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美中减排目标为气候谈判增添信心

标签:

【大纪元12月2日讯】(美国之音2009年 12月 01日报导)在美国和中国近日相继抛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硬数字之前,人们对于哥本哈根会议能够产生什么有意义的进展显得疑虑重重。一些气候问题专家认为,虽然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减排责任和目标上仍存有争议,美中两国的姿态至少令更多的人相信,即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不至于无果而终。

皮尤全球气候变化中心的副总裁艾略特.迪林格(Elliot Diringer)将此称为“信心”。他星期一在布鲁金斯学会举行的一个气候变化研讨会上说,这样的“信心”是达成协议的必要条件。

他说:“我们要达成协议,便需要有更强的信心。我们希望一个良好的协议也能够反过来增强这种信心。我认为,可以这样说,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方面存在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信心的缺失。对美国和中国而言尤为如此。”

*迪林格:信心是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

迪林格说,两国间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信心缺失可以溯及京都协定谈判时期。他说,当时华盛顿方面对中国在减排问题上有相当强烈的批评声音:他们认为,没法指望中国尽到自己的责任,并以此为由拒绝启动温室气体减排计划。

此前,美国和中国在减排硬指标上的暧昧态度令致力推动全球气候变化合作的人感到泄气。不过,上个星期美中两国相继将具体数字放置桌面后,笼罩在气候变化谈判问题上的阴云开始消散。迪林格说,这令人们看到了希望,也看到这方面的信心正在树立起来。

迪林格说,其实在奥巴马访问中国期间,美中两国就已经展现出在推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积极合作意愿。他说,气候变化和环境议题是两国首脑会谈的一个要点;加之两国在能源有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签署的合作协议都直接针对全球气候谈判议题。他说,两国其后的姿态则更为积极。

“我认为这次峰会的底线在于,虽然它在建立起达致成功所需的信心方面并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而接下来的举动则已经超越了峰会:两国都给出了具体的数字。这是美国在京都谈判以来从未做过的,也是中国向来都没有做过的举动。”

美国总统奥巴马11月25日宣布了一个临时性的减排目标,也就是在2020年时,将温室气体排放量从2005年的水平减少17%。中国随后也宣布说,它将主动将在同一时期将碳排放密度降低40%到45%。

*菲纳摩:应认可美中做出的显着承诺*

不过,双方的姿态并不意味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和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谈判方面的分歧已经弥合。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芭芭拉.菲纳摩说,中国仍然希望美国和其他国家能在2020年时将温室气体排放量从1990年时的水平减少40%,而美国提出的临时性目标实际上只相当于到2020年时从1990年减排4%。

另一方面,菲纳摩说,美国方面则希望中国能够在减低碳排放密度方面设定一个稍高的目标,使中国的实际排放量能够减缓,尽快达到排放峰值。

菲纳摩说,尽管双方都对对方的目标不尽满意,但鉴于各自的具体情况,这些目标仍应被视作为双方做出的显着承诺,对中国则尤为如此。

她说:“我们应该记得,中国既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个快速增长的经济体。所以,当他们在建造基础设施,为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修建房屋的时候,其碳排放自然也会增长。但是应当赞扬中国已经取得的显着行动。”

皮尤全球气候变化中心的气候问题专家迪林格说,尽管美中两国摆出的数字低于人们的期待,不过仍是气候变化谈判进展中的一个“非常非常积极的信号”。他期待哥本哈根会议能够达成政治和财政两个层面的承诺,为未来形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定建立起架构。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排斥强制减排目标 印度拟用森林捕集碳气 
资金匮乏 卑诗省学校难达废气减排目标
日本向拉脱维亚购买二氧化碳排放权 
荷兰:遏止全球暖化 富国须提高减排目标10%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