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人們說謊

font print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6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明瑜編譯)根據一份常被引用的在1996年由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心理學家貝拉(Bella DePaulo)支持的研究報告中指出,撒謊是人類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貝拉和研究夥伴在一週內訪談了147位年齡由18到71歲不等的受訪者,紀錄他們在與人交往時所說的謊話,平均下來,每個人都說了10次以上的謊話,其中只有7人說自己完全沒有說謊。在說謊頻率如此高的情況下,要如何分辨謊言呢?

不過,他們大部份說謊的情況是想表現善意,比如太太問先生今天做的晚餐好不好吃,先生通常會說:「很美味」。

男人說謊時通常是想讓自己表現更好,女人則是想讓別人覺得好一些。

問題是,如何分辯出人們是否在說謊?

1900年代傳統的測謊辦法,用電子儀器測試受試者的脈搏、血壓、呼吸與出汗等反應。但這種測試有二個主要缺點:他們工作時間只有一天中的80%,第二點,我們不可能隨時帶著一身的測試儀器去公司開會或參加律師考試。所以通常情況下我們只能靠自己那僅有的一點警覺性來抓出誰在說謊。

以下提供一些分辨的辦法:

說謊的人通常對別人的問題只有簡短的回應,而說實話的人通常回答的很詳細。

說實話的人當他們對一件事說的不夠詳細時,他們會試著回頭再說的更仔細,而說謊的人通常不願意承認他們之前陳述的破綻點並擔心被發現。

說謊行家不會露出馬腳,但一般人就會顯得有點不安。四個可能說謊的跡象:眼神漂浮不定、說話聲調提高、出汗及呼吸加重。

專門訓練執法人員審訊技巧的約翰理德公司的總裁巴克萊說:「某些文化背景的人,不喜歡盯著人眼」因此不喜歡目光接觸的人不一定都是說謊的人。

另外一個線索是「不準確的代名詞」。為了在心理上與謊言保持距離,說謊的人通常會在故事中用第二或第三人稱的代名詞,如:你、我們、他們。

說謊的人還會要求重複問題,並常用「老實說」或「告訴你實話」等口頭禪。

說實話的人通常有手勢強調重點。

人們在面對面溝通時比用手機或上網時較不容易說謊。

但這樣我們有可能就從此可期待他們以後都說實話嗎?貝拉的研究結果表示不太可能,因為有70%的受訪者說若以後碰到同樣情況,他們還是會選擇說謊,除非他們自己決定要擺脫說謊,而老實的說實話。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巴東縣公安局在互聯網上通報第3版,這樣描述了鄧貴大身上的刀傷:

    「鄧玉嬌遂拿出一把水果刀起身向鄧貴大刺擊,致鄧貴大左頸、左小臂、右胸、右肩受傷。黃德智見狀上前阻攔,鄧玉嬌又刺傷黃右大臂。。。。」

  • 前段時間,吉林化纖集團千餘名員工出現集體中毒的症狀,疑似旁邊的康乃爾化工廠有洩露事故。這麼多人出問題不是小事,衛生部緊急派出9位專家會同當地的專家進行調查,結論是與「心因性」因素有關。用老百姓的話說,這是上千人因為心理上的恐懼感導致身體上出了問題。專家還感慨說,很少見到這麼大規模的「心因性」表現。
  • 「烈女殺色狼」一案中警方又向外公佈了新的證據,以證明對鄧玉嬌故意殺人的判定,就是有兩個女服務員的指證,說是當時曾上前去勸阻。顯然,兩個女服務員的出場必將導致案件朝著中共所希望的方向發展。我們當然不能無視事實的妄加推斷,可是事實在哪?普通民眾有權力去調查嗎?誰來論證事實的真假呢?
  • 英國曾有一項研究調查指出,有高達九成五的女性坦承會說謊。人往往講謊話的機率比自己所意識到的要多。
  • 大學生,尤其是應屆畢業生,經常聽到的一條職業建議是「追隨你的興趣」。鼓舞士氣的演講、畢業演說和勵志書籍中都充斥著這條信息。受到喬布斯(Steve Jobs)、蓋茨(Bill Gates)和凱瑞(Jim Carrey)等有影響力的人物的鼓勵,我們情不自禁地想效仿他們。
  • 人們曾普遍認為,如果學生能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策略,他們的學習將更有效率,也更有效果。從20世紀80年代起,量身定製學習方式開始流行。亨尼(Honey)和蒙福特(Mumford)等理論家創建了調查問卷,來幫助成人學習者確定他們的學習類型的。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 德里克‧萊恩(Derek Lane)和林賽‧萊恩(Lindsay Lane)夫婦即將迎來他們結婚23周年紀念日,他們共同培養了一種自我控制和培養善良的家庭文化,相信語言是有力量的,規定一家人永遠不說「我恨你」這三個字,這幫助他們的五個孩子專注於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