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哲學漫談

世界、歷史與人生(三)世界與人類

史明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我說過,我寧可相信:世界是造物主創造的。那麼我當然也寧可相信人類也是造物主創造的。

我也說過,我不想為此提供科學上的證明,而留待人們用自己的心靈去體會和證明。

我們會發現:人類是世界的中心,世界是為了人類的生活而被創造出來的環境。人是萬物之靈。如果不是為了人類,造物主是不會創造世界的。

科學家們發現了宇宙學上的“人擇原理”,這個原理說的是:根據概率論,宇宙本可以朝多個方向演化,可是為什麼宇宙會演化成今天這個樣子呢?——那是因為人類需要這樣。這個“人擇原理”有助於我們理解世界與人類的關係。

我們從地理學的角度也可以清楚地看出來:不同膚色的人種與其生活的環境是非常對應的,進化論認為那是物種進化的結果,可是我們為什麼不能把它理解為造物主的精緻安排呢?
也就是說,離開了人類來談世界是毫無意義的,離開了人類是無法真正認識世界的。要認識世界,就必須圍繞人類來展開。

基督教《聖經》上說上帝先創造了世界,在最後一天才創造人類。我們能否這樣理解:雖然在創世的時間上人類是在後的,可是在創世的設計上,人類卻是在前的。雖然人類要在最後才被創造出來,可是上帝在一開始創造世界萬物的時候,就已經設計好人類的特點並根據人類的需要而創造萬物了。
所以,在造物主心中,人類是最重要的,世界是為了人類而存在的。如果人類變好了,世界也就會相應變好;如果人類不好了,世界也會相應變壞;如果人類徹底不符合造物主的要求了,那麼整個世界也就不需要了,那可能就意味著世界的毀滅。

人類與世界是這樣的關係,每個人與自己所在的生活環境也是這樣的關係。

那麼,要認識世界首先要認識人類,要認識人類首先要認識造物主對人類的要求,要理解造物主創造人類的目的所在。

造物主對自己所造之物肯定是有要求的,正如我們人類創造什麼東西有一個具體要求一樣,我們要求我們的造物要實現什麼樣的功能、要具備什麼樣的特點、要達到什麼樣的品質標準等等。
那麼,造物主對人類的要求是什麼呢?我們可以從宗教中知道,造物主對人類的要求其實就是神諭的道德準則。

如果人類不遵守道德準則,那麼就不止是傷害了他人,更是違背了造物主的意志。所以,人類的許多行為,不管人類本身是否認為是犯罪,可是在造物主看來卻可能是犯罪。
如果人類真是受造之物,那麼人想怎麼生活,那就不能完全由自己說了算,而是要聽從上天的訓戒,要謹守道德的準則。

我們不由得追問這樣一個問題,亙古以來人們也一直在追問這個問題——人類為什麼而存在?世界為什麼而存在?如果我們相信造物主存在的話,那麼我們很自然會問:造物主為什麼會創造這一切?
這一切是造物主無意中造成的嗎?是貪玩造成的嗎?還是有一個考慮周詳的目的和計畫存在?
對於創世這樣一個巨大無比的工程,我寧可相信造物主是出於非常周詳的考慮,其周詳程度甚至要遠遠超出我們人類能理解的範圍。

儘管這樣,我們人類還是要憑著自身的智慧去探求答案。

基督教《聖經》說到:上帝所創造的這個世界和我們人類並不是完美無缺的,上帝對自己所造之物並不是很滿意,所以上帝從創造出這一切之後就在準備著一場挑選與淘汰,也就是說,要觀察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到世界末日之時,上帝要進行一場終結式的“審判”,挑選那些好的,放到新的未來世界中去,也就是得到永生;淘汰那些壞的,就象我們人類對產品進行品質檢查一樣,那些不合格的產品就扔掉了,或者重新回爐再生產。

如果從這個意義上說,世界末日並不可怕。因為世界末日並不是所有人的末日,相反,它是許多人將要得到新生的大喜日子。

所以,末日與新生,就成為人類最關心的最大的一件事情。從造物主的角度看,世界被創生以來,都是為了最後的這個挑選做準備的。從人類的角度來看,這個挑選也是至關重要的,自己能否被選上?是永生還是永滅?這不是最大的事情嗎?

歷史上的以色列民族,一直都以自己是“上帝的選民”而自豪。或許就是這個原因吧。
確實,能被造物主選上,那當然是最值得自豪的事情了。

所以說,我們看這個世界,如果真有一個終結的話,那就是一個過渡——過渡到一個新世界。所以我們並不必為世界是否毀滅而擔憂,我們只需要為自己能否被選上而擔憂。

如果你想成為“上帝的選民”,那麼你就必須謹守上帝的誡命。

如果你想得到永生,你就必須回向造物主。你離棄他,他也就會離棄你。

回升道德,是造物主最喜悅的,是獲得永生的唯一的通行證。

整個世界會有一個終結與過渡——如果說世界和人類有宿命的話,這就是宿命;如果說世界和人類沒有宿命的話,那的確,一切又在於自己的選擇,因為人類是有自己的自由意志的。

概言之:造物主定好了規則,具體命運卻由人類自己把握。@

二零零八年二月二十五日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從內心湧出的真誠的禮貌、對人的尊重和感恩,打通人與人之間的心徑,也打通了通往機會和成功的路徑。
  • 絨毛玩具
    當我們不再受困於私念的執著和佔有的束縛時,我們會感到更自由,我們更能游刃有餘地去「愛」,去給予,從而容易發現原來快樂和幸福常在我們左右,處處蓮花開。
  • 良好的行為示範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它能夠觸動他人的心靈,激勵他們也走上正確的道路。
  • 快樂植物
    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錯誤和不足。這不僅是一種謙遜的品質,也是促使個人成長和人際關係改進的重要動力。
  • 雜物, 椅子, 臥房, 盆栽, 鞋盒, 信件, 花瓶, 文具, 玻璃罐, 存錢, 肥皂盒, 客廳, 起居室
    「斷捨離」的目標不僅僅是整理出一個乾淨的空間,更是透過選擇和整理物品的過程,同時解脫對這些物品的執著,對自己生命價值觀的審視,進一步釋放自己,減少自己對物品的依賴和幻想,重新找回簡單清爽的生活和人生。
  • 幾分鐘以前還是陰沉沉的天氣,幾分鐘後居然是金碧輝煌的世界,前後這麽巨大的變化,那一瞬間讓我感覺,好像不是待在人間一樣,特別振奮。
  • 每當發起火兒來,自身原有的福氣也被那把火給逐漸燒掉了。所以要想留住福氣,要學著控制自己的脾氣,才能進入福德之門。
  • 冬,沒有春日的蓬勃與明媚,夏日的熱烈與絢爛,而它的清冷和蕭瑟卻予人沉靜、深思的況味。歷盡四季輪回的風霜雨雪,更顯凝重、深沉之美。
  • 這則寓言故事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俄羅斯著名的藝術家弗拉基米爾‧維索斯基(Владимир Высоцкий,1938—1980年)從西藏喇嘛處聽來的,題名就叫「一個小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