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玉蘭花的老婦人

蔡侑霖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一段深刻過往的記憶,在多年後,可能因為一些觸動到內心深處的蛛絲馬跡,使得那一段記憶又再度躍上心頭。一天,在整理書櫃時,無意中翻起了多年前所記下的心情,頓時,那時的感受又重新翻上心頭。

記得有一回,家中又發生戰爭,雖然家人之間大大小小的不愉快多得難以細數,但無論怎樣,就是無法習慣這樣的爭執、這樣的場景,教人心裡感到陣陣的痛。不管心裡再怎麼不舒坦,還是得回到留下煙硝味後的戰場,陪老母親聊聊天、散散步。

回家的路上,在路口值遇紅燈,靜靜在車陣中等候燈號轉綠,錄音機播放著喇嘛渾厚低沈的唱頌聲,將我的思緒帶進悠深的宗教世界裡,莊嚴、沈靜又使人安定的感受。突見前方一名老婦人,頭頂著炙熱的豔陽,微佝的身軀,七十歲該有了吧!老婦人手捧著一串串的玉蘭花,冒著燈號隨時轉綠車子起步,從她身旁駛過的危險,就這樣沿車兜售手中的小花。當老婦人經過我車旁時,我立刻低下頭。事實上,見她們在這樣酷暑的環境下賣花,而自己卻坐在車上舒服的吹著冷氣,真的很不忍。

隨後,我透過後視鏡偷偷望著老婦人,太陽的熱度是如此猛烈,矮小瘦弱的身子,默默為艱苦的生活奮鬥著。我的手立刻伸進口袋中將錢拿了出來,一邊在心裡吶喊著希望老婦人趕緊往回走。終於,老婦人漸漸走到我的車旁,我快快按下車窗,向老婦人買了串玉蘭花。當我即將關上車窗時,我將頭伸出窗外向老婦人說:「妳要注意安全喔!」老婦人微愣了一下,接著輕輕點點頭回答:「好啊!」綠燈亮了,前面的車一輛接一輛起步了,我趕緊跟著起步。但,此時眼淚差點兒奪眶而出。因為當老婦人遞花給我的時候,看見老婦人被太陽晒得皮膚成了深褐色且微微浮腫的手,深深被那種為生活努力的韌性所感動,久久不能自己。忽然想起,當悉達多瞞著國王外出,見到老病百姓時的那份撼動,我終於能夠體會了。對於那位賣花的老婦人,內心又多了一分不捨。

回到家中,把玉蘭花送給媽媽,讓我想起學生時代在台北唸書,每逢假日返家時,也都會在車站遇到賣玉蘭花的老太太,基於相同的一份疼惜,我時常向她們買玉蘭花帶回家送給媽媽,媽媽每次都會誇讚玉蘭花的香。此時和老母親促膝談天,內心深深的感到慶幸。不管媽媽嘴裡叼唸的是甚麼,聽在耳裡、看在眼裡都是一份幸福。

人生時常是多難多苦,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哪怕是艱難困苦的,只要家人之間能夠相互珍惜,必定能產生無與倫比的堅強,無懼於再大的磨難,這才是人的生命中必修的第一項功課。如果連家人都無法為其付出,眼中只有自我,處處與人計較,那生活將會變成苦不堪言的折磨。因為不知足,便會覺得人人與之為敵,這樣不僅會蒙蔽自性,更遑論如何面對芸芸眾生。一位馬路上販賣小花的老婦人,為我上了生命中寶貴的一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心底無私天地寬、富貴貧賤總難稱意,知足則為富足。因七情六慾皆是致病之源,故淡泊名利仁者則壽。《內經》曾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道德經》也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法國哲學家盧梭曾說:「敎他如何生活,不要敎他如何躲避死。」
  • 人間很不完美﹐人間苦樂參半﹐所以人間有很多夢想﹐大多數人的夢想可能都很相似-一個屬於自己的舒適的家。準確說﹐四面牆內有美麗的裝修設計﹐賞心悅目的傢具陳設﹐不太貪心的﹐適量的現代化設施﹐啊誰會拒絕這樣一個窩心的家居﹖我永遠記的這是我童年最真切的夢想。
  •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英文簡稱OECD)的一項名為「社會掠影(Society at a Glance)的最新報告中顯示,新西蘭的平均國民收入雖居30個被調查國家的倒數第3位,但對生活的綜合滿意程度卻位居第6。
  • 心貪人忙碌,

    貴在常知足。

    義士不重利,

    修德有真福。

  • (shown)生活,貴在知足。如果追求起來,豈有止境可言。幸福與否,很多時候也是一種態度。再有福氣的人,不懂得珍惜,也覺得不幸福。
  • 〔自由時報記者陳品竹/台中報導〕為了給自己一個不一樣的畢業禮物,台中縣明道中學四十四名十五歲的國三畢業生,在暑假自費到泰北當國際志工十八天,教導當地孩子中文,最近這群小小老師回台分享自己的泰北志工行,孩子們說在那赤貧的環境,才真正感受到台灣的富足,也學會了付出的快樂。
  • 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理,即希望生活快樂。快樂是人人一致的希望,但是實際上並不是人人都能享有幸福快樂的人生,而人生中的苦與樂又常常是互相轉化的。
  • 比爾‧布福特是《紐約客》雜誌的作者兼編者。一年多的拜師學藝,他逐漸了解到烹飪的技藝和哲學,和一以貫之,料理無國界的原則。他把苦樂揉雜的經驗,寫成《煉獄廚房食習日記》。第一章引文就用喬治‧歐威爾的句子:「…要不是先前發明了罐頭食品,第一次世界大戰根本就打不起來。…怪的是,人們卻往往忽視了食物的重要性。政客、詩人、主教的塑像隨處可見,卻不見有替廚師、醃肉師傅或市場菜販立像的。」大哉斯言。
  • 春天,是種植希望的時節, 把握當時,週而復始在規律的往復中; 希望年年明春曉,年年迎新生。
  • 蘇東坡人生的最後一首詩,是寫給兒子蘇過的,短短的二十八個字,淺白無比,卻道盡了人生三重境界。詩中透著一種大徹大悟後的寧靜與豁達,蘊藏人生走盡繁華,歷經風霜的心靈感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