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丟失的自我

糖糖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

很小很小的時候,總覺得身邊的父母不是我真正的父母。總覺得我真正的父母另有其“人”。

幼年的我,能感覺到身邊的父母對我的“愛”中,包含著一些“自私”(當時無法領略到這種自私是“人”的局限),那時的我並不喜歡這種“自私”的 “愛”。如果我不是他們的孩子,他們會這樣愛我嗎?

一次我看電視劇,小小的我問媽媽:“媽媽,你說我們是不是也在拍戲,也是在演電視?”媽媽說:“傻孩子,當然不是啊,我們是真實的啊,電視就是電視,我們怎麼是在拍戲呢?”

我記住了媽媽口中的“真實”二字,把以為自己的生活是一部戲當成是錯誤。

如果哪天過得不順,遇到倒楣事了,我會覺得很安心。心想,倒楣事過了,幸運才會有。如果一直很順利,反而不太安心。後來的後來學會了成語“塞翁失馬”,我才發覺原來我那麼小的時候,就已經知道這個道理了。

慢慢長大的我,覺得是在為父母而活,為他們的快樂而活著。我不會搶座位,媽媽說我笨,誇獎會搶座位的表姐,說她比我靈活。我覺得媽媽隨地吐痰不衛生,告訴媽媽不要隨地吐痰。媽媽咬牙切齒地說我沒良心,連痰都不讓吐。我想,不應該讓媽媽不開心,應該孝順些,不能沒“良心”。

上學了,父母希望我是第一,拿我和別校的第一相比,發現人家分數比我高。媽媽說,現在這個社會就是競爭,弱肉強食。我一直在很努力的學習,不想讓媽媽不開心和失望,也不想自己挨駡。老師說我成績雖好可沒有上進心,他們希望我有上進心。我開始慢慢學習如何去上進,努力,努力更努力,去競爭。

他們喜歡我施展自己的才華,覺得這樣很有面子。我覺得累,我不喜歡這樣表現,爸爸很不高興。為了讓他們高興,我慢慢變得會去展現自己,表現自己。回來告訴他們,今天有什麼活動我如何如何了,他們會為我驕傲。我害怕他們的批評和對我不滿,這樣我會很孤立,很孤獨。

我上了電視,爸爸覺得臉上很有光。媽媽說,這是最有意義的一個暑假。可我覺得難受,我覺得這是最恐慌拘束的一個暑假。

爸爸說,這個社會就是靠關係,我不喜歡送禮這一套。是靠關係還是靠實力,和爸爸爭論很久。我學會了爭論,更慢慢學會了用他對我的那種態度來反駁他。儘管“反駁”、“爭論”,但是我還是會朝著他們希望的去努力。學習成績對我來說代表著一切,我不需要娛樂,不需要朋友,只需要有時間學習。

在父母的薰陶和所受的教育下,“競爭”、“弱肉強食”已經替代了以前那個小小的我心裏的“人生是一場戲”,“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爸爸職位上的優勢給我帶來的切實好處,已經代替了以前小小的我心裏那個“愛也帶著自私”。

這樣長大的我並不快樂,壓力巨大。我不希望他們失望,還希望能帶給他們驚喜,我壓力巨大。

我慢慢的失去了最原來的我。我在追尋著他們對我的要求,成全著他們對我所希望的“幸福”。為了他們的愛,我儘量不讓自己受傷害。而且覺得我應該變得更強大,追求得更多,以求在這個混雜的社會裏能自保。但是這樣苦苦努力,真的很累。

結婚後的我依然在乎他們的想法,怕他們覺得我不幸福,以媽媽所希望的幸福標準來衡量著自己的婚姻。我已經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結婚後的我把未感受夠的幸福寄託於丈夫,怕他不陪我,不疼我,為這些而喜而憂而計較吵鬧。這種希望彌補以往的孤獨感,卻又得不到的巨大失落,在婚姻裏造成一次又一次的矛盾。我覺得自己真不幸福。我把這種“不幸福”看得太重,丟失了那個曾經覺得“不順利也是幸運”的小小的純真的我。
我把自己丟失得太久了,離純真越遠,痛苦感就越多。

