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石化業失業說 學者批誇大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林毅璋、王孟倫/台北報導〕台灣國內部分石化業者昨日到立法院陳情,並在國民黨立委陪同下召開記者會表示,東協各國即將相互免關稅,兩岸若不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石化業將近五十萬就業人口生計將受影響。但學者質疑,這項數字誇大不實。

昨日赴立院陳情的包括台塑麥寮廠工會、台灣化纖產業工會等,負責接見的國民黨立委張碩文表示,政府若不與中國簽ECFA,台灣產業將被歐盟、美洲自由貿易協定排除在外。

張碩文說,台灣石化相關產值高達四兆元,但利潤僅剩五%。等到二○一五年「東協十加三」後,各國相互零關稅,台灣石化業屆時一定會被市場淘汰。不過,除石化業外,傳統產業如何在簽訂ECFA後維持競爭力,相關單位要提出配套。

對於石化業勞工的五十萬人失業說,台經院副研究員洪財隆表示,所謂五十萬人應該是泛指「廣義」的石化業,也就是包括下游相關產業在內,官方過去曾經提過的數據為十一萬人,昨日又冒出五十萬人,令人質疑;但重點是,關稅是影響產業競爭力的因素之一,而非全部,台灣商品可以用好的品質來與東協競爭。

洪財隆並針對經濟部反駁他引用數據錯誤表示,即使依照經濟部說法,明年「東協加一」採取零關稅的石化業,台灣仍有十五%貿易金額不適用,而並非「全部降為零」;他並強調,不能僅從量來評估影響,在質方面,台灣石化產品仍較東協各國具競爭力。

政府勿先射箭、再畫靶

洪財隆說,他舉石化業為例,是要點出「東協加一」在明年實施零關稅,並非全面性適用,若高敏感性產品屬於除外。他表示,經濟部雖強調,只有三%不到的石化產品「項目」屬於高敏感與一般敏感,但這些產品仍佔台灣石化產品對中國出口總額的十五%。

「貿易產品的競爭力影響,除了量的問題外、還有品質的考量」,洪財隆說,台灣石化業相較於東協,仍具有產品差異化的競爭優勢,這點也是不容忽視的。

針對台灣政府近來極力促簽ECFA,洪財隆比喻,這讓人覺得是「先射箭、再畫靶」,政府已決定要簽,才不斷找理由支撐。

他並強調,「東協加一」對台灣產業的確會有影響、這無庸置疑,而兩岸簽訂ECFA,台灣也會得到部分好處,但同樣也會有損失,因此,「政府必須權衡得失之間,要有成本效益觀念」。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