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大自然的登山家—楊秋霖

楊孟蓉
font print 人氣: 7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3日訊】「步道是生態旅遊最好的環境,登山客用徒步行走來與大自然接觸,親近大自然,享受那種走在泥土路面上,很棒的感覺……」前林務局森林育樂組組長楊秋霖陶然述說著登山為他帶來的快樂。午後陽光照耀下,看著甫退休不久卻顯得神采奕奕的他,自豪又感性的談起數十年來登山心得,彷彿我們此刻不是在喧囂擾攘的城市,而是他口中那個蟲鳴鳥囀不絕於耳,令人心情沈澱趨於寧靜的深山步道裡。

放棄高雄醫科而選擇台大森林系,楊秋霖說他從來不懊悔,儘管唸森林系,卻是高考進入林務單位被分發到台東後,才真正體會登山與大自然的美妙,「爬山不要說是為了征服高山,也不要去比誰先攻頂,應該是為了親近大自然……登山時不要大聲嚷嚷,要輕聲細語,以免打擾了野生動物的作息。」楊秋霖言談間不時流露出他對大自然的喜愛與尊敬,他強調登山時不要破壞大自然原有的寧靜感覺,不要帶卡拉OK,穿大紅大黃也是不正確的做法,尤其鮮豔的打扮會吸引虎頭蜂,遊客應該選擇跟大自然接近的顏色,像是樹林的墨綠、天空的湛藍等等大地顏色,因為多數的野生動物都會辨識顏色,穿得跟自然調和的衣服,才不會嚇跑野生動物,另外登山裝備可以戴寬沿帽,輕便的止滑鞋,依個人興趣攜帶相機或望遠鏡也可增添爬山樂趣。

當年曾經投身國家步道系統的工作,讓楊秋霖獲得比別人更多機會來體察台灣豐富多樣的動植物生態,領略台灣之美,他也建議國人旅遊的習慣要不斷進步,不一定要開車到單一地區後就做定點停留,應該可以規劃一條登山步道,徒步行走來親近大自然,「要跟大自然對話,體驗大自然,思維會更加活絡……」他以自身體驗與我們分享著與大自然接觸的美好,「這麼說可能外人無法體會,但是登山確實能提升性靈境界。」從楊秋霖散發出的自信與圓融中,看得出登山對他造成的影響。

台灣人普遍接觸大自然機會不多,尤其是上班族整日坐辦公室,要怎麼利用週休二日來規劃步道旅遊呢?楊秋霖建議一般遊客剛開始接觸可以選擇郊山步道,培養了體力再選擇高山系統的步道,以台北為例,像是烏來內洞步道或是山峽滿月圓步道都是不錯的選擇,而具備登山經驗後就可嘗試較高難度或是費時較長的步道,像是能高越嶺古道以及浸水營古道,能高越嶺古道起自南投廬山終至花蓮銅門,全程走完約需兩天一夜,晚上可在天池夜宿,能高越嶺古道上留下很多日據時代很珍貴的遺跡,同時由於位在海拔一千五到三千公尺之間,其中植物的變換分明,是研究台灣植生變化一個很好的地方;浸水營古道起自屏東縣枋寮鄉,途經原住民社區,然後終至台東大武鄉,這是台灣的古道裡面海拔最低的古道,約海拔兩百公尺,最高僅到一千五公尺,因為當地較為潮濕,所以蕨類種類繁多且特殊,許多是跟台灣本土蕨類不同,外型較接近南洋的種類,十分有趣,此外還可看到很多原住民留來下來的古蹟、清朝遺址等,全程走完約十小時。此兩條古道沿途不但可發見歷史遺跡以及豐富的故事性,更可以研究觀察植物生態,具備自然跟人文的特性,推薦給喜愛登山者。
 
楊秋霖也建議登山者要知道此行的目的,不是走馬看花湊熱鬧,找志同道合的朋友,無須號召太多對登山不敢興趣的人,這樣反而破壞了登山的氣氛,同時行前務必先做功課,畢竟「要親近自然,對動植物也要有基本認識。」如此一來必定可以提升步道旅遊的品質。登山經驗數十年,看遍台灣之美,楊秋霖略帶嚴肅和真誠的說著「要先培養欣賞美的能力,以及對靈巧萬物的觀察力,才能體會領略登山以及親近大自然的樂趣。」
 
走在泥土路面上,聆聽著大自然蟲鳴鳥叫交織出的交響樂章,欣賞著落葉滿徑或是山嵐層疊、雲層飄渺的美感,就如楊秋霖所說「最懂得台灣之美的就是登山客。」你是否也想領略此番樂趣?別再遲疑,規劃一條適合你的步道旅遊吧!

--轉載自《農業易遊網》http://ezfun.coa.gov.(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