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開啟兒童心智的關鍵期

font print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趙海德編譯報導) 兒童學前教育/早期教育(通常指0-6歲之間)對培養孩子的品格及心智體能的開發,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許多心理和教育專家對此有過獨到的見解,如美國心理學家蓋塞爾(Arnold Gesell,1880–1961)就說過:「六歲時,兒童的大腦大部份幾乎成熟了,以後人的腦力、性格和心靈將永遠不會再如此迅速地發展,人們將永遠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去奠定智力健康的基礎了。」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可也形象地說:「教育的基礎主要是在5歲前奠定的,它佔整個教育過程的90%,在這之後,教育還要繼續進行,人進一步成長、開花、結果,而您精心培植的花朵在5歲以前就已綻蕾。」

學前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可從以下2個方面看出:

1、學前教育首先對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性、心智及適應社會的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兒童的身心發育在這一時期最為迅速,可塑性也最大,此時給他們施以充分良好的教育,將為他們一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學前教育的好壞將不僅影響孩子入學後的學習,還會影響其今後的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同時也會關係到家庭的和諧及社會的發展。

下面讓我們看看專家對做好兒童學前教育的一些提示:

首先要讓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充滿愛心、樂趣,養育者(如父母老師等)要理解孩子的身心特點,懂得如何鼓勵孩子們去嚐試學習新的東西。

其次是肩負兒童早期教育重任的老師應該是大學畢業且受過專門訓練的,因為早期教育的專業性很強,不具備專業任職資格的人往往會誤人子弟。

第三,要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遊戲中學習,同時也要引導他們到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學習,這些最能吸引孩子們,也最容易激起他們探索的慾望。

第四,孩子的養育者(如父母等)應積極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去,並要關心孩子的學習環境以及學校師資、課程等的配置情況。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希望所有為人父母者都能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從孩子降生(直至更早的胎教)那天起,不斷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辛耕耘澆灌,把孩子們培養成參天的大樹。(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澳洲學生聯合會(NUS)說聯邦政府在24日開始撥給學生們的經濟刺激撥款會幫助幾萬學生購買教育材料。
  • (大紀元記者紀芸悉尼報導)悉尼一宗教團體的品德教育部主任Tracy DeGeer's女士和她的先生Neil一起,觀看了神韻在悉尼的最後一場演出。Tracy是五個孩子的母親,也是一名職業婦女,常活躍於支持人權,反對強權暴力的各社區活動。用她自己的話說「要平衡好這三者之間的關係並不容易,」但她卻做到了。觀看神韻演出,Tracy 感受很多。「神韻帶給我們豐富的文化傳統,以及許多我們今天所需要的價值觀。有一些節目內容,比如開場節目《開創五千年文明》,提醒我們生命有更高的來源,精神是最主要的,而不是所謂的物質或地位,我們需要考慮人生過後的永恆生命。」
  • 著名音樂家羅傑‧諾斯認為,「音樂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純淨之和聲愉悅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動或激發人的熱情」,除此之外,音樂更能陶冶靈魂,啟迪心智,愛因斯坦就不無感慨地說過:「沒有早期音樂教育,幹什麼事我都會一事無成。」
  • 兒童早期教育事關孩子一生的發展,而提高教育者素質,重視教學兩方面方式方法的改善是提升目前整體教學水平的關鍵,這是澳大利亞教育專家泰勒(Collette Tayler)教授在上月召開的澳洲兒童早期教育現狀及政策改革系列研討會上提出的觀點。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