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心燈:大海之闊

貫明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我自幼就喜歡高山的雄偉與大海的壯闊。雖然故鄉周圍都是一馬平川,連一座小山頭也看不到,距離大海也有數百公里之遙,但是即使平時看不見卻並不影響我內心深處對大海的嚮往。古代的許多道觀和寺院就建在依山傍海之處,暮鼓青燈,香火繚繞,使人感受到那種超凡出塵的氣氛。因此每當一個人面對一望無際的大海之時,總是為她的寬廣和壯闊而感歎:在這個物質世界,只有大海才能容納百川。

中國的成語中說:「海闊從魚躍,天空任鳥飛。」這句成語源自宋朝阮閱的《詩話總龜》前集引《古今詩話》。意思是說,大海遼闊隨魚跳躍,天空空曠任鳥飛翔,形容無牽無掛,自由自在,有時也用來比喻可以充分施展抱負。然而,人在紅塵人世之中無法擺脫生老病死,怨恨情仇又總是在因果報應中迴圈不止,一個人如果不修煉永遠也無法達到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

在日本留學期間,我讀碩士課程的那所大學是全日本離海最近的一所大學,大學的後牆與太平洋的海灘僅有一條馬路之隔。在心中煩悶之時,在寂寞難耐的時刻,我的解脫方法就是去臨海聽濤。見到好朋友時也經常勸他們:「當你難過的時候,就獨自去看一看大海吧。」我那時的感覺大海就像一位知心的朋友,隨時聽你訴說快樂,傾訴憂愁,並以她的經久不息的濤聲回答你的疑問,撫慰你的心情;分享你的快樂;化解你心中的痛苦。用她的寬廣與壯闊把你包容起來,為你展現一片心靈的晴空。每當面對那浩瀚無垠的海面、納入百川的胸懷時,我總是笑問自己:還有什麼放不下的呢?什麼樣的煩惱在大海的面前都變得那麼渺小,如果人的心胸也向大海那樣闊大無邊,那他的精神境界必定也是自由自在的。

以平靜的心情靜觀大海,就能感覺到大海的每一個要素都有詩情畫意。海風、海浪、海霞、海市蜃樓……不管流逝了多少歲月,大海那盛滿了天上雲霞的碧波還在按時漲落,並且不斷的變幻著萬千氣象。她的藍色深邃、自由氣息和無限寬廣的胸懷永遠讓人感到溫馨和感動,那是大海獨有的魅力!在有限的人生中喜得佛法,是我最大的幸運。佛法使我開智,明白了「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法理。聖者說,大海是佛的一滴眼淚。當神佛看到塵世上的芸芸眾生為了恩怨情仇、功名利祿而爭鬥時,忍不住掉下了一滴慈悲的淚,這一滴淚,落到凡塵,就成了大海。

這個道理使我恍然大悟,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大海在壯闊的背後可以給人永久的溫馨和感動,那是因為無邊無際的大海中充滿了神佛對人的慈悲。看到了大海,就能感受到神佛對人的慈悲!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古代的忠義之士,不僅信守承諾,而且輕利重義,遠離女色。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為保護劉備的家眷,不得己暫降曹操之後,曹操為了籠絡關羽,在許昌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又送美女十人。然而,關公心如鐵石,大義輕財色,仍然堅持:「關某若知皇叔所在,雖蹈水火,必往從之。」曹操為亂其君臣之禮,使關公與二嫂共處一室。關公心懷忠義,乃秉燭立於戶外,自夜達旦,毫無倦色。每當讀到這些章節之時,我時常掩卷感歎:財色可以誘惑庸俗之人,但是卻打不動義士之心!

  • 在我故鄉的土語中,人們習慣上把怕死的人稱為「怕死鬼」或「膽小鬼」。小時候閱歷尚淺,心中實在不明白為什麼要把這種人叫做「鬼」,因此就向一些文化水準比較高的老年人請教。他們回答我說:根據他們的人生經驗,膽小之人一般都比較短命,所以叫做「膽小鬼」;害怕雖然只是一種心態,但是人越是害怕哪件事情,哪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就越高。
  • 正有智慧的人不會使自己成為一個「忙人」,修心養性,坦蕩瀟灑,在精神上擁有一片悠閒的空間才能得到一個幸福美好的人生。
  • 人無善心,就像在茫茫黑暗中夜行,即使擁有再多的物質財富,也隻能在黑暗中徘徊,無法看到真正的生命之光。
  • 人世間的心靈修養與技藝能力也像深奧的宇宙結構一樣,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生有涯而知無涯,因此,做人應該以「學無止境」的心態,謙虛求知,敬業敬師。
  • 即使前人已經有過失敗的經驗,他們仍在自己碰得頭破血流時才驚呼:沒想到是真的…
  • 善心是化解仇恨的最有效的利器,擁有善心就不會心浮氣躁,善心是達到高尚精神境界的最基本的條件。
  • 學生們在整理哲學家的遺物時,發現在哲學家的文章裡最後寫到:「要想剷除曠野的雜草,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它的上面種上莊稼。同樣,要想讓靈魂無憂無慮,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佔據它。」
  • 世上之事,很多時候由於外表包裝的五花八門,往往令人眼花繚亂而被其外觀迷惑。真正的智者卻不會只聽其表面,而是分析其各種動機與可能性,慢慢的去選擇考慮。
  • 水流深,深水無聲。馬車越空,噪音就越大。不顯山,不露水,不虛張,想必做人,也該如此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