看過法輪大法的所有的書,我曾感覺找到了那個純真的自己。那種感覺、寧靜、幸福和欣喜。我努力去讓自己變成以前的純淨的我。

也曾覺得委屈,為什麼要受這些害人的教育。

雖然找到了自己,也諒解了父母在我成長中帶給我的那些不屬於我的思想和與“真善忍”背離的觀念方式。可是,這些在歲月中沉澱下來的不夠純淨的不好的東西,要努力抹去,卻那麼不容易。要完全做回最真實的自我,卻那麼難。

我不甘心丈夫就這樣對我,一味地索要幸福,要他包容我,愛護我。我反問,為什麼不好好對我呢。
知道這是該放下的。在努力放下,卻未成功。兩者間掙扎許久後,我反彈。為了逃避婚姻的不愉快,始靠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來麻痹感情上的傷痛,靠讓人欣喜的物質來讓自己充實,可是心底的那個我知道,一旦自己清醒過來,這些東西,什麼都不是。我不在乎是否擁有這些東西。

有時候想,如果我和他不是夫妻,我還這麼在意嗎?肯定不會。我在意的不是他,而是“丈夫對我的愛”這個觀念,我在意的是丈夫對我的愛。這個“丈夫”是誰並不重要。我在意在這個婚姻裏是否能得到對方的關注和愛。在婚姻的角色裏,我太投入,太入戲了。

人生是一場戲。

生命本是天上仙。

沉迷太久了。是該清醒了!對婚姻情感裏的求而不得,讓我痛苦。我要繼續努力找回自己了。

──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隨時代進步,科技發展亦不斷在推陳出新,也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產生巧妙的變化。譬如當下的年輕人經常利用網路進行聊天,甚至建構部落格來展現自我。由此可知,年輕族群的溝通管道,已一改過去的直接面對面的接觸方式,套句話: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這是年輕世代的創意表現,也是科技影響時代進化的必然結果。
  • 2004年的時候,我們看到大紀元時報開始發表系列社論《九評共產黨》,這時候的話就不再給共產黨這樣一個意識型態或者是共產黨這樣一個組織機會,而是把這樣的機會給了共產黨員。給了他們什麼樣的機會?就是讓他們通過退黨的方式達到一種自我良心的救贖。
  • 現代女性在家庭與工作之間奔波忙碌,燃燒著自己的健康,而健康是人生幸福的基石,每個人都想要活得更健康。當您請教醫生如何獲致健康,往往可能得到令人吃驚的答案。讓我們從美國頂尖醫學專家的忠告中,尋找獲致女性健康的秘訣。
  • 老實說,綠色並不是一個容易實現普及的顏色,如果你忙於繞著地球跑,留意服裝界下一場盛會,實在很難救地球。身為一個報章雜誌時尚編輯,我咻地就飛到米蘭,一年至少兩次,紐約也是,緊接著被流行推著到世界各地其它的時尚盛會,去觀摩下一季的潮流和設計。然後會有東京之行,為的是訪談一位設計師,走訪聖保羅,為的是尋找巴西時尚,或者到伊斯坦堡為了參加一場珠光寶氣的記者會。現在多數大城市都舉辦時尚週,像雪梨、莫斯科(基於某種理由一季兩次)、雅典、約翰尼斯堡、里斯本、馬德里、孟買、香港、北京。
  • 1989年發生在天安門廣場的血腥屠殺已經過去20週年了,20年前中共面對的只是一群手無寸鐵的學生,他們要求中共進行自我改良,希望能夠爭取民主,然而這一場風起雲湧的學生運動,在坦克和槍彈聲中草草的結束了。20年後,中國人面對中共,回首六四,中國人又該何去何從呢?
  • 近年來,中國學生赴國外留學的人數與日俱增.為了順利實現人生設計目標,他們不僅要克服語言障礙,還要應付一系列文化,心理衝擊和意想不到的種種困難.在國外,一切都要獨擋門面,依靠自己的智慧應對挑戰.因此,學會自我保護就顯得格外重要.
  • 近日悉尼警方發現,一名自稱東尼的男子使至少35家商店受騙。經調查後警方表示,最早案例可追溯到去年3月。
  • 從1949年推到2000年到現在為止,中共不斷的用各種手法來為自己打造一種讓步或者自我評批的形象,其實最根本的一點,它還是要維持它自己的統治。但是只要這個統治不結束,那麼迫害也不會結束,而中國人的苦難也不會結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