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觉:“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有感于习近平访港

张成觉

人气 32

【大纪元7月9日讯】大陆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此次来港,走访了两家市民,颇获好评。

这两户人家均非下层:王姓户主属中产,居于市值500万元的红勘豪宅;余姓长者住何文田居屋,温饱有余,获赠手提电脑一部。习离开该屋苑时,并与居民握手寒暄。

另一方面,特区政府举行的欢迎宴会上,筵开32席。座位离习较近的是曾获颁大紫荆勋章的陈方安生,但她也无缘与之交谈。其余应邀出席的民主派均远离主宾席,宴会期间又一再告诫与会者不可离席敬酒。故根本不可能与习对话。

此前被拒随立法会访川团入境的梁国雄,则连进入宴会厅的资格也没有,只能在酒店外的“示威区”喊口号,那是习绝不会听到的。

由此想到古文名篇《曹刿论战》上一句话,叫做“小惠未遍,民弗从也”。习此行虽有若干亲民举措,并表示关心本港的通胀及民生疾苦,还宣布为本港服务业进入大陆开绿灯,但俱属“小惠”而已,非但于纾解民困方面作用有限,更无助于解决港人与北京当局“深层次的矛盾”。

正如俗话所云:“钱不是万能,但无钱万万不能”。大陆改革开访30年,从中南海高层到普罗大众,几乎无不“向钱看”。故回归以来最高当局念念不忘叮嘱特区政府要“搞好经济改善民生”,却忽略了港人对双普选的强烈诉求。习之此行也不例外,他声言“萧规曹随”,民主“循序渐进”,预示了普选特首仍将遥遥无期。

如果说,作为“储君”,习近平不可能一下子给我们什么惊喜,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相信民主派也不会在这方面存有幻想。然而,连握手招呼,讲句“今天天气……”的机会都欠奉,就未免太令人失望了。

写到此,想起昨天新闻报导称,统战部官员对日前与达赖代表的会谈表示满意,谓双方虽仍存较大分歧,但对方接受了北京要求的四个“不再支持”云。而达赖代表却认为进展不大。

所谓“不再支持”的类别,包括“分裂祖国的活动”`“谋求西藏独立”`“藏民暴乱”等,以往要求的是“停止”,即:“停止‘分裂祖国的活动’”,等等。字面上这么一改,意思大不一样。用“停止”,意味着达赖是行为主体;而“不再支持”,就变成客体了。

事实上,达赖本人一直否认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北京则一口咬定他搞“藏独”,各执一词。现在经过对话,北京修改原来的说法,表现出某种务实的灵活态度。尽管彼此之间鸿沟并未一下消失,到底缩小了距离。

可见,对话具有积极的意义。既然如此,为何对香港民主派还是强硬如昔,不能打开沟通的大门呢?莫非因为达赖在国际上广获支持,而香港民主派则并无类似规模的普遍声援?

当年李登辉回母校康纳尔大学演讲,题目是《民之所欲,长在我心》,不管其施政是否果真如此,这句话却很动人,与《曹刿论战》的精神相通。

上述名篇记载,鲁庄公先后列举的“小惠”`“小信”(祭品不向神虚报),曹刿都认为不能作为交战取胜的条件。最后庄公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意思是各种官司虽不能每件都审理得那么细,可是一定依据实情办案。曹刿马上赞之曰:“忠之属也”,肯定其尽心尽力为人民办事,可以作为抗击侵略的基础。

以古喻今,则大陆当局对本港“民之所欲”,虽不能允,起码应当“必以聆”,先听听也好吧?否则,势将变成“小惠未遍,民弗从也”,最低限度是“民弗服也”,而“长毛”的示威亦将作为民意的宣泄继续下去!

“伟光正”的最高层,难道反不如两千多年前的鲁庄公那样明察吗?

转自《新世纪新闻网》(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赴港受阻 沪访民朱金娣愤而退队
求普选 香港多名民主党成员向习近平请愿
习近平聼奥运汇报   天花铝箔风管掉下
习近平访港屡遇京奥倒楣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