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演员用摄像机讲述生老病死

标签:

【大纪元3月18日讯】(美国之音记者:奥苏利文2008年3月17日洛杉矶报导)好莱坞演员本.米特尔曼在纪实性记录片《第六感天使》(Dying To Live)中用摄像机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美国之音记者跟这位制片人讨论了疾病、失去和悲痛,以及他从中得到的启迪。

1999年,本.米特尔曼的医生对他说,他需要做手术来修补有缺陷的心脏瓣膜。这个消息让由演员转行成为记录片制片人的米特尔曼大为震惊。

他说:“这跟我小的时候我父亲的情况一样,就是说,我也必须接受我父亲当时要做的那种心脏手术。我想,这种手术也就是6个星期的事,我会接受这个手术,然后,我的心脏病就会好了。有一种说法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句谚语正好符合当时的情况。”

米特尔曼出演过多部影片和电视剧,包括《干杯》(Cheers),《欢乐一家亲》(Frasier),和《洛城法网》(LA Law)。他说,他最满意的表演是跟他亲身经历有关的情节。他意识到自己将要经历一些对他有深远影响的事情。因此,他用手持式摄像机记录下了他的经历。

家庭变故让他推迟了好几年,才完成这部片子。

*丧失亲友之痛*

他的母亲癌症复发。他最亲近的姑姑健康恶化。他当时的女朋友、后来成为他妻子的瓦莱丽身患肺癌。她的长期雇员和老朋友死于老年痴呆症和癌症。

米特尔曼决定把这些故事编织在一起,将家庭录像和照片跟他心脏手术的镜头连成一部记录片。结果,就有了一部反映疾病、生命、死亡和悲痛的影片。

他说:“这些都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件。实际上,没有人愿意谈论这些问题。没有人愿意谈论失去亲人和他们自己的死亡,没有人愿意谈论生命尽头时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婴儿潮一代的共鸣*

米特尔曼说,这部影片引起了婴儿潮一代人的共鸣,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生,现在50多岁、60岁出头。他说,跟影片里的他一样,这一代人大都有年迈的父母。

“另外,我没有意识到影片吸引了众多年长观众。老年人看了这部片子;他们对我说:‘我们非常理解你母亲和姑姑的故事,你应该意识到我们的子女跟你年龄相彷,我们也不理解他们一生中经历的各种挑战。’他们的话让我惊讶。”

记录片表现了一名男子和跟他关系密切的人的故事,不过米特尔曼说,影片也引起情况各异的其他人的兴趣。一位朋友领她16岁的女儿到洛杉矶一家影院看这部影片。在随后的小组讨论会上她说,这部影片感动了她。后来她告诉母亲影片有多么的感人。

“第二天,我接到她母亲打来的电话,说从放映厅出来后,她女儿拥抱着她说,妈妈,你永远都能依靠我。我永远是你的后盾。我爱你。”

*离去和出生时都需要关怀*

米特尔曼说,他意识到人们在生命的尽头跟在刚出生的时候一样,都需要关怀。

“婴儿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让母亲和父亲休产假,让父母跟子女建立起那种割舍不断的联系。同样,在最后的日子,我们需要跟我们爱的人在一起,送他们去另外一个世界。在生命的尽头,谁都不应该惧怕。”

米特尔曼说,影片中的一些画面没有经过修饰,情感的流露也非常写实,不过,影片的主题非常积极,反映了他周围人们的朝气蓬勃和幽默。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大头一家温馨厨坊】笋香煎培根
光环舞集人物语  十月六日宜兰演出
生命价值的抉择
全球退党中心呼吁深圳及蛇口市民退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