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學新鮮人的一封信(8)

社團:是必修功課?還是浪費時間?(上)
劉孟奇(台灣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副教授)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首先恭喜你成為大學新鮮人。身為大學新鮮人,你大概已經聽過一個說法,就是大學有3個必修學分:課業、社團、愛情。不過,經過一場漫長的升學競爭,除了第一個學分外,其他兩個學分,對於許多大學新鮮人而言,恐怕都還相當陌生。

就「愛情」而言,如果出現「郎有情、妹有意」的機會,應該沒有多少年輕男女會問「為什麼要談戀愛?」,而父母基本上也會覺得,既然子女都已經進大學了,交交男女朋友也是應當的事情。但是對於「參與社團」這件事情,可能許多人就會猶豫:為什麼要花時間參加?結果會值得嗎?而許多父母可能也會有些嘀咕:花太多時間在社團上,會不會變成「不務正業」,甚至導致課業成績一落千丈?

身為大學生活的過來人,以及看過許多大學生在學發展的老師,我要先告訴各位新鮮人一件殘酷的事實:是的,如果你非常熱衷社團,卻沒有做好時間規劃的話,結果很可能讓你在課業與社團之間焦頭爛額、顧此失彼。

不只於此,對很多大學新鮮人而言,在社團辦理活動與人際相處,可能是他們頭一次接觸「做事的困難」與「做人的壓力」,而這個「第一次接觸」的結果,很可能不太美妙。事實上,我見過不少大三、大四的學生,或者因為社團經驗感到傷痕累累,或者因為即將步出校園而感到時間壓力,會開始懷疑自己先前對於社團參與的高度熱情,與時間付出是否值得,會不會根本就是「浪費生命」?

無論如何,我的另一個經驗是:等到一個年輕人從大學畢業5年、10年以後,再回過頭來看大學時的社團經驗,往往會跟剛畢業時的心情,有很不一樣的評價。

原因是,10年以後,當一個年輕人在職場中已經有了相當的工作經驗,他會對於「核心就業能力」在職場中的重要性有深入的體認。對於許多年輕人而言,他們在大學中的社團經驗,其實是他們在這方面真正的「第一節課」(而對於許多人而言,這幾近於「震撼教育」)。不管當時他們認為自己的社團參與是「成功的」或「失敗的」,這至少讓他們獲取寶貴的實務經驗,並從中知道自己在這些能力上的優勢與不足之處。而對於那些能夠深入反思這些經驗的人而言,這也往往是他們大幅成長的開始。

所以,是的,雖然修社團這個「必修學分」可能會讓你付出代價,可能會讓你焦頭爛額,可能會讓你覺得得不償失、浪費時間,我還是認為你應該勇敢積極的去修這門大學生的必修功課。不過,如果我們在事前有一些心理準備與態度上的調整,可能會讓我們在上這門「必修課」有更多的收穫。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議:

第一、大學社團參與的重點不只在於自己在其中完成什麼,更在於自己在其中學到什麼;在參與過程中「事情成功」很好,但是「做好事情」更重要。

我曾經訪談過一些大學畢業生,他們當中有不少人,特別是大學時比較缺乏社團經驗的,都會希望自己當初在學校時可以再多一些社團參與,而且最好是能擔任幹部,特別是能夠企畫、執行與領導一個完整活動。

不過他們最主要的理由,可能跟一些大學生參與社團的理由不太一樣—不是為了結交朋友、燃燒青春、揮灑熱情—而是為了把握大學時的寶貴時間與校園所能提供的絕佳機會,好好磨練自己「做人做事」的能力,特別是那些在目前課堂上可能很不容易練習與學習到的能力,例如表達溝通能力、企畫執行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人際互動能力等等。

所以,我一向鼓勵學生參與社團;而且不只是參與,最好還能「撩下去」做事,而且下決心把事做好,這樣才能真正從參與中學到有用的經驗與能力。

(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學是一個在本質上與過去的學習完全不同的階段。因為本質不同,過去的失敗者,將有機會在大學取得成功;相反的,過去的成功者,也可能在大學落入失敗區。而成功與失敗,端視自己如何開展這段大學生活。
  • 「大學之路」眾人嚮往之,一個與高中生涯十分不同的階段。「大學」擁有探索歷史、文化、生活、社會現象及生命和宇宙科學等等的基礎知識與設備,更難得的是一種追求真理的態度與行動力。

  • 同學,你好,恭喜你!即將踏入大學校園,接受四年高等教育的洗禮,進入大學唸書,是人生中相當重要的一個里程碑。這不是一篇「長者對晚輩說教」的文章,因為:第一,我沒那麼老;第二,我也沒打算那樣寫。但我希望與你分享:怎樣讀大學最有趣、最好玩、也最能滿載而歸,也希望能協助你畢業後順利踏上就業之途。
  • 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怎麼過這一天,我們的決心很重要。可是,在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在安逸中長大的年輕人有多少能夠做到?神韻作品網站發布飛天大學學生娛樂作品《時間》以及《決心-時間之續集》,表現一群年輕人如何在緊張的訓練中勵志進取,一點一滴中過好每一天的心路歷程,吸引大量粉絲觀看。有觀眾被感動到「淚目」,有觀眾下定決心要做到「持之以恆」,也有觀眾認為「這部片子值得每週看一遍!」
  • 台灣大學入學學測成績出來了,同學與家長們或許正為接下來怎麼辦而煩惱,是要利用「繁星推薦」,還是要用申請入學,抑或是再準備指考拚一拚?或許,建國中學學生廖偉皓的故事值得參考。
  • 以ikinz101為名的作者,以自己的經歷,給中學新生十點告誡,或許對初中新手適應新的學習環境會有所幫助。以下是文章的要點。
  • 每年這個季節都是維州12年級學生擔憂自己ATAR成績的時候,很多人認為高考成績將決定自己的前途。費爾法克斯(Fairfax)媒體作家維爾士(Lisa Wells)以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這種擔憂是不值得的。
  • 兩年前的夏季,伊頓公學的新校長Simon Henderson在剛剛繼任之時便向外界表示,伊頓公學的未來將是適合現代社會的學府, 弱化一貫的社會階層氛圍,即「從北英格蘭的窮人家的孩子到南部的富裕家庭的孩子」都將有機會入讀伊頓公學。
  • 加拿大人波特里斯(Kear Porttris)在2010年決定拿一個大學文憑的時候,既要支付房貸,還要幫著給女兒餵飯等。專家們提醒,成年人求學深造,面臨的經濟問題更複雜。學費、書費之外,可能還得考慮托兒費、交通費等等。不過,規劃合理的話,拿到大學學位的回報可能會很不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