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在盛永不停歇的寫實畫人生

文/彭秋燕 圖/王仁駿
font print 人氣: 5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6日訊】今年5月初,台北縣樹林市立圖書館大安分館舉辦一場西畫聯展,展出數十幅寫實派、印象派、抽象派等風格的作品。現場有一幀水果靜物油畫,吸引了一位市民的目光,他看得入神的驚呼:「黃澄澄、鮮豔欲滴的一整盤大橘子,上面仍留幾滴晨露,像真的一樣,彷彿剛從樹上採摘下來,讓人巴不得想上前咬一口!」


樹林市美術協會借展的水果靜物油畫

這位藝術家的寫實功力,深厚到令這位市民折服,忍不住好奇這一幅畫作是出自何人之手?原來是樹林市美術協會的贊助藝術家謝在盛。

謝在盛,他是知名寫實派畫家謝孝德的姪兒、客家「大鬍子」歌手謝宇威的堂哥。沈浸油彩世界20年,當許多畫家跟著流行趨勢改變畫風,但謝在盛就是只愛寫實派,一個人寂寞獨行20年。

他因為愛魚,所以畫魚;對水果靜物也情有獨鍾,獨創「水珠畫法」,把畫好的一盤水果拍照起來,再加上水珠,便創造出「讓人巴不得想上前咬一口」的傳神效果。瀏覽他的作品,讓人心礦神怡。


謝在盛愛魚也畫魚

透過美術協會簡惠美理事長的介紹,在5月中旬,挑了一個好天氣,探訪了謝在盛坐落在桃園縣平鎮市的畫室。

「謝老師畫室」的氣氛平和、純靜,步調悠緩,一片靜謐,彷彿是被遺忘的一方天地。只有鄰近的復旦國小,小朋友喧嘩吵雜的聲音隱隱約約從遠處傳來,在耳畔像蜜蜂般嗡嗡嗡作響。

這天,個性隨和的他,打扮得很輕鬆,一件T恤搭配一條牛仔褲,顯得親切隨和。與他聊天,有種很早就認識,如沐春風的愉悅感覺。

然而,或許是努力創作的緣故,他頂著一頭披散的短髮幾近灰白,加上經年的堆疊寫實畫作,兩眼視力也逐漸變模糊了。但他瀟灑的說:「這時候不畫,到時候眼睛不行了怎麼畫?」對畫畫的熱愛與信念,溢於言表。


謝在盛寫實油畫作品


謝在盛寫實油畫作品

謝在盛的堅毅,多少與他客家人的背景有關,血液中繼承了硬頸認真、敦厚勤實。他1952年出生於桃園縣新屋鄉的一個藝術世家,祖、父輩不但擅長竹編工藝,也精通武術。但謝在盛卻沒有承襲長輩的兵器或竹藝,反而拿起一支畫筆,一畫20年。

早年,謝在盛跟隨叔父謝孝德學習寫實風格繪畫,謝孝德後來至法國巴黎羅浮宮藝術學院進修,回台之後倡導新寫實主義。但謝在盛仍然堅持傳統寫實繪畫,從那時起,正式與叔叔分道揚鑣。

相較於拿起筆來揮個幾下就完事的抽象畫,寫實畫可就耗時耗力,就有一位現代派藝術家輕蔑的嘲笑:「寫實畫就算畫得再怎麼像,還不如照相準確。」寫實派的藝術價值被批評的一文不值,但為何謝在盛卻對它情有獨鍾?

謝在盛說:「寫實畫最可貴之處,在於它用顏料很細緻的一層一層去堆疊,同時必須融入個人的情感,才能創作出一幅好作品。因為含有創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筆觸,這是相機所達不到的,而且就只能畫這麼一張,不像照片可以複製一千張、一萬張、數十萬張。」

對於一位寫實派畫家的養成,謝在盛認為:「先是有天才畫家,然後才是靠後天的培植。畫家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在偶然中見此生動景象,才能以精練的技法紀錄稍縱即逝的一幕。」

為了畫好魚,他常常一個人端坐在客廳的魚缸前,欣賞紅龍瀟灑姿態,陶醉在兒歌裡「魚兒水中世界任自由」的逍遙境界,渾然不覺時間的流逝。


特大號紅龍圖畫

在他畫室入口,就懸掛了一幅特大號紅龍圖畫,為了突顯紅龍的美麗色彩,四周他刻意用暗色系大面積地去塗抹,這是他得意的作品之一。

這張圖最困難的是魚的鱗片,他說:「光紅龍的鱗片顏色就有數十種之多,必需一個顏色、一個顏色把它放上去,就像穿衣服一樣一件、一件的穿,非常耗時。這張120號的巨型畫作,花了我半年的時間。」

為了達到傳神的畫工,在他的水果靜物的畫作當中,像書畫題幾個詩詞一樣,喜歡加上水珠,用它來增加作品的生動感。


加上水珠的荷花作品

他獨創的「水珠畫法」源起於10年前,有一次上山去採水果,在果園裡面,看到了橘子掛在樹上,「咦!怎麼有晨露?」看起來很可口的感覺,他恨不得趕快摘下來大快朵頤一番。回來家後,他把畫好的一盤水果拍照起來,加水珠跟沒加水珠作個比較,「哇!」果然跟在山上看的一樣。

