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寶島幸福錦囊~典藏台灣】姜昌明 拓碑遊古今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席艷俠/專題報導)桃園縣國立武陵高中美術老師姜昌明蒐集石碑,但不是一塊塊沈甸甸的!而是用拓墨方式將石碑上的文字拓在宣紙上,然後裱在卷軸;他花了快10年時間跑遍台灣各地,目前已經拓印2百多塊。

拓下碑文 體會台灣當年事

「石碑是凝聚住民意識的點,拓碑等於進入住民生活圈,有如重返立碑當年的時空,也就有故事可讀」。姜昌明如是說。

民國88年姜昌明在新竹縣新埔農村寫生,因尿急跑入樹林解放,尿水濺濕地面一塊石板,石板像無字天書遇水般,突然顯現模糊文字。他好奇的拓下文字帶回研究,從字體推敲字義,再數次到現場拓下更多石板文字,訪談當地耆老,再到新埔公所找鄉誌,到圖書館考證,到寺廟尋蹤,前後花5年時間終於一點一滴找出石板身世。

原來這是1858年清朝時期蓋的三元宮的石碑,碑上記載當時兩富豪捐錢蓋廟,廟蓋好後,這兩人再另捐香油錢給廟,這塊碑即是兩人捐錢的紀錄,屬「記附芳銘碑」的一種。爾後因捐錢的兩人為富不仁,後人就將碑棄置在樹林。

因緣際會 學得古法拓印技術

姜昌明到楊梅鎮回善寺拓印時,巧遇兩位國史館師傅,言談中學到不損碑文的古法拓印技術,自此他每找到一塊石碑一定拓兩份,一份自己蒐藏,一份送給國史館台灣文獻處保留,就連翻籍佐證辛苦找來的歷史背景資料都一併奉送。

基於興趣及使命感,姜昌明車上隨時備有工具,走到哪拓到哪。對文字被挖掉或被破壞的石碑尤其有興趣,因為背後故事更特殊。

平鎮巿福潭宮有一塊「示禁碑」用來告示不能到廟行乞的時間,碑上落款多人,但第一排第一個名字被挖掉;在圍觀老人的交談間才知被挖掉的名字是寺廟管委會以前的主委,因為他捲走公款,信眾把他名字挖掉洩憤。

樂生一塊碑 透露病患心頭痛

收容痲瘋病患的樂生療養院有一塊為了蓋消費合作社而立的紀念碑,姜昌明拓印時發現靠碑底有兩個洞破壞了碑文,查訪後令人感慨萬千……

當年的痲瘋院生幾乎被社會隔絕,他們只能透過電話和家人聯絡,這兩個洞就是釘掛公共電話的洞。院生們受病情折磨幾乎沒腳,只能坐輪椅,電話釘在石碑最低位置,就是配合坐輪椅的院生高度使用。

近來姜昌明開始為碑石做歸類,有醫學石碑如樂生療養院;有記附芳名碑如寺廟捐款鏤芳名;有紀念碑如台中一中創校石碑;有水圳碑如桃園大圳在大溪鎮的供養塔。

如今告示碑、界碑、里程碑…,只要是碑,都在蒐蘿之列。他也有兩塊墓碑呦。

淡水樂山療養院拓下紀念加拿大籍醫生戴仁壽博士的墓誌銘,足足三公尺長是他拓過最長的碑,還特別買兩張梯子架起來像上油漆一樣拓了近10小時才完成。

尋碑有巧遇 偶有奇蹟事

桃園縣內第二老的碑是「十二冥靈君之墓」碑,在清嘉慶24年立的,位於武陵高中邊的茄苳溪畔,由清朝庠生鄭連彩等三人共同出資,為12具無名屍造的善墳。姜昌明無意間發現半埋在土中,當時車上宣紙缺一張,他認為是墓主不願被打擾,但仍不死心,便向眾神祈禱然後拿了宣紙衝到墓碑前,奇蹟似的這座墓碑大小正好容許這張宣紙拓成兩份。

台北龍山寺邊仁濟院門口豎有一塊石碑叫「淡北育嬰堂碑」。為了拓這塊碑,姜昌明赴院務會議報告將以國史館師傅教授的古法技術拓碑,不僅不破壞碑石,還能除掉碑上的積塵,獲得院長戴東原稱讚及嘉勉。

拓碑不辭勞 台灣跑透透

為了拓碑,台灣各地知名碑牌,甚至荒煙蔓草間的碑牌,都有姜昌明留下的足跡,他甚至曾到過海拔1400公尺的苗栗縣南庄鹿場部落及八通關古道,拓印開闢紀念碑和殉難紀念碑。

他大都獨行,最怕迷路,因此近年買了一具衛星導航儀。

圍觀者閒聊 碑中故事道不盡

他最喜歡一面拓碑,一面和圍聚過來的好奇者閒聊,此時和碑有關的各種八卦、軼事、典故盡在談笑風生中源源流出。

這些笑談還要靠姜昌明日後用官方誌記和國家史料來印證,才能讓八卦變成史料。如今他不但為興趣拓碑,也為保留文化史籍而努力,更為埋沒在歷史洪流的碑碣找到出頭天的日子,例如全台獨一無二的桃園大圳「官圳碑」,他至少找到三個了。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