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婆罗洲

【新纪元】暗夜猎奇 充满无限想像

文、摄影 ◎ 黄淑贞

人气 3

【大纪元8月27日讯】手中的探照灯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的扫照在河岸的乔木或是水面上,一群人拼命的睁大眼睛顺着灯光的光束追随移动……

Kinabatagan River的自然体验

Kinabatagan River两岸的生态非常丰富,下游与沙巴最大的红树林沼泽湿地相连,是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极力保护的生态保护区。住在沿岸的生态旅馆,每天晨昏乘船出游,在晨雾、黄昏中,赏鸟、寻找野生动物,也在夜晚时分,乘船靠着向导的指引,观察夜行性动物。至于炎热的中午,就是睡觉或是闲晃在生态园区的自在时刻。努力时,用心观察体验;悠闲时,临河发呆。

来到此地,除了观赏种类繁多的鸟类之外,最希望能和长鼻猴有近距离的接触。这种婆罗洲特有的长鼻猴,因为雄猴有着如琵琶状的大鼻子而得名。它们是群聚性的生物,在黄昏时刻,喜欢结队采撷Sonneratia的嫩叶果腹。但因这种植物不好消化,以致每只雄猴都大腹便便,尽管有复胃来消化,却还是经常胀气。雌猴体型则小一半,鼻子也没有那般雄伟,显得秀气许多。

幸运的,沿河的巡弋自然与它们相遇,或坐或爬在枝头上,攀枝折叶的取食。有时“ㄆ一ㄤ(PIANG)”一声,只见它们向下跳,寻找另一树枝,技术好的安全上垒,不好的,则坠入河中,此时会运用天生的蹼脚,快速游向最近的树枝,以免落入鳄鱼口中。

不管是晨游也好、夜游也罢,坐游艇寻找、欣赏动物都是很好的体验;河水虽然含沙量丰富,却是人民赖以维生的水源,洗澡、洗衣、捕鱼、生态导览、民生用水及水上交通等等,肯那河(Kinabatagan River)与苏考(Sukau)的居民息息相关;有幸亲临期间进行生态观察,这样的机缘不可多得,除了贪婪的找,还是贪婪的看!


日落之际,金黄的光芒遍洒在河面。

当日落之际,金黄的光芒遍洒在河面上,随着波动的水纹一起荡漾。我们带着满足的笑,走入这一片金黄的光影之中。朦胧中,相拥的红毛猩猩在遥远的树上撼动着我们的神经,每天晚上必须重新筑巢的习性,也是它们四处漂泊的明证。对于这种孤独的猿猴,能在野外见到真是非常幸运呢。

夜晚,当游艇出航时,夜间观察即将上场。夜很沉,却不静,只因两岸的生物依然活络;解说员静静的开着船,手中的探照灯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的扫照在河岸的乔木或是水面上,一群人拼命的睁大眼睛顺着灯光的光束追随移动,只要他们有发现,会慢慢趋艇前进或是倒艇再以最佳角度切入,我们再顺着灯光就可以发现明星。但有时仍很难在昏暗的灯光下,寻找主角所在,这时就不禁大大的佩服向导的视力,甚至戏称这些动物明星是领薪水上班,定点而且守时的stand by,只因不能让游客失望。


婆罗洲特有的长鼻猴。


飞蜥看起来很瘦,皮肤的皱褶必要时会展开成薄膜,方便向下翱翔。

实际上,向导的前身是猎人,他们拥有如猛禽般的视力是必然的,更何况这里以前是他们的猎场。就这样,趴在大树干睡觉的巨蜥、顶着金黄头冠的翠鸟、相拥而眠的长鼻猴,甚至是潜伏在水中只露出两只眼睛的鳄鱼、在泥摊地上与泥一般色调的青蛙及飞翔寂静无声的黄鱼枭,都在他们的搜寻之下,一一从它们隐匿的环境中跳脱出来。


飞蜥膜翼上的美丽纹理。

夜,真的不静,属于夜间活动的生物才刚站上舞台呢,而已呈现昏睡的动物们根本不理我们,反倒是我们觉得打扰了它们,不敢久留,纷纷退避。

拜访Kinabatagan River,有说不完的惊喜,空中会有犀鸟飞过,水中或岸边有鳄鱼守候,至于树上,大大的泽蜥栖息、顽皮的猿猴成群嬉戏、脖子细如蛇的蛇鹈掠翅,甚至飞蜥、红毛猩猩都可能与自己惊鸿一瞥!野性十足,也乐趣十足。

