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早上報告晚上簽 台金管會存心耍立院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1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孟倫/特稿)昨天上午,立委諸公非常認真地針對各項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 )議題質詢,殊不知,MOU內容、簽署名稱與方式,其實早就已經定案;金管會只是把行政院交代的戲碼在立法院「演完」,而所謂「MOU要讓國會監督」,完全是表面功夫敷衍一下、虛晃一招。

金管會在昨晚閃電宣佈,與中國已正式完成簽署MOU。重點不在於為何挑在晚上發布消息,而是金管會早上才對立院專案報告,回想起來,原來一切都是在演戲,因為,MOU全部早就決定好了,大家都被耍得團團轉!

首先,像是頭銜名稱問題,金管會主委陳?昨天上午還跟真的一樣,和諸位立委談要不要用「法定機關名稱」、要不要加上「行政院」;甚至還有立委詢問,能否以兩岸的海協、海基兩會出面簽署,或是名稱上使用「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 )、「台澎金馬關稅領域」等。

其次,MOU何時簽署?立委不厭其煩認真詢問,會不會拖過這個月底或12月5日?甚至有立委擔心拖太久,還特別通過臨時提案決議,要求政府儘快簽署;謎底揭曉,立委諸公根本是白問、瞎操心。

更諷刺的是,陳?昨天還對立委說,「大家要對政府簽MOU的行政效率有信心」;MOU昨晚就完成簽署,不是政府行政效率快速,因為MOU內容、簽署時間和程序早就決定。

MOU從今年4月底談到現在,幾乎每個月都傳出要簽署的消息,猶如「歹戲拖棚」;據了解,原本上週之前就已經要簽署,卻又卡在行政院長吳敦義搬出尊重國會為前提,要求必須向立法院說明報告。

既然MOU早就完成,那就早點簽署,何必再來吃立法院豆腐!真不知昨天一大早就趕來立法院質詢的立委們做何感想?這又算哪門子的國會監督?

參股中銀 國內銀行任人宰割

(自由時報記者高嘉和/特稿)平心而論,兩岸簽訂MOU,對台灣金融機構現階段而言,是「有夢最美」的時刻,但中國不透明的金融市場暗埋著高逾放比、高股價淨值比等地雷,當「夢醒時分」,恐「惡夢相隨」。

更令人擔憂的是,過去港人競相北上到中國存人民幣的場景恐將在台灣出現。中國金融機構一年期定存利率是台灣新台幣定存利率的兩倍以上,當中國銀行來台設立分行,並准作人民幣業務,預期將有大量新台幣存款解約奔流到人民幣帳戶。

國泰金、富邦金、中信金等國內銀行近年來競相西進相親,積極尋求參股中國金融機構機會,在台灣一頭熱下,中國一些城市銀行當然坐地起價,開出股價淨值比兩倍的是基本起跳價,三倍是行情價,甚至有的喊出五、六倍以上的天價。

一位國內行庫主管直言,以股價淨值比五倍以上參股中銀,未來每股至少要多賺三元以上,才能回本,就算以兩倍參股中銀,未來每股也要多賺一到兩元,試問,今年台灣上市櫃金融機構有哪幾家有本事每股賺三、四元以上?

此外,從兩國金融機構資產品質來看,台灣本國銀行經歷金改與雙卡風暴,大幅打銷呆帳,平均逾放比從二○○一年高峰的十一.二七%下滑至不到二%,反觀中國主要商業銀行逾放比仍高達六%到七%,這還是官方統計數字,真實資產品質更難看。

由於港幣掛鉤美元,去年香港曾爆出所謂北上存人民幣風潮。當時短短不到半年,香港銀行體系人民幣存款總額從兩百億元暴增到六百億元。

試問,現在中國一年期人民幣存款利率約二%到三%,是台幣存款的兩到三倍,當台幣隨美元貶值,人民幣利率又比台幣高,當中國銀行來台吸收人民幣存款,在利之所趨下,將有大量台幣定存被解約、轉存人民幣,當這金額大到數百億元、數千億元,試問,馬政府有配套因應嗎?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