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近道

蔣平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1938年,一位16歲的少年來到巴黎尋夢,他的理想是成為一名舞蹈家。當時,舞蹈是一個熱門行業,也是一門貴族藝術。少年家裡窮,根本無錢供他上舞蹈學校。少年不死心,每天據理力爭,甚至以絕食相抗。父親沒有辦法,只好跟他簽了個君子協定:允許他夜晚進舞蹈學校,但白天必須自力更生,想辦法賺到學費及生活費。

少年沒有別的特長,只是從小跟父母學到一點裁縫活,勉強找到了一家縫衣店,但工資奇低,而且勞動強度大,每天要工作十多個小時。三個月後,疲憊不堪的少年感到了絕望,就給當時心目中的偶像,人稱「芭蕾音樂之父」的布德理教授去了一封信,請求指點迷律。

布德理非常同情少年的遭遇,但學習舞蹈不光需要天賦、愛好,還需要家境、環境等因素的支持,光憑一腔熱情和信念是遠遠不夠的。很快,布德理給少年回了信,給他全面分析了學舞蹈的條件,同時啟發他,舞蹈可以當成生命的一部分,但不能是全部。

布德理的回信對少年啟發很大,他決定先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生存之路,待時機成熟之後,再轉攻舞蹈。可這條路在哪兒呢?一個夜晚,少年來到一家酒吧喝悶酒,這時,一位儀態高雅的伯爵夫人向他走來,摸著他身上的衣服,讚不絕口,問他是從哪兒買的?當聽說它是少年自己設計製作的時,伯爵夫人驚訝萬分:「我有預感,孩子,你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百萬富翁的!」

那一刻,少年忽然發現:最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就是縫衣服。這是自己所熟悉的,也是最現實的,儘管這個行業曾經給自己帶來過迷茫和痛苦。當下,他通過伯爵夫人,與巴黎最有名的伯坎女式時裝店取得聯繫。憑著從事舞蹈行業得來的靈感以及設計上的天賦,少年從此走上了一條時裝設計的道路。10年之後,少年的身份,已變成舉世聞名的服裝設計巨匠。他就是皮爾.卡登。

成功的概念從來都是不確定的,也造成了人生的路有千條萬條。有哲人說過:人生做不成兩件事。每個人的精力和時光是有限的,當你在人生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時候,記住,選擇最熟悉、最現實的一條,往往就是你通往成功的近道。◇(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般人認為所謂的好事或壞事都以世俗的眼光來看,比方,得到是好事,失去是壞事;成功是好事,失敗是壞事;有錢是好事,沒錢是壞事。神考驗眾人,有時透過財富,有時利用貧窮。考驗富有的人是否樂善好施,考驗窮人則看他是否能知足常樂。像中樂透彩,一般人都認為那是有福氣,但是以靈來看,那要不是用掉過去累積的福份,就是預支了未來的福氣,不久就會在別的地方失去。
  • 大學生,尤其是應屆畢業生,經常聽到的一條職業建議是「追隨你的興趣」。鼓舞士氣的演講、畢業演說和勵志書籍中都充斥著這條信息。受到喬布斯(Steve Jobs)、蓋茨(Bill Gates)和凱瑞(Jim Carrey)等有影響力的人物的鼓勵,我們情不自禁地想效仿他們。
  • 人們曾普遍認為,如果學生能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策略,他們的學習將更有效率,也更有效果。從20世紀80年代起,量身定製學習方式開始流行。亨尼(Honey)和蒙福特(Mumford)等理論家創建了調查問卷,來幫助成人學習者確定他們的學習類型的。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 德里克‧萊恩(Derek Lane)和林賽‧萊恩(Lindsay Lane)夫婦即將迎來他們結婚23周年紀念日,他們共同培養了一種自我控制和培養善良的家庭文化,相信語言是有力量的,規定一家人永遠不說「我恨你」這三個字,這幫助他們的五個孩子專注於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
  • 有效的時間管理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值得學習。以下幾個策略可以幫助學生以最佳的方式管理時間。
  • 我敢肯定,當我說小組項目有點難搞時,你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會同意我的看法。 當然,有時小組項目是很棒的。在我大學高年級的一門課上,有一個小組項目,我們要建造一個投石機。誠然,它只發射乒乓球,但組建過程非常有趣,並且占了我們成績的很大一部分。
  • 十年前,一位有遠見的母親帶著對美國傳統價值觀的由衷欽佩、對學習永無止境的熱愛以及傳播善意的使命,踏上了在家教育(homeschool)的旅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