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命運低頭的方信翔

font print 人氣: 31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0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蘇泰安嘉義大林報導)天生無法站立、不會走路,甚至連爬都有問題的南華大學學生方信翔,在長達十九年的艱辛奮鬥過程,吃了無數的苦,經歷了人生的悲慘歲月,憑著堅忍不拔的毅力,不向命運低頭,迎向自己與人不同的人生路程,開創自己的未來,不但他在國、高中成績優秀,在南華大學更是名列前茅,為一般學子的模範。

最近獲得博愛福利基金會頒給認真向學獎金、獎狀的方信翔,暑假結束前他參加了自立生活協會,走出家門,健行野宿,挑戰自己,他學會了獨立,他表示將來要參加考試成為公職人員或者成立自立生活協會來服務有特殊需要的人,讓自己也能幫助別人,目前他是南華大學文學系的特殊教育需求大二學生。

方信翔滿周歲時,他的父母發覺他與一般小孩有異樣,無法站立,之後家人即一連串的展開求醫歷程,先是林口長庚切片,後是台大、榮總檢查,都找不出病因,就在灰心絕望之時,從報紙得知高醫正在研究一種叫「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藥,經過驗血後,證實小男嬰得的正是這種病,那時他已是十歲的孩童了。

方信翔在他五年級時,知道高雄醫學院有了新的發現,他們用白老鼠來做實驗,效果還不錯,媽媽知道了這個消息就急忙帶他去治療,醫生說他的病的確罕見,治療半年後醫生就宣布藥效沒起作用,所以又暫時延擱一年,讓他再仔細研究,接著建議他們可以先到骨科找主任,看是否要動手術,主任看了他一下就說他脊椎側彎很嚴重,已經壓到肺部和心臟了,所以在五年級的暑假動手術,回到家後,許多師長的探望使他變得更加堅強勇敢。

開學後方信翔試著適應一整天的生活,卻還不能,大多躺在保健中心休息,一年後才能坐著上一整天的課。上了國中,長期需要他人協助的他,由於成績相當出色,所以大家都稱他「老大」,老大克服了身心理的障礙,結交許多好友,國中是他最快樂的時光,從此不再悲傷寂寞,開始有了自信。

高中培養了「下象棋」的興趣,「以棋會友」讓被動化為主動,許多棋友紛紛前來結識。下棋成為他紓解壓力的方法之一。

來到南華大學,他經常出入資源教室,在這裡與師長聊天,與同學寒暄,得到了想要的幫助,他說南華大學的資源教室給了他休閒、方便與溫暖,而大學生活讓他擁有足夠的時間思考,規劃人生的方向,他想畢業後考個公職,謀個生活安定又可糊口的工作,去年十二月他不斷咳,不斷的氣喘,以為是感冒,後來咳出了血,資源教室的威任老師發現情況不對送他急診,發現右肺已被壓迫不堪使用,緊急切除,今年九月卻又打起精神參加自立生活協會的活動,他發現踏入社會,過著一般人的生活,有工作、有家庭、自由自在的,還可以回饋社會,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如此才真正「走出自己的路」,他說身障者更應勇於嘗試,為自己創造人生的價值,勇於面對挑戰,為自己寫下「勇者不懼」的歷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據中廣新聞報導)一名日本男子奮鬥十年, 終於達成夢想,成為西班牙鬥牛士。
  • 最近上映的電影《少女香奈兒》( Coco Before Chanel)票房不俗,深受歡迎。影片重點描繪香奈兒早期的奮鬥史,怎樣由少女可可變成在時裝界初露鋒芒的設計師。導演安妮·芳婷以獨特的女性生存視角進行延展,刻畫了香奈兒既平凡又非凡的不同層面,從迷惘到堅定的心理蛻變。
  • (中央社記者江今葉洛杉磯4日專電)描寫上海姊妹花在洛杉磯奮鬥的小說「上海女孩」,本週擠進「洛杉磯時報」小說類排行前10。美國連鎖書店Barnes & Noble與「疆界」(Borders)也放在暢銷書架上熱銷。
  • 為了增進小學生的語文能力,台北縣政府自編一套白話文補充教材,更放進了台灣之光王建民和歌壇小天王周杰倫的奮鬥故事,此外還有知名武俠小說《神鵰俠侶》的部分章節,讓小朋友熟悉的楊過和小龍女也出現在文章裡;編輯教師表示,這些名人在小朋友心目中有一定的份量,希望藉由他們的故事,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興趣,也領略文學之美。
  • 人生出來就是被命運所控制,人之生命要往何處呢,前清大教授梁乃崇應南加州清華大學校友會理事長李秉信邀請來洛演講時表示,人生下來都是有任務的,在面對人生十字路口時,要尊重自己的生命,傾聽內心覺性真理,不為物質所牽制、所左右,做出明智抉擇。
  • 雖然是身心障礙者,但23歲的邱立夫不向命運低頭,今天邱立夫在「2009特殊奧運高爾夫國際邀請賽」記者會上,還在現場秀了一段舞蹈,觀眾掌聲四起。
  • 「雖然我無法走路,但我還是可以坐輪椅去『健行』、野宿!」南華大學文學系學生方信翔,自幼罹患罕見疾病,但他不向命運低頭,仍參加健行野宿,挑戰自我,獲頒認真向學獎。
  • 僑居法國的台灣人對台、法兩地的生活有什麽樣的體會?在全球經濟與政治局勢緊張的境況下,他們對未來又有什麽樣的打算?爲此,筆者采訪了三位生活在法國的台灣年輕人,他們分享了在異鄉生活、求學和工作的經歷。他們置身不同的社會環境中,在不斷吸收法國文化與精神價值的同時,始終保留著對台灣的熱愛。其中一位受訪者說:「法國和台灣都非常自由,但自由的方式不一樣。」透露出民主制度在不同的國家,因民族思想與傳統習慣的不同,而有著其差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