转嫁给投资按揭证券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银行顺利套现,就有资金再做按揭。

那为何克林顿政府会容许银行这样做呢? 归根究底,无非是利用行政手段要求银行帮助低收入人士首次置业贷款,银行为求自保,只得坚持监管机构容许银行将按揭贷款证券化,以求分散风险。还看今天,分散风险的目的达到了,可惜的是,次按风险之大,因为分散了而间接拖垮了与房地产按揭没有直接关系的几间百年老字号。

那么,今次金融海啸是错在银行界太贪,错在买家不自量力,还是错在民主党政府(CRA是卡达政府通过,克林顿政府发杨光大)好心做坏事?

可不可以是三方同时有错呢?

Obama Nation 当然不会这样想。

──原载《硅谷港人部落格》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美国金融风暴下的贪婪欺诈和无知
二房风暴谁之过 矛头指向民主党
金融风暴 投资宜转向债市
次贷野火殃及学生贷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