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桃園張老師:重大災害後的安身與安心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中壢報導) 去停車場取車時遇到一位阿伯,說他不敢看電視,因為921時他就住在災區,看到電視不但會心痛更會勾起恐懼。

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讓很多人失去家園,許多人即將面對一個既存且無所頓逃、無法利用現有的資源解決這個危急事件時,有些人會經驗的一段短暫心理不平衡的時期,雖然這次的水災有人說是自然天災但也有人認為是人禍。

張老師指出:天災沒有可以指責的對象通常指責是政府,但就心理衛生的觀點讓她們可以有指責的對象—他們可以更健康。在先進國家的災難心理衛生工作中,首重二安 (安身與安心)。(NOVA, 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Victim Assistance),所謂「安身」 即是人身安全及醫療需求、生存需求如食、衣、保暖、安睡,還有消息和通訊的需求。

受災嚴重地區成立災民收容中心及救災中心,希望透過物資的集中管理提供災民暫時的安身立命場所,也是救災工作最重要一步,但是隨者緊急救災工作告一段落後復健之路才要開始,接下來的「安心」工作顯得更加重要,即是在隱私、保密保證之下、讓民眾重獲掌控感不會因危機後的身心行為反應例如有人會出現生理(疲累、全身無力、睡不好、做惡夢、頭痛);情緒(驚嚇害怕、怨嘆感慨、內咎);認知(最驚心的畫面歷歷在目、不由自主的念頭如像「人生好無常」);和行為(自責、怨天尤人、借酒澆愁、抽菸)等四方面的非常狀況之下的正常反應非被批判,或認為是生病了。

張老師認為:所謂心理受創並不等於生病,因為大多數人有自我復原的能力,但是少數的人在遭遇這種受創症狀超過一個月,主觀上仍感到重大痛苦留下後遺症,影響個人生活,同仁之間的感情,甚至未來的人際關係和人生觀,表示需要專業的幫忙。

張老師基金會在2007年成立危機減壓小組,協助校園及社區危機事件的處理,稱之為「心理急診」,用以預防衍生危機的連鎖反應。根據美國NOVA的危機應變訓練裡,特別強調P&P(Prediction & Preparation)的概念,國內翻譯成「二預」(預測與預備)(黃龍杰)。運用減壓團體方式協助團體成員對未來做好短期計畫。這個做法可以幫助團員走出無力感,重建有為感,發現自己是可以採取行動,改善環境或心境的。根據國外的研究顯示,心理危機減壓用於災難受害者可降低事件衝擊的程度;用在相關救難人員,降低後續工作人員離職率及病假天數。

莫拉克颱風挾帶台灣史上最驚人雨量重擊南台灣,傷亡及失蹤人數不斷攀升,各地災情透過媒體全天候的媒體傳送,電視台開放災情及時Call in專線及災情影像傳送網址,主播連線中電話傳來災民驚恐的聲音及親友焦急的求助聲,讓這場天災像現場的 Live show,現場 SNG車畫面傳送知名溫泉飯店倒塌的畫面一再再重複播出,讓我們正經歷一場替代性心理創傷。

受災戶可能受到第一手的替代性心理創傷,救災的救難者、助人者也都可能有第二手的替代性心理創傷的風險!在電視機前目睹耳聞者的我們可能正在經歷第三手的替代性的心理創傷,或許讓人再次經歷10年前的921時的無力感或恐懼感。(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