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澎湖米龜師傅名聲響 大陸泉州獻藝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高茂雄澎湖縣5日電)澎湖縣馬公市南甲海靈殿素來以堆疊大型米龜聞名,每年元宵節都因此吸引大批參觀人潮。近幾年來海靈殿的米龜師傅更是技術輸出,將澎湖的米龜文化推廣至台灣以及海峽對岸。

澎湖「乞龜」習俗的原型龜材是用糯米粉加上麥芽糖、糖為材料作成烏龜形狀的「肪片龜」,從日據中期開始出現,至今80餘年不曾中斷,而且龜體愈作愈大,1988年時達到高峰,出現1萬2800台斤的超大肪片龜,但因後續處理困難,盛極而衰,肪片龜從此結束競大局面。

大型肪片龜式微之後,代之而起引領風潮的是黃金龜和米龜,前者以價值昂貴著稱,後者則以體積和重量見長,每每都能產生吸睛效果,帶來滿滿參觀人潮。

米龜是用一袋袋的米包堆疊成烏龜的形狀,元宵乞龜活動結束後則分送信眾或慈善機構,由於保存期限比肪片龜長很多,近年來頗受歡迎,形成風潮。

首開米龜風氣之先的是開台澎湖天后宮,於1989年推出1隻1萬2000台斤的大米龜,造成轟動,吸引大批民眾圍觀,進而形成風潮,各宮廟紛紛跟進,不斷加碼競大,6、7萬台斤的大米龜不時可見。

大米龜的濫觴來自天后宮,但集大成而發揚光大的則是南甲海靈殿。接受澎湖縣政府委託,主辦今年「萬龜祈福」元宵大型民俗活動的南甲海靈殿,今年特別延請了劉長寶(78歲)、吳澄門(73歲)、陳兆慶(69歲)3位老師傅,率領10多名助手,在廟埕堆疊了1隻重達36萬台斤的超級大米龜。

大米龜長62台尺、寬38台尺、高9台尺,承放平台長90台尺、寬60台尺。共使用3萬1200包中興米,堆疊成烏龜形狀。這隻大米龜無論體積或重量都屬空前,縣府已為其申請金氏世界紀錄。

由於南甲海靈殿的米龜師傅技術高超,名聲響亮,台灣本島甚至海峽對岸都來邀約。米龜師傅劉長寶回憶說,自2001年起,他與吳澄門、陳兆慶3人受邀連續3年為台南鹿耳門天后宮堆疊大米龜,2003年更是一舉堆疊了1隻31萬台斤的超級大米龜,造成轟動。

2006年起,另外1組澎湖師傅也連續3年受邀至泉州天后宮製作大米龜,今年為泉州天后宮堆疊的大米龜高1.5公尺,長7公尺,寬5公尺,用了2000包米,重2萬斤,將澎湖的乞龜習俗和米龜文化推廣至海峽對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