喜歡喝茶的他,常常一邊口裡在品茗茶香,一邊腦筋還在構圖,也許正因為太投入了,有時白天想的問題晚上也會入夢。

曾經有一次要畫風景,他白天腦袋裡想,取哪個風景好啊?怎樣構圖好啊?想著想著便迷迷糊糊睡著了,睡著後,他做了一個夢:在夢境中,他看到有個像人間仙境般的樹林,遠遠有個曙光照過來,非常祥和,還有幾隻蝴蝶,花之類的…。

等夢境結束後,他一覺醒來覺得真是太棒了!趕忙催促自己畫出來,為了怕忘記,他連牙都沒刷,臉也沒洗,趕快拿起筆把圖形構好,把基本的顏色堆疊放起來。結果這張畫完成後和他的夢境一樣,很快就被收藏家買走了。

沈浸油彩世界20年,第一個10年,他只是偶爾心情好的時候,拾起畫筆隨手揮灑幾下,等到作品完成後,如果親友喜歡就送他。


謝在盛以子女為題材的人物寫實畫

第二個10年之後,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想對寫實畫很忠實地不斷探討下去,直到老眼昏花不能創作為止。」他立誓用一生的精力,畫出最高品質的寫實繪畫。

除了繪畫之外,客家出身的謝在盛,閒暇時偶爾也喜歡聽聽客家歌謠,「…花樹下有一間藍衫店耶,花樹下有一個老師傅喔,做過介的藍衫,著過的介細妹仔,就像該門前花,來來去去,不知幾多儕…」

《花樹下》講的是一個藍衫老師傅的憂愁,在生活型態改變後,許多人紛紛將藍衫改良,再製作,但是他卻堅持傳統的藍衫作法。

這首客家歌曲是謝在盛的「大鬍子」堂弟、台灣知名客家歌手謝宇威創作的,花樹下的老師傅「硬頸」認真的性格,正好是謝在盛在藝術表現的最佳寫照。

在現代藝術的思潮中,謝在盛的寂寞,在於無人分享。在油畫藝術創作這條路上,他選擇瑀瑀獨行,堅持寫實繪畫創作而不墜,把最好的留下來。


謝在盛夫婦

● 採訪後記

客家人熱情好客,初次見面,謝在盛便拿出珍藏的好茶招待。然後,他緩緩地道出一樁神奇事件,故事是這樣發生的。

因為先前他與我已在電話裡交談過,他感覺電話那端的我聲音很熟悉,於是便開始用他慣用的想像力去推想;沒想到見面後,我們兩人一見如故,他連長相、身高與體型幾乎都料中,十分有八分精準,他以「妙不可言!」形容。

對於這種憑藉聲音就可以對一個人做推想的能力還是頭一次聽到,但作畫時想像力豐富的他似乎習以為常,只能解釋好比是車開高速公路,經常開這條路,越開就越順。而這個能力也是,和越用越順的道理一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他說,每個從事藝術工作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他也一路在追尋著:「當然,神韻是做到了。」
  • (大紀元台灣新竹記者站報導)三月十九日晚上,曾經入圍新唐人油畫大賽的寫實油畫家魏榮欣觀賞了神韻國際藝術團在當天的演出。他認為,演出節目中的文化內涵與價值很值得傳承:「裏面帶有中華文化藝術方面的精神,值得傳承下去。」
  • 自二零零四年以來,曾在歐、亞、美、非、澳五大洲四十多個國家巡迴展出上百場次的「真善忍國際美展」,二零零九年四月三日受邀在台灣高雄市社教館總館展覽廳展出。四十幾幅畫展作品透過正統寫實的繪畫技法,體現藝術應有的光明、純正與至善。與會來賓出席非常踴躍,並讚美畫展可以把人們領向更高的智慧與真理,淨化心靈,使精神得以昇華。
  • 從憤懣怨怒的青少年,到睿智平和的藝術家,寫實派畫家楊育儒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他認為,好的寫實畫是具有抽象特質的,能散發形而上的精神呈現,是畫靈魂而不只是表相,所以能感動人。
  • 2009年新唐人電視台主辦的「第二屆全世界華人人物寫實油畫大賽」已經開始接受報名。報名截止日期﹕2009年8月31日。9月15日組委會將在網站上公佈相應的入圍選手及作品名單,入圍作品的展覽和頒獎典禮則會在12月2日到5日在美國紐約市舉行。
  • 台北縣樹林市公所6月份「天天有書香月月有展覽」活動,即日起至6月16日止,在樹林市立圖書館大安分館,舉辦業餘畫家鄭素女士60歲回顧「素墨筆韻傳真情」展覽。鄭素以暨細膩且寫實方式,將山水國畫之靈境化為生活境界,展現出大自然維妙維肖之美,歡迎您前來一同觀賞!
  • 在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的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隨意瀏覽,當走到了現代派畫廊,走著走著,這位在旅行社擔任領隊多年的劉小姐開始感到肚子不舒服,急忙的想離開那個地方,但是在走的過程中更感覺雙腳疲累不堪,最後終於來到一樓出口處,坐在椅子上。
  • (大紀元記者黃淑女樹林市報導)一場超越時空、文化、宗教和政治的『真善忍國際美術巡迴展』在台北縣樹林市開展以來,不僅在藝術界引起震撼,口耳相傳下,前來參觀的民眾可說絡繹不絕。除了畫家細膩、傳神的寫實技巧讓大家讚嘆不已外,觀眾對『真善忍美展』啟迪人的善念更是感激在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