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認識流感病毒的病原特性

劉正義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綜合各地媒體6月11日的報導,世界衛生組織已經通知其成員國,宣佈全球面臨A型H1N1流感大爆發,也就是警戒等級提升到最高的第6級。這是41年來世衛組織首次宣佈全球流感爆發,意味著新型流感疫情已進一步擴大。

流感病毒屬正黏液病毒科,具有高頻率的基因重組特性與其表面醣蛋白抗原性易於改變使病毒難以控制,是造成爆發為世界性大流行的原因。已知的流感病毒有三種免疫學型態,即A型、B型和C型。A型流感病毒的抗原經常發生改變,B型較少,C型則相當安定。除人類外,A型流感在豬、馬、禽類等都有病毒株,抗原性質類似盛行於人類的病毒株。動物病毒基因重組為流行性感冒病毒抗原轉變的基礎,會帶來人類的大流行。

將流感病毒分為A、B、C三型的分法是利用病毒的內在結構蛋白──即核蛋白(NP)及基礎蛋白(M)的抗原性差異而將其分型。在這三型中不會有交叉反應性,換言之即沒有交叉免疫性。而存在於表面醣蛋白的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 HA)及神經胺酸(Neuraminidase; NA)的抗原性差異,則用來作為亞型分類依據。以各種不同組合出現。到目前為止,HA有15種亞型(H1~H15),NA有9種亞型(N1~N9)。HA及NA兩者都是重要抗原,可決定病毒的抗原變異及宿主的免疫。

流感病毒的遺傳體為分成8個片段的RNA,其突變率很高。因此,當不同基因型的病毒同時存在時,容易產生整段遺傳物質的變換,稱為遺傳基因重組。據說,目前正在流行的A型H1N1病毒係由1種禽流感病毒、1種人類流感病毒及兩種豬流感病毒,經基因重組而成為的一種新的病毒。

在人類的流感史上,大約每10~40年,就會有A型的新亞型出現,造成泛流行。例如發生在1918~1919年的H1N1,1957年的H2N2以及1968年的H3N2。H1N1在1977年重新出現並與H3N2共同循環。有趣的是1968年泛流感病毒H3N2的HA和來自鴨及馬(H3N8) 所分離的幾乎無法辨別。上述幾次流感疫情皆成為人類高致死率的瘟疫。

目前A型H1N1流感的致死率不高,但中國的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H5N1並沒有消失,還是偶然有病例呈現,因此專家擔憂,A型流感如果與H5N1禽流感基因重組將會變成嚴重的威脅。尤其是最近A型的三次轉變皆起源於中國,該地多數人生活在鄉村並和鴨、豬作密切接觸。雖然沒有人知道何時會出現,但顯然,這是不容掉以輕心的大事。加強檢疫外堵輸入,內防擴散,是對流感防控的良好政策,應該持續擴大流感監測工作,並增加病毒化驗室及定點醫院,為未來疫情控制做好準備,是政府的責任。◇(本文作者為中興大學獸醫學院名譽教授)(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