塔宾保护区的夜间猎游

塔宾保护区原是国有林务局的原始森林区,因为营运的问题开放给游客,游走在重点生态观察区,能面对住宿与餐点服务一应俱全的森林,心情好极了。

这个保护区因为有地热的涌出,适时提供给许多野生生物补充矿物质和盐分,感觉很像高雄燕巢的泥火山。我们只要守在六层楼高的高塔上,就有机会看到野猪、鹿及其余动物。而园区另一卖点是,晚上坐吉普车用大型探照灯寻找眼镜猴、飞鼠、懒猴、黄鼠狼、白鼻心等动物, 面对如此多采多姿的活动,真是充满期待。

丰沛的雨水及充足的阳光,带给沙巴森林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观。高大的乔木顶天立地,较矮的林木也力争上游,努力伸展以争取生存的阳光,而林中错综交结的藤蔓更是使出浑身解数,攀附在其他树木之上,以争取自己的舞台。如此复杂及多层次的林相,幽暗而且不通风的潮湿环境,正是雨林最大的特色。在沙巴的热带雨林中行走,令我想到在台湾的低海拔森林,这样的经验是很享受的。

多年以来,一直喜欢往山里跑,虽然不像身经百战的丛林战士,只是一名女子在闲暇时候探访山野的经历,但是,在台湾可以藉由耳朵辨识些许的鸟叫、蛙鸣,然而在沙巴丛林中,充耳的各类鸣叫却无从分辨。身处异域,听闻这些原住民的语言,竟有如聆听一群外国人的聚会,只闻其声、不知其意!

走在幽暗闷热不通风的雨林下,向导向我们介绍庞大板根的功用,除了立稳脚跟紧抓土壤外,对于当地的原住民而言,那是重要的救命植物,除了紧急夜宿森林可以依附它之外,迷途时也可以敲击发出低频以指示族人前来搭救。长期与森林自然同住的人,总能善用森林,与之共生共荣,向导自在的走着,我们紧紧的跟着。

守候在高塔的企盼落了空,趁机玩起美容泥巴,小朋友将泥浆涂在脸上、腿上,玩得不亦乐乎。来到泥浆附近,可以看到各式动物的排遗,还包括大象。原以为就是所谓的亚洲象,没想到是特殊的侏儒象,对于它们的身世认定是DNA帮的忙,想看这种侏儒象只有在沙巴的东部才有机会喔。

自费与伙伴上了夜间safari的吉普车,心中无比兴奋,动作缓慢的树懒是我的目标。依着园区的动线向外驶去,车灯、探照灯,照亮路径也带来希望。反应一级棒的向导,开着车,眼睛一样在搜寻,如同Kinabatagan Rive的向导一般,总在有发现时发出讯号,却又不能打着强光直逼哺乳动物,保持适当距离与亮度,再让我们拿着望远镜观看。当然,经常是惊鸿一瞥,尚未对准焦距,动物已经跑了。或许这里的生物尚未习惯人类的注视,与肯亚的草原生物比起来,能见度更低,也更羞涩。

突然间,向导有点兴奋,因为听到不远处的丛林有声音,灯光一照。天呀,三个大屁股钻入丛林内,应该没错,是大象,而且三只。紧接着就听到树枝的断裂声,也看到在黑暗中摇晃的树丛,它们在这么大的挤压下,暗夜发出哀嚎。就这样,看到了白天排遗的主人,只是匆匆一瞥,不知它们与亚洲象到底有何不同。不过,能看到就已经非常幸运了,听着树枝断裂声,想像着黑暗中移动的身躯。

动作奇慢的树懒没有看到(外国团倒是看到了),却在吉普车上体会暗夜猎奇的惊喜,对于原始的沙巴充满无限的想像。◇

本文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130期【生态行旅】栏目 (2009/07/16刊)

本文连结: http://mag.epochtimes.com/132/6646.htm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澳洲大自然风光--悉尼第一导航灯塔
千岛湖上第一城 布罗克维尔
【新纪元】旅人手札:海边的污油
组图:多罗迈特壮丽石灰岩峭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