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培育鰻魚資源 東港溪放流成幼鰻8000多尾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17日電)為了培育天然種鰻(日本鰻)資源,農委會水產試驗所今天在屏東縣東港溪上游,放流成鰻1400尾、幼鰻7000尾,希望能讓台灣的鰻魚事業永續經營。


為了培育鰻魚的資源,農委會水產試驗所17日在屏東縣東港溪放流種鰻和幼鰻8000多尾,圖為屏東縣長曹啟鴻(左)及鰻魚業界人士一同放流鰻魚。//中央社

水產試驗所表示,鰻魚是台灣外銷水產品的主力之一,近年來年產值達70億元左右,目前種苗來源全依靠天然採捕,每年漁民在沿岸及河口區域捕撈鰻線(幼鰻),為部分沿岸漁民主要的經濟來源,因此鰻線有「水中黃金」之稱。

水試所表示,近年來因全球氣候或海洋環境變遷、人為因素如河川棲息地的破壞或濫捕等,導致鰻線資源量的不穩定,而鰻魚人工繁殖技術又尚未確立。水產試驗所自民國65年開始,利用鰻魚降海產卵特性,進行種鰻的放流,今天的放流是第37次,22年來總共放流了3萬5000公斤,7萬尾左右,這個長期放流工作,在資源保育上已獲得台灣和日本養鰻業界的重視與肯定。

水試所說,鰻魚的生活史相當複雜,目前在海中的洄游路線並不清楚,經22年來的放流經驗,初步可知道的是在台灣放流的種鰻會游到菲律賓產卵,冬天的時候鰻線會游回台灣,從南部屏東一路北上到新竹和宜蘭,再到中國南部沿海、日本和韓國。

鰻魚業界發現,水試所如果有進行鰻魚的放流,那一年捕獲的鰻線就會多一點,於是業界希望水試所能持續進行鰻魚的放流活動。

今年度水試所分別在新竹縣鳳山溪、苗栗縣後龍溪與屏東縣高屏溪、東港溪各放流成鰻約1400尾,每尾成鰻體內植入微電子晶片,以便追蹤評估放流效果,為便於漁民由外觀即可輕易辨識放流鰻,每尾都再以剪尾鰭標識。

為培育鰻魚資源及生態調查,同時也在前述地點放流幼鰻計7000尾,放流幼鰻除剪尾鰭標識外,也另做耳石螢光染色標識處理。水試所表示,這些標識都是為了追蹤瞭解鰻魚的生活習性、產卵迴游路徑等生態之謎。

水試所表示,這幾年高屏溪和東港溪的整治有了效果,最近居民可以在東港溪捕撈到鰻魚,因此,水試所今年也在東港溪進行放流。

水產試驗所希望漁民或民眾協助,如在高屏溪及東港溪捕撈到標識的放流鰻魚,請電洽水產試驗所東港生技研究中心:08-8324121,並記住捕抓的地點,水產試驗所將以合理的價格收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