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典故:東窗事發

茹之
font print 人氣: 106
【字號】    
   標籤: tags: ,

「東窗事發」出自明朝田汝成編撰的《西湖遊覽志余·卷四·佞幸盤荒》。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宋朝奸臣秦檜為降金國,密謀害死抗金將領岳飛。在秦檜的陰謀陷害下,岳飛及其部將張憲和兒子岳雲被害死。傳說,秦檜陷害岳飛的陰謀是在他家東窗下與妻子王氏一起策劃的。

當時秦檜獨坐在自家的東窗之下,為謀害岳飛的事情躊躇不定,因為朝廷有幾位大臣,如大理寺卿薛仁輔、樞密使韓世忠都在為岳飛鳴冤,秦檜不能不有所顧忌。他的妻子王氏問他因為什麼事情猶豫不決,秦檜就將內情告訴了她。王氏從袖中取出一個柑桔,用手掰開,將桔子的一半遞給秦檜,並說:「此柑一掰即分,有何難哉?君不聞古語云:『縱虎易兮擒虎難』乎?」聽了王氏的話,秦檜決心害死岳飛。

後來,秦檜死了。秦檜死後不久,他的兒子秦熹也死了。妻子王氏設壇請道士為其招魂祈禱。道士伏章,在做法時看見了陰間戴著鐵枷的秦熹,就問:「太師(秦檜)在哪裡?」秦熹答道:「在豐都鬼城。」 方士按照秦熹所說,前往豐都鬼城,看見秦檜與另一個謀害岳飛的人萬俟契都戴著鐵枷,正遭受各種刑罰的折磨,苦不堪言。秦檜說:「麻煩你轉告我的夫人,『東窗事發』了。」

「東窗事發」由此而來。它原指在東窗下密謀陷害岳飛一事敗露,後人們用此形容陰謀敗露,或罪案遭揭發,將被懲治。

很多人以為暗中所做壞事無人知曉,直至東窗事發,才明白「天理昭昭,疏而不漏」乃是真理,對壞人的懲罰有些是人眼可以親見,有些就非人所能知道。譬如秦檜,雖然生前享盡榮華富貴,但死後卻身受萬般刑罰,痛苦不堪,至此才明白神明衡量著一切。當今社會,如同秦檜般之人並不少見,難道都等到東窗事發,才幡然醒悟嗎?

(本文轉載自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補習班教我們英文的美國青年,因來台不久,國語不太靈光,所以常鬧一些雞同鴨講的笑話。這天,他又問我們什麼叫「再見發福」。我們怕弄錯,要他寫在黑板上,他想了想,兩手一攤:不會寫。記得他曾經提過太胖要減肥的事,於是我解釋:「發福就是變胖,再見發福,是不是減肥成功,從此向肥胖說再見!」他聽了面露不以為然。突然他從背包裡,找出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一句成語:「摘奸發伏」。
  • “涸澤而漁,焚林而獵”這一成語的意思是說把池里的水抽干了去捕魚,把樹林燒了便于打獵。比喻只顧眼前利益、不作長遠考慮。

  • 【大紀元2月15日訊】據自由時報報導,「飲水思源」是勸人不要忘記別人的恩惠,這句勉勵世人的成語,用在桃園余姓老婦一家人與北縣楊勝坤夫婦身上,再貼切也不為過!
  • 中國有句古老的成語,叫「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出自南宋文學家陸游的《老學庵筆記》第五卷:有個叫田登的人當了州官,把與「登」字同音的字都當成忌諱。若有人觸犯了,他就會氣急敗壞,即使是他的部屬,也會遭鞭刑。
  • 盧生發現自己正仰臥在旅店的塌上,店主蒸的黃梁米飯還沒熟。觸目所見都和睡前一模一樣...
  • 「無所不用其極」原義為無處不追求完善。這句話通俗的說就是:君子做事的時候,要想盡一切辦法來達到完善的境界。
  • 後母偏袒自己的孩子,虐待子騫,不讓他吃飽,冬天給他穿蘆花棉襖。偶然被他父親發現了,要趕後母走,子騫跪在父親面前,說「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後母從此視子騫為己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