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歸正校園做弊 走出價值觀的迷思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巧蓉台灣台北報導)「寧願沒人格,不要不及格。」學生作弊的情形隨著年齡增長而升高,進入社會,從小養成的錯誤價值觀將搗亂社會良好風氣。「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在30日「扭曲的價值觀」研討會中呼籲,校園做弊要從小歸正,「誠信」是走出社會價值觀迷思的重要法寶。

根據「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調查,國中生作弊18.4%,高中/職49%,大學生70%以上,作弊隨著年齡愈高,情形愈嚴重,有些學生明知作弊不對,卻要鋌而走險,甚至網路上還流行「寧願沒人格,不要不及格。」價值觀被嚴重扭曲。

其實,學生從小養成的「作弊」習慣會影響他的人生抉擇,進入社會後發生偽造文書,甚至勇於鑽法律的漏洞,集體作弊,形成共犯結構,搗亂社會良好風氣。

對此,「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呼籲,為人父母或老師要真正重視「作弊」事件,孩子從小在日常生活的一些取巧手段不應該被鼓勵,例如父母對孩子說上車要排隊,但上不了車卻責怪他笨,不會和人擠;老師對「作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嚴格監考,讓學生養成有恃無恐的心態,進入社會受到冷漠,開始憤世嫉俗。

中原大學教授夏誠華在研討會中指出,大學生的作弊現象已經由個別作弊成為集體作弊,而且方式多元。以前的作弊方式是偷偷摸摸 ,現在是理直氣壯,以前是夾帶小抄,現在是用手機、無線電,甚至出現企業化以營利為目的的職業槍手。

夏誠華還說,現在的學生非常強調自我,缺乏自律的精神,大學生應該把「誠信」視為自己做人的基本條件,考試不作弊,實事求是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財團法人千代文教基金會研究部主任胡正文也提出她的看法。她認為,生活中的作弊現象,已經滲入百姓的觀念,積非成是的觀念讓道德防線出現破洞,只有以勇氣、仁慈等內在的力量才能走出價值觀的迷思。◇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