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看雍正(序)

古人的世界觀
小童子
font print 人氣: 52
【字號】    
   標籤: tags: ,

在現實生活裏,探究神祕不僅是心理保健的目標,也是心靈之旅的目的地。——愛因斯坦

中國的傳統非常講究「緣份」二字,人們相信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不是偶然的。這個世界很神祕,在表面的社會運作背後,存在著神祕的事件與力量。隨著社會的變遷,現在的人即使隱約覺得沒有事情是偶然的,但習慣常使人忽略了那些事件背後的線索。許多人感覺活在摸得著、看得到的物質世界中,比探索神祕未知的領域還來得安心。

社會運作背後 存在神祕

西方從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之後,人們已經等了四百年了,但一直到最近,才從一些傑出的物理學家的口中,得到一點點窺見──窺見神的存在。

但是不分中外,古時候的人不像現代人這麼辛苦的探索,他們從切身的經驗,相信神的存在。

現代的歷史觀有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只會從物質面來看歷史,而不是從每一個世代的人所具備的世界觀來看歷史。我們總是在談哪一朝、哪一代有哪些知名的建築、工事、工藝品、科技程度等等,卻從不討論那時候的人們怎麼看待世界與自己。在這裏所謂的「世界觀」是指「人們對人生的感受與想法」。比方說,在一座古老的佛寺裏,寶塔不只是一棟建物,其實它展現的是建造它的那些人共同的世界觀。

一個廿一世紀的人如果不在乎自己的祖先有什麼樣的世界觀,甚至唯我獨尊的想以自己的認識推翻過去、改變未來,既無法正確的解讀歷史,也無法瞭解自己的一些觀念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會這樣看待世界?有什麼問題?

跳脫世代限制 重新解讀

如果我們能夠重新解讀歷史,從每一代人的世界觀的角度來解讀歷史,自己的人生會有什麼不同?未來會有什麼不同?

跟著眾人奔馳在現代的公路,看到自己在人群之中,是一種看似安全的選擇,高唱科學也是安全的選擇,因為那是顯學,不會被攻訐。但跟著大眾的步伐只是與這個世代的人一起同生共死罷了,並不能跳脫出世代的限制,也抓不到那條線索──可以讓自己在人類文明的漫長發展中,找出自己的定位、看到自己的未來的那條線索。

人們經常被眼前的物質所限制,即使想到未來,也是靈光一閃就放棄了。偶爾遇到違反常識的經驗,即使能使人確信,另一個平行的世界確實存在、一種藏在事件背後的神祕確實存在,但大部份的人會選擇縮回自己習慣的生活裏,繼續過著重複的生活,而不是開始追逐那個神祕的答案。因為安頓於物質現實似乎比較令人安心。

只有能夠重新解讀歷史的人,看清自己所在位置以及那個可能的未來的人,才不會縮回去,才有機會跳出重複的生活。因為一個見過光明的人,絕不願重回黑暗無明之中,也不願意回到毫無方向的曠野裏。

以新角度理解 驚喜連連


素惠繪圖

在這個系列文中,筆者嘗試把「人們對人生的感受與想法」放入清朝入關後第三位帝王──雍正帝的施政與作為裏,從這個角度來理解與解讀雍正帝。這只是一個讀史的角度,但可以從這個角度再思考,傳統中華文化是否是一個醬缸,是否是一個被污名化的「萬惡的舊社會」。

身為華人,說寫聽華文,筆者經常在思考一個問題:現代人是否認識「真正的中國人」?雍正帝在血統上是滿洲人,但世居在長安或洛陽的血統上,中國人是否比他更中國呢?中共在中華神州近一甲子的破壞,使得現在的中國變得不那麼中國,好像不能名副其實。但遺忘並拋棄了中華傳統之後,中國人放空了自己,要擺進去什麼?西方的認同嗎?還是幽靈馬克斯?

從《清史稿》以及雍正帝自己的著作資料,用古人的世界觀的角度重新解讀雍正帝之後,筆者得到非常多的意外之喜。包括英文Mandarin(中文)的由來、圓明園與雍正帝的關係、雍正帝對現代佛教的影響、一個修佛的天子如何治國、對雍正帝的攻詰(包括傳位詔書、迫害兄弟、血滴子、文字獄)以及謎一般的死因等等,都有不同於史家解讀的答案。

用這個方法重新看雍正帝,也可以重新看古時候的所有中國人。或許我們可以這樣重新認識,什麼才是「真正的中國人」。為此特寫文誌之,並公諸同好。(待續)

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47期【歷史新觀】欄目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亞洲時報潘小濤4月7日撰文)清朝崩潰後,滿族地位急降,而經過幾十年急速漢化,至今中國竟得不足一百人懂滿語,而會書寫滿文的人更少到不足二十人!在此嚴峻形勢下,搶救滿文滿語已是刻不容緩,但全國唯一教授滿語的小學,兩個滿語老師卻被拖欠了一年零四個月的工資。在爆發西藏問題後天天高唱民族和諧的今天,出現這種情況,委實令人痛心。
  •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清朝八通關古道勘察隊,最近在中央山脈以東的馬戛次託溪上游,發現台灣特有種台灣杉原始林,其中一棵胸圍達二十公尺,與台灣現有第一大神木「大雪山神木」相當,推算樹齡二千年。
  • (亞洲時報潘小濤4月14日撰文)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陳良宇獲刑十八年,舉世嘩然!這是因為刑期之輕,與外間預期的落差過於巨大,也再次印證了死刑不上政治局委員的中共官場潛規則。中國歷朝皇帝,多對貪官深痛惡絕,清朝巨貪和珅官至一品,位極人臣猶可問斬,緣何今日反而對碩鼠高幹放軟手腳?這個問題,實是「國家」的產權不清造成的!
  • 漢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興之君,而他第一道詔書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於公於私,漢宣帝都顯露了真摯又深刻的仁愛之心。
  • 康熙初年,學士孫芑瞻(名在豐)擔任皇帝身邊的侍講。他跟眾人說了自己親見的康熙皇帝的幾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許多康熙帝謙虛勤學、敬天愛民、仁愛寬容賢臣的故事。
  • 商湯對人、對萬物都能作到「網開三面」。夏桀失政在鳴條這地方被商湯打敗了。當時,商湯並沒有馬上取代他的王位。他對夏桀說:「我將為君王恢復道德,復明人心。」夏桀對商湯說:「君有人,這是君的國。」就是說夏桀看到商湯擁有民心,也就擁有了這片國土。於是夏桀帶著五百個追隨者離開。他從中野遷徙到不齊又遷徙到魯地,結果如何呢?
  • 唐宣宗崇尚文雅的小故事。他為何自比鄉貢進士呢? 他怎樣選博士?為何他「大中之政」被史學家給與「有貞觀之風」的評價?
  • 清朝四大謎團之一,世祖順治皇帝是死於天花,還是出家為僧?董鄂妃為何能成為順治帝的摯愛,她到底是誰?
  • 康熙帝在位期間廣施仁政,布恩德於四海,使得天下出現了「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盛世景象。而作為中國帝制後期最為聖明的君主,康熙對後代的教育亦是歷代帝王中最為勤謹的一位,故其後代皇子王孫多文武全才,實為中國歷史上極為成功的教育家。
  • 清聖祖康熙皇帝的聖德神功、千秋盛業給人類留下典範。同時,康熙皇帝是一個孝思、孝行逾恆的聖君。康熙皇帝怎樣重視孝道?又是怎樣實踐孝道的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