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屆大墩美展最高榮譽 25日中山堂揭曉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中報導)大墩美展歷經14年蓄積藝術的能量,從鼓勵台灣文化藝術的展現,到進行海外徵件及交流展的推動,已由地方美展躍上國際藝文交流舞台,在培養藝術人才與落實美育的大業上,大墩美展為藝術發展史,烙下溯源的軌跡。

25日上午,第14屆大墩美展由文化局黃國榮局長以及各類第一名得獎人代表,在中山堂揭開美展序幕。本屆最高榮譽獎金高達20萬元的5名「大墩獎」得主,將在現場由市長胡志強拆封揭曉。

本屆大墩美展延續往年方式,徵選工藝、雕塑、數位藝術、攝影、版畫、水彩、油畫、膠彩、篆刻、書法、墨彩等11類別作品,共有1,673件的精品佳作,其中包含來自中國大陸、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澳大利亞、墨西哥、美國、加拿大、西班牙、匈牙利、奧地利、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希臘、瑞典等16個國家及地區的70件國際藝術佳作,在經過初、複審程序,共有227人得獎。

美展中最受矚目的5名「大墩獎」得主,將在25日頒獎典禮中揭曉,11個競賽類別的第一名也就是角逐「大墩獎」的入圍者分別是,工藝類王麗華、雕塑類劉哲榮、數位藝術類趙尚逸、攝影類顏麗華、版畫類徐睿志、水彩類嚴靖傑、油畫類呂家豪、膠彩類林宣余、篆刻類林倉盟、書法類姚吉聰、墨彩類曹麗鶯。

究竟獎落誰家?文化局還設計預測大墩獎得主摸彩活動,到頒獎典禮上觀禮還可拿大獎,獎品有21段變速休閒登山車、采晶琉璃及行動數位手寫筆等。

大墩美展227件得獎作品,將同步從24日到11月5日在文化中心展出,民眾可欣賞到當代藝術界頂尖的藝術大作。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為促進台澳間的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並培育優秀的美術創意人才,中華民國台中市文化局將於今年4月再度舉辦「第十四屆大墩美展」,歡迎澳洲地區的藝文愛好者踴躍報名參加,爭取高額獎金與榮譽。
  • 舍維尼城堡(Château de Cheverny)不僅僅是一座雄偉的城堡古蹟,更是一座實實在在的家庭住宅。這座城堡座落在法國中部羅亞爾河岸的一個美麗山谷中,是一個活生生的博物館,展示著過去法國家庭生活的樣貌。
  • 對於一位18世紀女性藝術家來說,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藝術生涯非同尋常。她出生於瑞士一個貧寒的畫家之家,作為獨生女,她仍接受了廣泛的教育,在十幾歲時就已展現出肖像畫和歌劇演唱的驚人天賦。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英語,這為她日後在國際上取得成功──成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家、歐洲上流社會的傑出女性奠定了基礎。
  • 瓷器的歷史大約可追溯至兩千年前的中國。瓷器是一種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嶺土(kaolin)(一種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種礦物)以高溫燒製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為西方的遺產。14世紀時首次從中國傳入歐洲。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1940年代後期,儘管世界逐漸從二戰的破壞中恢復過來,但有些傳統藝術和文化的元素卻逐漸被削弱了,傳統藝術中的真、善、美價值漸趨式微。
  • 聖約翰大教堂擁有雕刻精美的外觀和雙排飛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無疑問是晚期哥特式建築。教堂長377英尺,寬203英尺,白色拋光外牆上裝飾著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戶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飛扶壁。飛扶壁上妝點超過95位十九世紀荷蘭人物。一旁簡約的紅磚羅馬式塔樓與哥特式裝飾風格的大教堂形成鮮明對比。
  • 國立台灣博物館舉辦「捷克城堡與堡邸特展」(Czech Castles & Chateaux),展期自6月13日起至11月30日止。歐洲中世紀城堡台灣巡禮,有近百件捷克珍貴文物精彩亮相。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