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故事:痛失機緣 劉法師悔不當初

朱月明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33
【字號】    
   標籤: tags:

唐貞觀年間,華陰的雲台觀有一位劉法師,他煉氣辟谷,已有二十年。在他每年正月、七月、十月的十五這天設素齋時,就會有一個身著有道君子所穿的衣服、面容黑瘦的人到他這裡,坐在末位上,吃完齋就離開。如此十多年,他的衣服的顏色絲毫沒有改變。

有一次,劉法師忍不住就問他的來歷。他說:「我姓張,名公弼,住在蓮花峰的東山凹裡。」劉法師心想那兒可是杳無人煙的地方,就請張公弼帶他去看看。張公弼很高興地答應說:「我那兒非常好玩,你去看看,一定很開心。」劉法師就隨著張公弼走了。

走了大約二三十里地就沒有路了,只好扯著滕攀著葛蘿艱難的走著。這裡懸崖絕壁,那怕是猿猴也難以攀越,但張公弼卻像走在平坦的大道上一樣。劉法師跟著他翻山越崖竟也如走平地。

後來兩人來到一面石壁前,石壁有一千多仞高,像刀削一樣的陡峭,下面是無底深谷。石壁前只有一塊幾寸大的地方,二人踮著腳才能站得下。這時張公弼用手指敲了敲石壁,只聽石壁裡有人問:「是誰?」回答說:「是張公弼。」

於是壁上突然開了一扇門,門裡也有天地日月,是另一個世界。公弼往門裡走時,劉法師也跟著要進去,開門的人一下生氣了,怒氣沖沖地問張公弼:「你怎麼隨便領外人來?」說著就把門關上了,面前又只是一面石壁。張公弼在門外說:「他不是外人,是雲台觀的劉法師,與我相交很久了,所以才請他來。何必把他拒之門外呢?」於是門才又開了,讓他倆都進去了。

張公弼說,「劉法師已經很餓了,請為他準備一頓豐盛的飯菜吧。」

那開門人就問劉法師是否要住下?劉法師想到自己還有一些事還沒處理完,就回答:「以後再來住。」

那人就端來一碗水,從肘後的一個布袋裡拿出一點刀圭粉和在水裡,讓劉法師喝了。劉法師覺得那水特別香甜,喝下去後飢渴頓時消除了。

張公弼又對那人說:「我昨天對劉法師說這裡很好玩,你何不變個戲法讓他看看呢?」那人就把一口水噴到東面山谷裡,頃刻間就有一隻青龍和一隻白象出現在空中,它們相對起舞,甚為美妙。接著又有一隻威鳳和一隻彩鸞在對歌,歌聲清亮。

過了一會兒,張公弼就送劉法師出了石壁。劉法師回頭再看,只見仍是懸崖峭壁,剛才的一派歌舞都蕩然無存。張公弼將法師送到離雲台觀不遠的地方時,就告辭了。

劉法師回到雲台觀後,把一些事處理完後又去尋找張公弼。然而步步艱險困阻,根本無路可走。法師悔恨不已,恨自己當初沒有留在石壁中,一想起此行就呼天號地,甚至因此得了腰痛病。張公弼從此也消聲匿跡了。

劉法師當神仙的機緣因為自己的一絲塵念,就這樣被自己白白斷送了。看來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念之間,神人之分。

(摘編自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朝開元年間,唐玄宗夢見了神仙的儀仗隊,千乘萬騎會集在空中。有一個人穿著紅色衣服,戴著金色帽子,從車上下來,拜見唐玄宗說:「我是九天的採訪使,到人間來巡察探訪,想要在廬山的西北面蓋一所下宮,木石基址已經有了,只是需要人力罷了。」唐玄宗就派人到廬山的西北去看,果然有基址在那裏。
  • 唐昭宗乾寧年間,雲安縣漢城宮的道士楊雲外,經常用飲酒來隱晦自己,然而言行舉止非同平常。前進士錢若愚非常敬重他。
  • 到了江心之後,江上起大霧,咫尺之間也看不清東西。只有唐若山看到了那位老人。老人駕著一條漁船,直接來到唐若山的船旁,請唐若山到漁船上去。於是唐若山超然而去。
  • 此後二十年,有一個唐若山的舊部下從浙西奉使到淮南去,在魚市上見到唐若山在魚肆裡賣魚,和平常人一樣。唐若山把屬下請到一條陋巷中,曲曲折折走了幾百步,來到一所華麗的府第。
  • 當你能達到神清體淨時,你的身體就不會感到勞頓,你的心也不會為外界所動,你就可以長生了。要注重內心的修養,排除外界的干擾,因為過多的俗事會敗壞你的真性。我固守於養性,永遠心境平和清淨無為,所以活了一千二百歲,沒有一點衰老的跡象。得我道法的人可以成為一國之君,得不到我道法的人只能是世俗之輩。
  • 九天玄女還指揮著黃帝的兵士,到東海流波山上捉住了怪獸夔牛,用牛皮做了80面大鼓。這種鼓聲音非常響,一面鼓聲音可以傳6里,80面鼓可聲聞500里。如果連續敲擊,可以傳3800里。
  • 唐玄宗時的右丞相李林甫,二十歲時還沒有讀書。他在東都洛陽時,愛好狩獵打球、架鷹養狗。他常常在城裡的槐壇下騎驢打球,幾乎天天都去。有時騎驢打球累了,就坐在地上或頭枕著手躺在地上歇息。
  • 當時,要想拜見李林甫,必須在離他府邸很遠的地方就得下馬步行。忽然有一天中午時,有人敲李林甫家的門,看門人吃驚地開了門,只見門口站著一位枯瘦的道士,說要見李相國。看門人除了大聲呵斥著要把道士趕走,還把他捆起來送到官府,道士後來微笑而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