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故事:砍柴人得道記

劉新宇
font print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黃尊師居住在茅山,道術精深玄妙。有一個砍柴的人,在岩洞中拾到古書十幾頁,自己認為是仙書,於是送到黃尊師那裡去,懇切地請求拜黃尊師為老師。

黃尊師接受了他的書,但沒有說什麼。只是每天派他去砍柴五十捆,如果回來稍晚或數量不夠,就大聲喝罵還用棍子打他,但他也沒有任何怨恨。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看見兩個道士在山石上下圍棋。他只顧看他們下棋,不知不覺就天黑了,於是只得空手回來。黃尊師大怒,高聲叱罵,還打了他二十棍子。問他是什麼原因沒有砍柴,他就如實相告。黃尊師說:「深山裡沒有人,哪裡會有下棋的道士呢?果然是在說假話。」他就一邊叩頭一邊說:「我說的確實是真的,明天我就把那兩個道士捉回來。」等到第二天去了,又看見那兩個道士在那裡下棋,他就假裝上前去看下棋,想趁機擒捉。兩個道士拋棄了棋盤,飛騰到空中上了高樹。他只得到了幾枚棋子。兩個道士笑著對他說:「傳話給黃仙師,由他給你傳授法錄。」於是他拿著棋子回來,詳盡地說了他經歷過的事。黃尊師聽完哈哈大笑,就令他去沐浴更衣。向他傳授了所有的法錄,賣柴人學完了法錄就告別而去。

故事裡的砍柴人有一點像密勒日巴佛,他們二人都是在個人遭受了極大的痛苦時依然堅信師父,毫不動搖,從始到終無怨無悔。

──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雲遊時,曾在趙州橋下打坐六年不動,頑皮的童子對之打罵戲耍,他並不還手;孩子們甚至在他頭上堆起石塊,他依舊不動;河水漲了他不走也不會淹著他,乃是頗有道行的高人。
  • 宋代文天祥在他的《指南後錄》中,記述他曾經遇到一位道家高人,名叫“靈陽子”,向他講述過道家的學問。
  • 劉潛,小名叫宜哥,是唐朝宰相劉瞻的哥哥。劉潛家裡貧寒,可是愛好道家學問。
  • 桓闓,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人,拜華陽陶先生為師,做一些雜務活兒,默默無聞的干了十幾年。他性格沉靜謹慎,幹完了活兒,就什麼也不干。
  • 清朝時,有位李姓書生在嶗山讀書。而嶗山傳說是道家仙山,久而久之的李姓書生也受那裡的氣氛感染,漸漸萌生了出家修道的念頭。
  • 清朝乾隆、嘉慶年間有一個著名的道士,名叫劉一明,他少年時曾得過大病,後幸遇真人賜方,得以除病,病好後外游訪道,也有些奇遇。他後半生則一直隱居在甘肅榆中縣棲雲山、興隆山一代修道,將那裡很多原來破敗的道觀都又修好了,香火繚繞。因為他學識淵博是個全才,許多達官顯宦、富豪人家都願結識他,所以在社會上比較有名氣,甚至被人譽為道教全真派第十一代宗師。其實他這個「宗師」也只是人給他封的,是在宗教中的一個職務、地位吧,代表不了他就是修成的高人。其實他雖然終其一生苦苦慕道,但卻始終未得道家真傳。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他三失得道機緣的故事。
  • 道家高人王重陽有一位弟子名叫劉處玄。這劉處玄字通妙,號長生,山東掖縣人,生於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二年(西元1152年)。於南宋孝宗乾道四年(西元1168年)拜王重陽真人為師,得道法傳授。
  • 晉代有位人稱「麻衣子」的著名道人。據說他出家前俗名李順甫,關中人,因他生性節儉,修道後常穿麻衣,故而人們稱呼他為「麻衣子」。相傳流傳於世的《麻衣神相》一書即為這位麻衣子所作。
  • 「藥王」孫思邈淡泊名利,仙風道骨,不慕仕途。他的學識和道行高深,「精識高道,深達攝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攝生之道,相傳他活到141歲,外貌非常年輕,人們從他身上看到修道的神奇,尊敬他如洛下閎、安期先生之類的神仙。孫思邈有哪些神通呢?
  • 岸上有一棟高樓,半夜裡,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燒,樓中人張惶呼叫,亂成一片。林孝廉忽見一個少婦,只穿內衣短褲,從樓上墜入船中。林孝廉見少婦衣不蔽體,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長袍拿過去,給她蓋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進船艙休息。自己則挑燈站在船艙外面,守護著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