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央大學研發成果 廢棄稻穀變身電池燃料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思宇桃園縣8 日電)廢棄稻殼可變身電池材料。中央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教授費定國今天表示,利用廢棄稻穀、花生殼或甘蔗渣等農產品,經過酸與製孔劑先後處理,可做為鋰電池的陽極材料。

傳統能源枯竭且環境永續發展意識高漲,各國爭相發展新能源,近年來最夯的電動車是各國發展的重點項目,而鋰電池是發展電動車的關鍵之一。

費定國說,鋰離子電池儲能裝置效能高,許多應用已經取代鉛酸和鎳氫電池,包括數位相機、手機等3C產品,使用的是低功率的鋰電池;電動車則需要高功率的鋰電池,而且必須符合價格便宜、功能良好、使用安全的條件。

費定國表示,電動車發展成敗關鍵是「電池」,1台電動車,電池占近半成本,而電池系統種類取決於陰極材料。目前適用於發展電動車鋰電池陰極材料主要有3 種,包括錳酸鋰、鎳鈷錳酸鋰與磷酸亞鐵鋰,其中以磷酸亞鐵鋰屬於綠色能源材料,最具應用潛力,因為有放電功率大、循環壽命長、使用安全佳、充電時間短、原料成本低等優點。

費定國成立台灣第1 個鋰電池研究實驗室,是國內鋰電池研究的開路先鋒。他首先發現4.8V高電壓釩酸鎳鋰陰極材料;陽極材料方面,費定國利用廢棄的稻殼、花生殼或甘蔗渣等農產品,經過酸與製孔劑先後處理,經過高溫處理可得高電容量碳材,做為鋰離子電池的陽極材料。

費定國表示,利用稻殼或花生殼所得的碳材,具有高表面積與孔隙度,每克放出的電容量為1650毫安培-小時,比現在使用的石墨高出5 倍電容量,也就是說,如果使用在電動車上,路程可以多跑5 倍,可惜初次不可逆電容量太大,是製作的瓶頸,有待突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