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為何

一竹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若說秋意是什麼,那就是一個「愁」字吧!要不怎麼「秋」「心」合為「愁」呢?也許那秋之深意是需要用心去感受和領悟的。

古人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便概括了這愁之緣起。愁之因秋而起,為何?秋有收穫,那是人一年的期盼,既然有收穫,又何來愁呢?看來這人間之春種秋收,並不是人的終極願望,所以即使有再多的物質獲得,仍無法撫慰內心之愁。

當秋來時,那一葉之落,淡去了光華,回歸了生它的土地,讓人忽然間記起了家。於是明白葉落要歸根,北燕終南歸。而當一陣瑟瑟涼意襲來,便會油然懷念起了一種溫暖——一種家的溫暖;於是在漂泊中,有了回家的渴望。

因此,秋,當是一種呼喚,這種呼喚是埋在每個人心底的,在每一次季節的輪迴中都會撥動我們的心弦,讓我們思索一次關於「家」的問題,告訴我們:不同的人追求會有不同,而回家的渴望卻是相同的。

所以,秋之愁,乃「鄉愁」。

然而,年年歲歲秋相似,鄉愁何處是盡頭?走不出季節的輪迴,那就只有等嚴酷的冬來帶走一切,然後再一次等待春的降臨,輾轉於重複的歲月之中。每一次季節的輪迴,何嘗不是在提醒著我們,人之輪迴亦如此,一個生命如果走不出這種輪迴,也只有在周而復始中重複著生老病死的軌跡。

也許就在這種思索中,我們會忽然意識到,我們若是可以回到生命最初的地方,不踏入這個紅塵中,就不會有這種輪迴之苦。然而在凡塵的層層埋沒中,我們已經無法看到和知曉自己究竟來自何方了,要想回到那裡,只能順著來時路,拋棄在這紅塵的一切所得,找回一切所失,返回生命的本性。而這條路,不就是返本歸真之路嗎?那麼我們生命的本性是什麼,先賢如是說:「人之初,性本善”。而《轉法輪》則明確告訴我們,「人的最早生命是來源於宇宙中的。宇宙空間本來就是善良的,就是具有真、善、忍這種特性的,人生出來和宇宙是同性的。」

在無數的輪迴之後,在無數的悲秋之後,我們終於被喚醒了,這解不開的萬古愁,其實是對生命家園的鄉愁,是對宇宙真理的渴望,是對真、善、忍的生生期盼。

朋友,你可曾讀懂了這種秋意?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師說》中的這句話,精闢的概括了作為師者的職責:傳道、授業、解惑。傳道,那就是傳人間之正道,人間正道是什麼,說的通俗一點,那就是道德,表現出來就是一種普世的價值觀。而「知識份子」曾經是一種道德的同義詞,代表的是正義、知識、涵養、不趨炎附勢的社會形象。
  • 不曾見過你年輕的容顏
    也不會見到你隨歲月老去
    你站成頂天立地的形象
    也許只為告訴我一個真理
  • 生命中總有讓你必須選擇的時候,比如,魚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生與義二者不可兼得。當然,這種選擇先賢早已為我們寫下了「捨生取義」的取捨標準。然而今天,古訓尚在,能踐行者幾人?
  • 從山中歸來,看那些城市的綠化樹已不再是樹。

    儘管昔日它們在風雨中曾給過我些許慰藉與遐想,在喧囂中給過我寧靜的思索;但這一刻,我知道它們與深山中的參天古木比起來,失去了一種最寶貴的東西——對高天如初的嚮往。它們已經放棄了對藍天的渴望,婆娑成了塵世的一道風景;它們失去了大山,沒有了自己生命的方向。

  • 如果中共不是因為迫害了法輪功,我們很難知道,一個政權竟然邪惡到如此程度,也就更難知曉這樣一個邪惡至極的惡黨究竟最怕什麼?

    中共向來自詡為「天不怕,地不怕」與「偉光正」,說白了也就是它流氓統治的兩個手段:暴力與謊言。暴力到不怕天地的程度,也就無所不用其極;說謊說到永遠「偉光正」,也就敢狂妄到一手遮天的程度。

  • 風雨變換了季節的色彩
    明月提醒著漫長的等待
    多少往事已走遠
    是否記的我們一路相約而來
  • 風雨變換了季節的色彩 明月提醒著漫長的等待 多少往事已走遠 是否記的我們一路相約而來

    一路相約而來 回家的渴望從未更改 任憑風狂雨驟 只當作滌蕩濁世的塵埃

    濁世的塵埃 曾將歲月的足跡掩埋 朝來朝去中 是否淡忘了生命最初的情懷

  • 古今一月照千秋,
    圓缺空惹思鄉愁。
    聚散難解其中意,
    一念歸真同乘舟。
  • 今天送友人去北京火車站路過天安門廣場,看到共產邪黨為慶祝自己成功佔據中華大地,迫害中華民眾,獨裁暴力統治達60年而裝扮自己的門面,粉飾和諧。最扎眼的是在廣場豎立了56根所謂的『民族團結柱』,此柱兩端為盛開蓮花造型塗金黃色,通體邪惡紅上面以冷色調卡通形式繪有各民族人物形象,寓意民族團結,其實所用色調和繪畫形式極不協調,,有吸人心魄的感覺,令人精神壓抑,久看給人以一種血腥恐怖感。
  • 困境,也不盡然是壞事,它可以產生一種磨練作用,在悠悠歲月中教會我們冷靜、豁達與堅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