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天际的摄影家--陈敏明

刘芳婷
font print 人气: 4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4日讯】“摄影家对自己的期许,就是把众人的眼睛带到镜头前面来。天堂也好,地狱也好,让人们随着你的镜头认识世界!”这是从事风景摄影多年,近年来致力于空中摄影的知名摄影家陈敏明对自己作品的期许。而我们在他镜头下看到的,尽是台湾未曾为人熟知,却最美好的一面。

 对台湾的山岳、湖泊、海岸等风景如数家珍的陈敏明,笑说自己是用镜头来阅读台湾地理的。国立艺专广电科毕业﹙现为台湾艺术大学﹚后赴日就读日本艺术大学摄影系,稍后毕业于同校艺术研究所,回台湾后任教于世新、淡江大学、文化大学等大众传播与广告相关科系。一路走来都在艺术与摄影的专业领域内工作的陈老师,谈起生态与台湾树种的分布,却有着生态学者与森林系研究者的透彻。这些知识的获得,他都归功于摄影,因为摄影,让他有机会与森林、游憩相关的专家们共事,从他们身上,他学到了一生不或忘的珍贵知识。

 陈敏明回想自己首度领会空中摄影的魅力,是与朋友合作一个苗栗的高尔夫球场摄影案,从此,他迷上了空中摄影的乐趣。从地景摄影到空中摄影,陈敏明领略了截然不同的视觉观点,“19世纪欧洲有氢气球开始,摄影师就尝试将笨重的摄影器材带上天空拍照,而台湾的空中摄影,却比欧洲足足晚了一个世纪多!”这样的慨叹,也让陈老师更加珍惜难得的空拍机会。

 2002年农委会林务局委托陈敏明进行一项重大的摄影工程,为台湾的森林步道进行空拍。工程之浩大,足足花费了4年才全部完成,并由知名学者与作家郭育任、刘克襄、朱惠菁、陈文翔、林柏寿等人撰文,由远流出版社在2005年12月出版了“台湾山林空中散步”一书。这本书,也成为用空照图认识台湾山岳的典范。

 过去一般人旅游的方式,仅止于到知名景点车站前拍纪念照了事。登山者则习惯征服山岳,无暇欣赏周边美景与丰富的生态。从事风景摄影工作多年的陈敏明,比一般人更深入欣赏台湾之美。在他镜头下,被荷兰人誉为“福尔摩沙”的台湾森林之美,呈现出空中俯瞰的另一番境界。这些照片,也让许多习惯征服山岳的登山者惊为天人。

 看着“台湾山林空中散步”书中标示的一个个山头,让人惊叹这样钜细靡遗的研究工作究竟是如何完成的?陈老师解释,每一趟搭直升机空拍前,都需要精密的规划,包括地图的研究、飞行路线模拟、突发状况的应对、天候的掌控……当时他与助理永远处于stand by的状态,一看天候适合飞行,清晨5点半就得起床准备。

 拍摄3000公尺以上高山时,陈老师与助理都得穿着厚重的御寒衣物,才能抵挡零下7度的低温,在手指头都快要冻僵的状态下,迅速地换片拍摄。工作中不仅要忍受高空飞行的不适,更要精准地辨识出所飞越的究竟是哪一座山、哪一个湖泊?并且在对的时候用对的镜头,按下快门。一趟两个小时的飞行,拍摄了将近500~800张底片,“冲片之后才是苦难的开始!”陈老师说:“面对堆积如山的片子,除了我自己确认外,还得找登山专家来辨识。”回想起当时的辛苦,他说:“真是一场恶梦!”

 虽然辛苦,陈敏明对空中摄影的热情依旧不减,日前刚完成北埔乡空照图的他,赫然在照片中印证了历史,体悟当时的客家人是如何凭借地形创造属于自己的安全堡垒,他说:“有机会,我还要完成客家聚落的空照图,让大家用照片来验证历史!”而我们,也将等待他下一个镜头引领我们前往未知的美好。──转自《农业易游网 http://ezfun.coa.gov.tw/》◇(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