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旭华家医园地】噪音伤害知多少

林旭华(家庭医学科医师)

人气: 1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8日讯】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是声波能量经由外耳道传输到耳膜,能量再传递至中耳内的三块听小骨,同时将声波信号放大传递至内耳中的液体,再经由液体将能量传递至内耳。听觉细胞产生电位变化刺激听神经,再传至大脑听觉中枢。

何谓噪音?

人类不想听到的声音就称为噪音。如果负责听力的听觉毛细胞受到过度的噪音压力作用因而受损,将造成听力永久损失且无法复原。

随着工业化的社会繁荣以及视听娱乐的风行却也造成了一个噪音的环境,很多的环境都有可能导致这种职业性噪音伤害如工厂、车站、机场、修车厂、舞厅、电玩游乐场等环境。噪音性听障是常见的职业性听力伤害,但又常被一般大众所忽略,造成无法挽救的后果。

常见的噪音来源:

1、工业噪音:公司或工厂(纺织厂、汽车制造厂、钢铁厂)机械设备运转时或建筑工地施工时机械所产生的声音。

2、交通噪音(含航空噪音):机动车辆、飞机、火车与轮船的噪音。

3、社区噪音:包括KTV、舞厅、电动游乐场、卡拉OK。营业场所如:百货公司、PUB、餐馆、夜市等。

一般环境下之声音音量:

噪音来源 分贝
低声说话 30~40
一般说话 60~70
吸尘器 80
车床 90~95
纺织机、印刷机 100
舞厅、KTV 110
喷射机起飞 120

噪音造成健康和生活危害:

一、直接性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听觉性效应如听力损失、耳鸣、头痛、平衡障碍。

二、间接性影响:非听觉性效应指因噪音而引起身体其他器官或系统的失调或异常,其主要是透过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大脑皮质的刺激而引起身体的变化。

1、情绪影响:例如烦躁、不安、压力、易发怒,疲劳;或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工作意外增加等行为效应上的问题。

2、沟通障碍:噪音暴露亦会导致交谈沟通障碍、厌烦及工作士气低落,甚至引起不舒适感。

3、心血管疾病: 会影响血压、心跳速率增加,增加心脏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如高血压、心肌梗塞、心绞痛甚至中风,还有少数报告指出会造成孕妇易流产的生殖性危害。

4、睡眠干扰:使人不易入睡、失眠。

5、消化系统: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肠胃不适、食欲不佳甚至导致消化性溃疡。

6、内分泌系统:肾上腺分泌增加、压力性荷尔蒙增加。

7、呼吸系统:呼吸不顺畅、胸闷。

8、肌肉骨骼系统:四肢肌肉紧张不易放松。

9、其他:惊吓、疲劳、妨碍记忆、瞳孔放大、情绪困扰、减低工作效率等。

哪些情形要怀疑听力受到伤害?

1、下班后耳朵仍有嗡嗡声。

2、和人谈话时,觉得变小声或听不清楚。

3、别人发觉你说话变大声。

4、听不到门铃或电话声。

5、听音乐时觉得音质改变。

6、把电视或收音机的声音转得十分大声。

7、在吵杂的环境中辨识语音的能力变差

噪音引起听力障碍时至医院需要做哪些检查?

1、基本理学检查:

包括外耳及耳膜甚至中耳(若有耳膜穿孔)等之诊视。

2、听力学检查:

如音叉检查、纯音听力检查、听阻检查、听性脑干反应等。

3、平衡功能检查:

因为有些听障病人其会伴随有眩晕情形,所以也要视情况做此一检查。

4、血液及血清检查:

有些听障是因为血液中之生化改变或是感染等造成,故有时也要抽血检验。

5、放射科特别检查:

从最基本的颞骨X光照射至进一步之电脑断层或核磁共振扫描等。

治疗

长期处于噪音的工作环境中所引起的感音性听力损失时通常是无法治愈,说明白点是根本无药可治,只能赶快调离原本的工作环境,避免听力进一步的恶化。必要时要使用助听器来维持生活品质,所以‘预防重于治疗’的观念要全面推广落实。

如何保护自己避免噪音的伤害:
1、正确、确实配戴防音防护具如耳塞、耳罩。

2、千万不要在噪音环境中使用耳机听音乐。许多人以为这样可以遮蔽外界的噪音,其实反而会因距离耳朵更近,暴露更大的音量,增加听力危害。

3、尽量少去音量过大的娱乐场所;避免暴露在突发性的噪音中如鞭炮声。

4、充份的休息、充足的睡眠、规律的饮食和运动、快乐感恩的心永远是恢复健康的不二法门。

5、若是工厂噪音

(1)、以工程改善、维修机械等方法来降低噪音或隔绝噪音。

(2)、减少暴露在噪音作业下的时间。

(3)、有效个人防护具之提供或现场配置

(4)、员工教育训练与认知加强

(5)、定期接受听力检查与追踪、回诊。

结论:

如何保护听力及避免噪音暴露的危害是确保生活品质非常必要的工作,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过度的噪音暴露将使我们的听力受损,若听力受损后,是无法以药物获得治疗,其人生将是灰暗无光,不可不慎乎。 ◇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